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同伴是個大“學校”

同伴是個大“學校”

我小時候, 和那時的大多數孩子一樣, 沒上過一天幼稚園。 上學以前, 除了在家裡和兄弟姐妹一起玩, 就是在街上和院裡院外鄰居家的孩子玩。 說到玩, 那時候可玩的東西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多, 家家都沒有什麼玩具, 男孩子無非是彈玻璃球、拍洋畫、拍三角(用煙盒疊成三角形, 放在地上, 誰能把它拍得翻過來, 誰就贏得它)、滾鐵環、撞拐(兩人分別把一條腿抱起來, 只用一條腿著地, 互相對撞, 直到把對方撞得失去平衡, 就算贏);女孩子玩的是踢毽子、跳皮筋、跳房子、扔包、抓拐(把一個裝著豆子的小布包扔起來,

Advertisiment
把羊的關節骨翻成各種形狀, 抓起來, 再把布包接住)。 過年的時候, 有的家大人給孩子買一幅《升官圖》, 孩子們湊到一起, 用扔骰子或轉陀螺的方法, 決定進幾步或退幾步。 從《水滸》一百零八將中地位最低的金毛犬段景住開始, 最後看誰先走到晁蓋, 誰就是贏家。

和現在的孩子們相比, 我們那時在物質上是太貧窮了, 不管是吃的、穿的、玩的、住的、用的, 和現在比都有天壤之別, 大多數孩子就是在街上“野跑”, 很少有特別設計的學前教育。

可是, 我們那一代人也長大了, 我們那一代人當中成為“傻子”、“白癡”的人數比例, 和現在的孩子們相比, 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三四十年前的兒童比現在兒童最大特點是“沒人管”。

Advertisiment
當時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個孩子, 加上當時的貧窮生活, 父母大多無暇顧及孩子, 他們不得不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生計上。 所以管孩子比較少, 而“沒人管”大概和“自由”是同義語, 沒人管的孩子, 當然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在街上“野玩”、“野跑”、冒險, 自由自在。 那時的孩子, 有很多機會去幹自己想幹而大人知道了肯定不讓幹的事情。

那時孩子的第二大特點是夥伴多, 交往也多。 現在上幼稚園的孩子, 與夥伴的交往是被大人安排好的, 孩子上了哪個幼稚園、哪個班, 他就不得不和班上的孩子結為一個群體, 除了班上的這些孩子, 他們自己是沒有什麼選擇機會的, 因為家家都是獨生子女, 除了和自己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有少量交往外,

Advertisiment
他們很少有機會到大街上“野跑”。

我小時候的夥伴交往卻是自發的、自己選擇的、自主的。 大街上的兒童群體大多是“混齡編組”的, 五六歲的孩子可以和十來歲的孩子一起玩, 只要他們願意, 這種一起玩的關係就可以保持下去。

最本質的差別在這裡出現了。 有個非常偉大的心理學家, 叫維果茨基, 是前蘇聯人, 現在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承認他的理論。 按照他的說法, 小孩子的智力發展和社會化進程主要是在他們和比自己更成熟的社會成員一起活動、一起相互作用之下, 逐漸完成的。 “比自己更成熟的社會成員”是什麼人?無非是大人、大孩子。 舉個例子, 下象棋時, 馬走日, 象走田, 過河卒子頂個車, 這些規則, 小孩子是從誰那裡學到的?從大人那裡學是個途徑,

Advertisiment
但更多的是從比自己大的孩子那裡學, 從比自己棋藝高的孩子那裡學。 你走錯了一步棋, 想反悔, 大孩子一句聲色俱厲的話“不帶悔棋的!”小孩子就沒脾氣, 就得認輸。 等他們棋藝純熟了, 再在比自己小的孩子面前耍威風。 於是, 小孩子的智慧就這樣慢慢成長起來, 下象棋的規則也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下來。 像“不許悔棋”、“不許耍賴”、“不許偷奸耍滑”這類的規則, 不都是在小孩子們一起遊戲時學會的嗎?

用維果茨基的話來說, 大孩子在和小孩子一起玩的時候, 同時就充當著小孩子的指導者角色, 他們通常並不手把手地教小孩子做事情, 而只是在旁邊以教訓的口氣“點撥”小孩子。 這種點撥的作用,

Advertisiment
好比蓋房子時要先搭個腳手架, 大孩子幫小孩子搭了個腳手架, 至於和泥、砌磚, 大孩子就不管了, “你自己幹吧!”即使是親兄弟姐妹, 也不外乎如此。

就這樣,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中, 學會了做事情, 懂得了好多不懂的東西, 知道了好多遊戲規則和社會規則, 他們的智慧增長了, 社會化進程也循序漸進地完成了。

所以, 無論在任何一個社會中, 兒童的夥伴關係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伴是個大學校”這個說法一點也不過分。

現在有些父母常問我:“讓不讓孩子多和別的孩子一起玩?”
我的回答很堅決:“不但讓, 而且多給孩子創造機會。 ”
有父母問:“讓不讓孩子和比自己大的小孩一起玩?”
我的回答同樣堅決:“當然讓!”

其實我知道, 父母們這樣問的意思是:“孩子被大孩子欺負怎麼辦?”現在的爸爸媽媽們的憂慮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家家只有一個孩子的今天,適當的監護的確有必要。但不要忘記了,他們自己也是在大孩子的“欺負”下長大的。小孩子和大孩子一起玩,當然處於劣勢,他們的力氣不夠大,智慧不夠多,挨打、受氣的時候很多。但是,正因為這種似乎力不從心的活動,才大大地刺激了他們智力發展中的“最近發展區”,迫使他們不斷學習新東西。同時,多數大孩子並非總是蠻不講理地欺負小孩子,而是比小孩子懂更多的道理,他們帶動小孩子懂得該懂的東西,拽著他們往一個被社會認可的社會成員的方向走。他們充當了父母無法充當的“指導者”、“教練員”和“師傅”的角色。

其實,和同齡孩子一起玩,道理也是這樣。你在這方面比我強,我在另一方面比你強;你力氣比我大,我腦子比你活;你的棋下得好,我的嘴比你更能說……如此這般,孩子們在一起,互相給對方搭建著腳手架,他們互相模仿著,比試著,商量著,衝突著。在這種模仿、比較、衝突和合作中,孩子們就慢慢地進步了,變得更聰明了,更懂規矩了,於是他們慢慢地“長大”了。

父母們這樣問的意思是:“孩子被大孩子欺負怎麼辦?”現在的爸爸媽媽們的憂慮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家家只有一個孩子的今天,適當的監護的確有必要。但不要忘記了,他們自己也是在大孩子的“欺負”下長大的。小孩子和大孩子一起玩,當然處於劣勢,他們的力氣不夠大,智慧不夠多,挨打、受氣的時候很多。但是,正因為這種似乎力不從心的活動,才大大地刺激了他們智力發展中的“最近發展區”,迫使他們不斷學習新東西。同時,多數大孩子並非總是蠻不講理地欺負小孩子,而是比小孩子懂更多的道理,他們帶動小孩子懂得該懂的東西,拽著他們往一個被社會認可的社會成員的方向走。他們充當了父母無法充當的“指導者”、“教練員”和“師傅”的角色。

其實,和同齡孩子一起玩,道理也是這樣。你在這方面比我強,我在另一方面比你強;你力氣比我大,我腦子比你活;你的棋下得好,我的嘴比你更能說……如此這般,孩子們在一起,互相給對方搭建著腳手架,他們互相模仿著,比試著,商量著,衝突著。在這種模仿、比較、衝突和合作中,孩子們就慢慢地進步了,變得更聰明了,更懂規矩了,於是他們慢慢地“長大”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