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向孩子“求教”激發求知欲

莎莎:匹薩是什麼意思?

父親:匹薩是一個義大利的詞彙, 是一種把料放在面餅上面的餡餅。

莎莎:商場是什麼意思?

父親:是商店的另一種叫法。

莎莎:郵局是什麼意思?

父親(有點生氣了):你知道那個詞的意思, 那是人們收發信件、郵寄東西的地方。

莎莎:白天是怎麼變成夜晚的?

父親(已經很生氣了):好傢伙, 你已經問了多少問題了!你知道, 當太陽下山後, 就沒有光線了, 這樣天就變黑了。

莎莎:為什麼月亮會跟著汽車一起走?

(爸爸已經完全不耐煩了, 他扭過身去。 幸虧媽媽及時地介入了與女兒的問答)

媽媽:多有意思的問題啊!你知道嗎,

Advertisiment
這個問題讓科學家傷腦筋了幾百年, 然後他們決定要研究月亮的運動。

莎莎:他們怎麼研究月亮啊?

媽媽:他們要做許多事情,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去圖書館, 去查找許多圖書, 從中查找問題的答案和線索。

莎莎(激動地):噢!那我也要做一個科學家。 我要去圖書館, 看很多的書, 書會告訴我關於月亮的所有的事情。

媽媽:我非常喜歡你這樣愛動腦筋, 熱愛學習的孩子。

……

莎莎不再追問不休了。 這位媽媽非常智慧, 她意識到如果不停地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只會鼓勵孩子不停地問更多的問題, 而這樣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既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又不會令父母們無暇處理其他事務。 她沒有像丈夫那樣停留在一問一答的模式上,

Advertisiment
而是用不再給孩子直接的回答的方法引導了孩子。 通過啟發誘導, 她幫助孩子找到了孩子可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滿足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 並培養了孩子看書——學習——求知的動機。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對周圍的事物萌發出各種各樣的疑問是很自然的事情, 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然。 孩子好問是一種好現象, 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強烈的表現, 表明孩子在開動腦筋。 父母不僅要讚賞, 還必須積極解答、釋疑, 並且培養孩子不斷探索, 主動學習的習慣。

要想正確答覆, 一定要先認真傾聽孩子的提問, 無論什麼問題都要耐心地聽完, 如果孩子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問題時, 則要幫助他把問題說清楚, 加以思考後耐心地予以答覆。

Advertisiment
父母的正確引導, 將會促進孩子智力和語言的發展, 使孩子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模式。

對孩子所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誠懇、簡潔、明瞭地解答, 決不要隨便敷衍。 孩子的發問多半是想馬上知道答案, 作為家長最好能滿足孩子的這種願望。 如果一時忙, 不能及時作答, 應對孩子講明:“現在我很忙, 你稍等一會”。

若家長一時間答不出孩子所提出的問題, 則應誠懇地跟孩子說明;“讓我想一想”或“我得查查書後, 才能告訴你。 ”若孩子所提的問題, 父母也難以說明白, 則應耐心地說明:“你現在還小, 等你長大了, 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這樣就留下了探討的餘地, 並且可以增強孩子求學的樂趣。

父母在答覆孩子的問題時絕對不要輕率地說“不知道”、“忘記了”等,

Advertisiment
否則當孩子回答問題時, 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知道”、“忘記了”。 父母更不可不懂裝懂胡亂編造或說假話欺騙孩子。

在告訴孩子某個物品的名稱時, 在解答孩子的問題時, 父母要很小心, 告訴孩子時不要弄得像上課一般, 不要把它當作孩子必須記住的東西。 更不必如此這般地測試孩子——“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樣的測試毫無必要, 這樣做只會把孩子置於一個壓力極大的境地——若是他說錯了, 他就會感到自己犯了很大的錯誤, 這很糟糕!我常常見到許多非常好心、特別和藹的父母對自己的小孩子這麼做。 他們並無惡意, 只是想幫助小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 在學校裡, 每當老師發問時。

Advertisiment
很多孩子馬上就顯現出某種緊張、畏懼的表情, 隨後開始陳舊的、糟糕的套路——虛張聲勢、猜測、玩鬧、渴望得到暗示。 即使在極少數情況下, 有個別孩子對提問沒有如此的高度不安的防禦式的反應, 太多的提問會讓孩子覺得:學習並非是要弄清楚事務的規律與狀況, 而只是要搞到一個答案。 只要有了一個答案, 就萬事大吉!把孩子原本充滿好奇和歡樂的求知和學習, 演變成了一場又一場壓力極大、很容易挫敗孩子自尊的考試了!

此外, 還有一點是許多父母在親子教育中不曾意識到的重要方針——“示弱”。 我自己在這方面就受益匪淺。 我女兒從小到大, 一直都保持著強烈的好學、好問的好習慣。 “示弱”就是把自己放在“無知”、“求知者”的位置上, 讓孩子來給父母“講解”!

請仔細地想像一下:究竟是你從他人的講解中獲得知識的樂趣大呢,還是你為他人講清、解答了某些問題獲得的樂趣大?當然是後者!

父母向孩子“求教”時,無疑會更強烈地激發起孩子的求知欲望、成就感和自尊心。父母中的一人可以“明知故問”扮演“求知者”,另一位則主要承擔為孩子解惑答疑的任務。父母也可以交替擔任“專家”與“求知者”。如此一來,可以改變小孩子在求知好問的過程中,總是處於“弱勢”的局面,有效地增強孩子的求知動力,同時又能夠很好地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表達水準,一舉多得。

梁欽元

讓孩子來給父母“講解”!

請仔細地想像一下:究竟是你從他人的講解中獲得知識的樂趣大呢,還是你為他人講清、解答了某些問題獲得的樂趣大?當然是後者!

父母向孩子“求教”時,無疑會更強烈地激發起孩子的求知欲望、成就感和自尊心。父母中的一人可以“明知故問”扮演“求知者”,另一位則主要承擔為孩子解惑答疑的任務。父母也可以交替擔任“專家”與“求知者”。如此一來,可以改變小孩子在求知好問的過程中,總是處於“弱勢”的局面,有效地增強孩子的求知動力,同時又能夠很好地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表達水準,一舉多得。

梁欽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