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疹性傳染病, 以發熱、結合膜及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口腔黏膜柯氏斑(即麻疹斑)和全身斑丘疹為主要臨床表現。
Advertisiment
臨床表現
感染後小兒會出現高熱, 同時伴有眼睛流淚、流鼻涕甚至咳嗽等貌似感冒的症狀。 3~4天后在口腔兩側與第二臼齒相對的頰黏膜上出現針尖大小的白色斑疹, 即麻疹特有的口腔黏膜斑。 之後在全身出現皮疹, 先見於髮際、耳後, 繼之面、頸部, 再向軀幹及四肢擴展, 最後達手足心。 皮疹初發時顏色較淡, 漸呈玫瑰色, 可互相融合, 皮疹間能見到正常皮膚。 出疹時體溫達最高峰, 疹齊後體溫逐漸下降, 3~5天內疹子出完而漸漸消退, 並且留下棕褐色沉著及糠麩樣脫屑。 愈後可獲得終身免疫。
防治措施
對麻疹病毒至今尚無特異的抗病毒藥物,
Advertisiment
1.患兒要臥床休息,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不要直接吹風。 多喝水, 吃易消化的食物。
2.做好眼、鼻、口腔護理, 不能急於降溫, 最好採取物理降溫。
3.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中藥治療。
4.積極預防併發症。 麻疹的常見併發症是肺炎、心血管功能不全以及喉炎、腦炎等。
2.猩紅熱
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也可引起扁桃體炎、丹毒、風濕熱、心內膜炎及局部感染。 臨床以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猩紅色皮疹和疹退後皮膚脫屑為特徵。 少數人在病後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併發症。 一年四季都可發生, 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 多見於小兒, 尤以3~4歲居多。
臨床表現
皮疹最早見於頸部、上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
Advertisiment
防治措施
1.猩紅熱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
Advertisiment
2.一定要堅持療程, 以預防腎臟或心臟併發症。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
3.預防繼發感染, 做好口腔及皮膚清潔衛生, 可加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