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吃飯受遺傳的影響這麼大!媽媽對苦味不敏感,特別容易認為孩子挑食!

爸媽們, 當你為寶寶吃東西的事情傷透腦筋的時候, 有沒有想過這背後的原因呢? @hanna爸 就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最新的科研結果, 他也希望各位媽媽能夠認識到不是寶寶挑食, 而是因為你們對苦味太不敏感↓↓↓↓

 

不是寶寶挑食是媽媽的對苦味太不敏感

Advertisiment

有時候, 寶寶不肯吃什麼, 未必是他故意要與你做對、或者是他過於固執, 也許啊, 寶寶不肯吃只是因為他在目前的發育階段沒有辦法吃

 

所以, 讓我們瞭解一下寶寶吃與不吃的生理發育過程, 或者對爸媽有幫助哦。  

 

味覺發育在腦不在舌

我們大家都知道, 我們舌頭上的味蕾是嘗味道的, 但是空有味蕾還不夠。 人的味覺系統, 和其它任何感官系統一樣, 都是一套神經通路, 這個通路的末端在我們的舌頭上味蕾就是各種味道的接收器

 

但味蕾延伸的味覺神經網路, 要一層一層的傳遞到大腦裡。 在我們的大腦皮層和丘腦部分,

Advertisiment
都有特定的區域專門負責接受這種味覺訊號。

 

而且只有大腦接受到了, 我們才能知道味蕾感受到的滋味到底是什麼。

 

而新生兒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 他需要相當的時間建立神經網路連接。 所以雖然他的味蕾可以品嘗味道但是他的大腦尚未完全瞭解這些味道那麼當我們覺得一樣東西味道特別好, 其實寶寶未必能感受到。

 

所以, 這個時候我們急著讓孩子瞭解這樣東西多麼好吃, 無異於緣木求魚。  

 

嗅覺也會影響人對食物的感受

當我們談論食物味道的時候, 其實不僅僅是我們的味覺神經系統在工作, 我們的嗅覺神經系統也同樣涉足期間。

 

嗅覺與味覺一樣都有許許多多的接收器來接受不同的氣味

Advertisiment
而關於這些氣味的訊息也必須要傳遞到大腦的相應區域中去, 才會讓我們瞭解剛剛聞到了什麼。  

 

我們的大腦皮層前端有一個區域叫嗅球專門負責接收嗅覺感受器傳來的氣味訊息而這個嗅球在嬰兒出生以後還會持續發育, 甚至在成年以後都有細胞繼續生長。

 

而且寶寶的味覺神經系統、嗅覺系統、及兩種系統的整合, 都需要時間發育, 在這個過程當中, 小孩子對食物的偏好可能會變化多端。

 

比如, 開始他無法感知某種味道, 你怎麼喂他怎麼吃;等到這條通路建好了, 他可能就發現這味道不好, 就拒絕這種食物。

 

所以有時候我們發現, 本來寶寶愛吃的東西過了一段時間不肯吃了又或者本來不愛吃的忽然愛吃了

Advertisiment
這可能都是神經系統發育的禍 

 

基因影響寶寶對味道的感知力

我們對味道和氣味的末端感受器 (舌頭、鼻子) 的數量非常多, 可是最終到底我們感知了什麼味道, 歸根結底是由基因編碼決定的。 在嗅覺和味覺的神經通路裡缺少了一點東西都會影響一個人對味道的感受 

 

少一點會有影響多一點也一樣會有影響比如, 有研究資料表明, 有些人對苦味特別敏感, 普通人覺得不苦的東西, 如各種綠色蔬菜, 他們卻覺得很苦。


 

而這種苦味感受器, 雖然是遺傳的, 卻未必跟爸媽一樣, 因為它只是一個基因的等位片段, 爸媽一方可能完全沒有, 另外一方則只有一條 (也不會對苦味敏感), 結果傳給寶寶,

Advertisiment
這一條就成為決定性因素, 讓寶寶對苦味特別敏感。

 

有些爸媽費盡心機想讓寶寶吃蔬菜, 卻很難成功, 也許這是因為爸媽對苦味不敏感 (苦味感受器比較少), 而寶寶對苦味卻特別敏感 (苦味感受器比較多), 爸媽覺得寶寶難搞, 但其實孩子也很冤枉。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那些苦味感受器很少的媽媽們特別容易認為自己的孩子挑食所以爸媽們, 孩子挑食的時候, 我們真要多一點理解。  

 

對苦和酸的味道是需要學習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基因決定一切,那爸媽想讓孩子多吃一些各種味道的東西是不可能的了? 

 

其實也沒這麼悲觀,因為人對味道的感知是可以學習的。人天生會想要吃甜的和鹹的味道,這在我們的基因裡,不需要外力介入;而苦和酸的味道則主要是通過後天學習來的

 

世上味道千萬種,最終一個人喜歡什麼樣的食物,和他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越多接觸某種食物/味道,特別是在嬰幼兒期就越有可能習慣它甚至喜愛它

 

所以爸媽們,還是要多給孩子嘗試各種味道。孩子很難搞怎麼辦? 以下幾個小方法可以幫助你。 

 

甜能幫助孩子接受苦和酸

寶寶第一次接觸苦/酸的味道時,如果同時也有甜味的話那麼則比較容易接受

 

所以,爸媽不妨用甜的東西來幫助寶寶接受有苦味或酸味的食物,慢慢等他習慣了,你就可以逐漸減少甜味。

 

喜愛/厭惡某種食物往往和經歷相關

我小時候很喜歡吃某一種蘑菇,有一次一口氣吃了一大堆,結果當天晚上就噁心發燒,從此之後我就遠離那種蘑菇了。

 

其實我生病和蘑菇未必有關係,但剛好兩種經歷撞在一起我的大腦就把它們自動聯繫起來了

 

這種現象具有普遍規律。所以爸媽們如果要寶寶嘗試一些新口味、新食物、他原來不喜歡的東西,要選他身體好、精神足的日子裡。

 

在他不舒服的時候,爸媽還堅持把他不愛吃的東西拿給他吃,即使是對他的身體有好處,但也只能進一步加深他對這種食物的厭惡。

 

新食物恐懼症

有些人天生害怕嘗試新的食物這也在他們的基因裡所以如果你家孩子總是拒絕嘗試沒吃過的東西,那麼他可能就有這種基因。

 

那怎麼辦? 這個確實難辦,但起碼爸媽瞭解了這個可能,會更理解孩子一些。

 

你可以試著把新的食物切得細細的和孩子喜歡的東西混到一起讓他吃,或者採取水滴石穿的長期接觸戰術,讓他慢慢習慣。

 

2-6歲是抗拒新食物的高峰期該如何應對


你可能會不明白,孩子輔食時還興致勃勃的什麼都願意吃,什麼都願意嘗試,但是突然有一天就開始反抗...

 

2歲到6歲的小孩是抗拒新食物的高峰期在這個階段裡某些小孩會對新食物特別敏感,他們可能會因為食物的顏色、口感、或是味道的差異而產生抗拒感。

 

當父母的都會希望小孩多吃不同的食物,吸收均衡的營養,對於不願意嘗試新食物的小孩,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吃飯

保持輕鬆的態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我們常常到長輩家吃飯時,長輩都會熱心的一直夾菜給我們吃,或是一直叫我們吃這個,吃那個...

 

雖然心裡知道他們是出於好意,但是他們過度的熱心會無形間形成我們的壓力最後我們會索性說“我吃飽了!”來應付。

 

其實小孩也是一樣,儘管他們再喜歡吃東西,但是當每一天、每一餐都有人跟他說吃這個、吃那個時,也會造成他們的壓力。

 

我看過很多的例子,小孩小時候都會乖乖的吃飯,但是到了三、四歲時,反而坐不住,要哄著吃,或是罵著吃。

 

這有可能是因為小孩身邊有太多東西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電視、或別人在旁邊東忙西忙的讓小孩分心;也有可能是因為大人給小孩的壓力太大,導致他們下意識的對吃東西產生抗拒。

 

我們大人常常會自以為很貼心的對小孩說:“嘗一口試試看,不喜歡不用吃完。”但是聽在小孩的耳朵裡,他們會解讀為:“如果喜歡我就要把食物吃光光,這樣我倒不如連試都不試比較安全。”

 

所以,我們第一要學會放輕鬆讓小孩可以慢慢接觸和接受不同種類的食物

 

和大夥一起吃飯

現在很多家庭都以小家庭為主,平常吃飯,除了爸爸、媽媽外,就只有一、兩個小孩。很多時候爸爸因為工作忙碌,連回家吃飯的時間也不多。


 

在幾乎是一對一的情況下,媽媽在準備食物時,很容易便會以小孩為主,只煮小孩愛吃或常吃的“安全食物”,無形中小孩會缺乏了嘗試新食物的機會。

 

如果能夠常常跟爺爺、奶奶、或是表兄妹等一起吃飯,爸爸也盡可能常回家吃飯,媽媽便可以準備更多元、更豐盛的食物,小孩便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新食物

 

爸爸媽媽先嘗一口

當我們有新的食物想要介紹給小孩吃時,先不要急著哄小孩吃,先自己嘗一口。

 

如果連我們都沒辦法好好去享受的食物,又怎樣可以說服小孩呢? 當小孩看到我們吃得津津有味時,自然會引起他們的興趣!

 

有一次,家裡的餐桌上放了一樣小孩沒吃過的食物,為了不想給他壓力,我忍住不問他“要不要試試看”,但是我卻故意自顧自的,大口大口吃起來,然後自言自語的說:“好好吃哦!真的好好吃!“

 

小孩看著我誇張的表情,反而主動的要求我給他吃,吃完一口後他也學我說好好吃哦果然身教比說教更有效

 

請別人幫忙

也許是我們用的方法不對,或是小孩對我們的伎倆已經太熟悉了,所以很多時候小孩都會習慣性的拒絕我們的好意

 

明明只是希望他們可以嘗試一些新食物,卻好像要給他們吃毒藥一樣,連嘗一口都不願意就只會說“不”!遇到這樣的情形,真的會讓悉心照顧小孩的我們感到很挫折...

 

但是我們也只可以面對事實,不妨請別人幫忙,譬如學校的老師、不是主要照顧者的另一半、或是小孩喜歡的阿姨、叔叔等。

 

有時候他們說一句勝過我們說十句!

 

把食物和可愛的東西作連結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某些APP小遊戲對教養有一定的幫助我的小孩一直以來都很抗拒菇類的食物,從小到大他一口都沒有嘗過就毫無由來的不喜歡它們。

 

直到最近,我們在玩一個種香菇的遊戲。遊戲裡會出現不同造型的香菇,可愛極了。

 

自從玩過這個遊戲後小孩居然主動的自己夾香菇來吃還一邊吃,一邊給他們取不同的名字。

 

增加新食物的曝光率

雷丁大學 (University of Reading) 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研究顯示,把水果、蔬菜等食物的圖片和圖書給學齡前的小孩看,可以鼓勵小孩嘗試新的食物。

 

平常我們除了給小孩多接觸食物的圖片或故事外,我們可以把小孩不熟悉的食物放在每天的餐單中


 

但是千萬不要威脅或是強迫他們嘗試,只要把食物放在餐桌上,等他們習慣了該食物的外型、顏色,他們便會願意去嘗試。

 

如果小孩嘗試過了還是不喜歡,我們也不要放棄,因為有時候小孩會需要嘗試好幾次才會慢慢的接受又或是試試看轉換烹煮的方法,小孩的接受度也會有所改變。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基因決定一切,那爸媽想讓孩子多吃一些各種味道的東西是不可能的了? 

 

其實也沒這麼悲觀,因為人對味道的感知是可以學習的。人天生會想要吃甜的和鹹的味道,這在我們的基因裡,不需要外力介入;而苦和酸的味道則主要是通過後天學習來的

 

世上味道千萬種,最終一個人喜歡什麼樣的食物,和他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越多接觸某種食物/味道,特別是在嬰幼兒期就越有可能習慣它甚至喜愛它

 

所以爸媽們,還是要多給孩子嘗試各種味道。孩子很難搞怎麼辦? 以下幾個小方法可以幫助你。 

 

甜能幫助孩子接受苦和酸

寶寶第一次接觸苦/酸的味道時,如果同時也有甜味的話那麼則比較容易接受

 

所以,爸媽不妨用甜的東西來幫助寶寶接受有苦味或酸味的食物,慢慢等他習慣了,你就可以逐漸減少甜味。

 

喜愛/厭惡某種食物往往和經歷相關

我小時候很喜歡吃某一種蘑菇,有一次一口氣吃了一大堆,結果當天晚上就噁心發燒,從此之後我就遠離那種蘑菇了。

 

其實我生病和蘑菇未必有關係,但剛好兩種經歷撞在一起我的大腦就把它們自動聯繫起來了

 

這種現象具有普遍規律。所以爸媽們如果要寶寶嘗試一些新口味、新食物、他原來不喜歡的東西,要選他身體好、精神足的日子裡。

 

在他不舒服的時候,爸媽還堅持把他不愛吃的東西拿給他吃,即使是對他的身體有好處,但也只能進一步加深他對這種食物的厭惡。

 

新食物恐懼症

有些人天生害怕嘗試新的食物這也在他們的基因裡所以如果你家孩子總是拒絕嘗試沒吃過的東西,那麼他可能就有這種基因。

 

那怎麼辦? 這個確實難辦,但起碼爸媽瞭解了這個可能,會更理解孩子一些。

 

你可以試著把新的食物切得細細的和孩子喜歡的東西混到一起讓他吃,或者採取水滴石穿的長期接觸戰術,讓他慢慢習慣。

 

2-6歲是抗拒新食物的高峰期該如何應對


你可能會不明白,孩子輔食時還興致勃勃的什麼都願意吃,什麼都願意嘗試,但是突然有一天就開始反抗...

 

2歲到6歲的小孩是抗拒新食物的高峰期在這個階段裡某些小孩會對新食物特別敏感,他們可能會因為食物的顏色、口感、或是味道的差異而產生抗拒感。

 

當父母的都會希望小孩多吃不同的食物,吸收均衡的營養,對於不願意嘗試新食物的小孩,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吃飯

保持輕鬆的態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我們常常到長輩家吃飯時,長輩都會熱心的一直夾菜給我們吃,或是一直叫我們吃這個,吃那個...

 

雖然心裡知道他們是出於好意,但是他們過度的熱心會無形間形成我們的壓力最後我們會索性說“我吃飽了!”來應付。

 

其實小孩也是一樣,儘管他們再喜歡吃東西,但是當每一天、每一餐都有人跟他說吃這個、吃那個時,也會造成他們的壓力。

 

我看過很多的例子,小孩小時候都會乖乖的吃飯,但是到了三、四歲時,反而坐不住,要哄著吃,或是罵著吃。

 

這有可能是因為小孩身邊有太多東西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電視、或別人在旁邊東忙西忙的讓小孩分心;也有可能是因為大人給小孩的壓力太大,導致他們下意識的對吃東西產生抗拒。

 

我們大人常常會自以為很貼心的對小孩說:“嘗一口試試看,不喜歡不用吃完。”但是聽在小孩的耳朵裡,他們會解讀為:“如果喜歡我就要把食物吃光光,這樣我倒不如連試都不試比較安全。”

 

所以,我們第一要學會放輕鬆讓小孩可以慢慢接觸和接受不同種類的食物

 

和大夥一起吃飯

現在很多家庭都以小家庭為主,平常吃飯,除了爸爸、媽媽外,就只有一、兩個小孩。很多時候爸爸因為工作忙碌,連回家吃飯的時間也不多。


 

在幾乎是一對一的情況下,媽媽在準備食物時,很容易便會以小孩為主,只煮小孩愛吃或常吃的“安全食物”,無形中小孩會缺乏了嘗試新食物的機會。

 

如果能夠常常跟爺爺、奶奶、或是表兄妹等一起吃飯,爸爸也盡可能常回家吃飯,媽媽便可以準備更多元、更豐盛的食物,小孩便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新食物

 

爸爸媽媽先嘗一口

當我們有新的食物想要介紹給小孩吃時,先不要急著哄小孩吃,先自己嘗一口。

 

如果連我們都沒辦法好好去享受的食物,又怎樣可以說服小孩呢? 當小孩看到我們吃得津津有味時,自然會引起他們的興趣!

 

有一次,家裡的餐桌上放了一樣小孩沒吃過的食物,為了不想給他壓力,我忍住不問他“要不要試試看”,但是我卻故意自顧自的,大口大口吃起來,然後自言自語的說:“好好吃哦!真的好好吃!“

 

小孩看著我誇張的表情,反而主動的要求我給他吃,吃完一口後他也學我說好好吃哦果然身教比說教更有效

 

請別人幫忙

也許是我們用的方法不對,或是小孩對我們的伎倆已經太熟悉了,所以很多時候小孩都會習慣性的拒絕我們的好意

 

明明只是希望他們可以嘗試一些新食物,卻好像要給他們吃毒藥一樣,連嘗一口都不願意就只會說“不”!遇到這樣的情形,真的會讓悉心照顧小孩的我們感到很挫折...

 

但是我們也只可以面對事實,不妨請別人幫忙,譬如學校的老師、不是主要照顧者的另一半、或是小孩喜歡的阿姨、叔叔等。

 

有時候他們說一句勝過我們說十句!

 

把食物和可愛的東西作連結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某些APP小遊戲對教養有一定的幫助我的小孩一直以來都很抗拒菇類的食物,從小到大他一口都沒有嘗過就毫無由來的不喜歡它們。

 

直到最近,我們在玩一個種香菇的遊戲。遊戲裡會出現不同造型的香菇,可愛極了。

 

自從玩過這個遊戲後小孩居然主動的自己夾香菇來吃還一邊吃,一邊給他們取不同的名字。

 

增加新食物的曝光率

雷丁大學 (University of Reading) 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研究顯示,把水果、蔬菜等食物的圖片和圖書給學齡前的小孩看,可以鼓勵小孩嘗試新的食物。

 

平常我們除了給小孩多接觸食物的圖片或故事外,我們可以把小孩不熟悉的食物放在每天的餐單中


 

但是千萬不要威脅或是強迫他們嘗試,只要把食物放在餐桌上,等他們習慣了該食物的外型、顏色,他們便會願意去嘗試。

 

如果小孩嘗試過了還是不喜歡,我們也不要放棄,因為有時候小孩會需要嘗試好幾次才會慢慢的接受又或是試試看轉換烹煮的方法,小孩的接受度也會有所改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