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藥一定需要配合胃藥使用嗎

在一般人的傳統觀念中吃西藥一定會傷胃, 所以吃任何藥品時一定要配著胃藥吃才不會對胃造成傷害。 其實胃藥即是我們所謂的制酸劑, 其作用只是在中和分泌過多的胃酸, 減緩胃酸對胃部產生的不適感, 並不是萬靈丹, 且不是每個有使用藥品的病人都需要並用胃藥, 應該依據疾病狀況決定是否應該使用。

長期使用制酸劑可能會造成下列的問題發生:(1)胃酸的酸堿值(pH=2)很低屬於強酸, 可有效的殺死細菌, 故胃酸為食物進入體內後殺死細菌的防線之一, 若長期使用制酸劑會使胃酸的酸堿值升高,

Advertisiment
使細菌無法被消滅造成過度生長產生感染的問題。 (2)任何一個藥品都會有副作用當然也包刮制酸劑在內, 制酸劑的主要成分多為鋁及鎂等金屬離子, 長期使用鋁會造成便秘及磷酸吸收降低, 而鎂攝取過多反而會造成腹瀉;另外在老年人及腎功能不佳者容易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及結石, 都需特別注意。 (3)降低其他藥品吸收或是改變胃酸堿值進而影響藥品在體內吸收的位置:某些抗生素在與制酸劑並用時, 制酸劑的金屬離子會與抗生素產生螯合, 進而影響抗生素的吸收, 影響其療效;而某些藥品因其在腸道吸收較好或是較容易傷胃, 藥廠在製造時會將其製成在腸道才會崩解的「腸溶劑型」, 主要目的就是要使藥品在酸堿值較高的腸道崩解吸收,
Advertisiment
達到較好的效果, 但在使用制酸劑的情況下, 胃部酸堿值較高就會提早在胃部崩解反而增加胃部的傷害。

大部分藥品在正常使用下都是不會傷胃的, 故不需要長期並用胃藥來預防胃部傷害。 而常見會使用胃藥的狀況包括:年紀大、有消化性潰瘍病史、吃藥容易產生不適者或是服用一些比較容易傷害胃部的藥品(例如:類固醇、止痛消炎類藥品)時才會建議使用。 但制酸劑的作用只是中和胃酸減輕症狀, 並無法抑制胃酸分泌, 所乙太嚴重的消化性潰瘍使用制酸劑是沒有明顯效果的, 需經醫生診斷後使用其他抑制胃酸分泌的藥品(例如:氫離子阻斷劑等)治療才會有效。

Advertisiment

假如在您使用藥品後有感到胃部不適需使用胃藥時, 建議您還是須經醫生或藥師判斷後再依照指示服用, 這樣才不會吃了胃藥反而傷胃, 甚至降低原本藥品該有的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