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學會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係,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畫”,讓孩子學會賺錢、花錢、存錢、與人分享錢財。
一般的美國人沒有“銅錢臭”的思想,他們鼓勵孩子從小就工作掙錢,並教導小孩通過正當的手段賺取收入。 美國每年大約有300萬中小學生在外打工,他們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
美國人常常將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拿出來拍賣,而小孩也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 這樣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裡,也應該有工作的欲望和社會責任感。
Advertisiment
通過各種切合實際的金錢教育,美國人的孩子基本具備了很強的獨立性、經濟意識以及經濟事務上的管理和操作能力。
英國:能省的錢不省很愚蠢 英國人在理財教育方面表現為,更提倡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所以英國人善於在各種規定裡尋找最合適的生活方式。
自然,英國人把他們這種理財觀念傳授給了下一代。 理財教育在英國中小學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要求:5~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並懂得錢可以用於多種目的。
7~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對於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11~14歲的學生要懂得人們的花費和儲蓄受哪些因素影響,懂得如何提高個人理財能力。
Advertisiment
14~16歲的學生要學習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務,包括如何進行預算和儲蓄。 在英國,兒童儲蓄帳戶越來越流行,大多數銀行都為16歲以下的孩子開設了特別帳戶。
有三分之一的英國兒童將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存入 銀行和儲蓄借貸的金融機構。
日本:自力更生、勤儉持家 日本人講究家庭教育,他們主張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主張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 :“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在校外打工掙錢。
在日本,很多家庭每個月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用錢,父母會教育孩子節省使用零花錢以及儲蓄壓歲錢。
Advertisiment
在孩子漸漸長大後,一些父母會要求孩子準備一個記錄每個月零用錢收支情況的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