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這幾天生病了, 脾氣也明顯地大了, 愛哭, 而且很“粘人”。 以往中午睡覺基本上都是姥姥哄著睡, 這幾天卻非得要我, 不然就哭個不停;拉臭臭的時候要求我坐在他的小鴨馬桶旁邊, 還必須要一隻手揪著我的衣服;怎樣“威逼利誘”都不喝水;最受不了的就是老要媽媽抱著, 做飯也要抱著。
剛開始的時候, 我還和他講講道理, 但看到小傢伙哭得傷心的樣子, 感冒了鼻子不通氣, 一哭起來“呼呼”的, 心就軟了。 楊楊本來就是比較調皮的孩子, 生病後就更難管教, 經常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要求, 或者是亂扔東西。
Advertisiment
我知道不向孩子壞習慣妥協的父母, 是偉大的父母, 可是面對生病的寶寶, 很難狠下心來,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也擔心妥協了, 寶寶病好後就更難管了!
案例解析:
楊揚媽的苦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信每個帶過孩子的媽媽都有類似體會:孩子生病後, 往往就一下子變得“嬌氣”了、不“聽話”了, 這就給父母提出一個兩難問題, 當生病的孩子提出這樣那樣的“過分”要求時, 該不該向他們妥協呢?對此我的看法是:
應該適當向生病的孩子“妥協”
教養孩子應該儘量避免溺愛, 否則容易助長孩子的不良習慣, 這的確是個非常理性的育兒原則, 但生病的孩子處於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狀態之下, 應該得到特殊的對待:
1.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Advertisiment
2.孩子生病的時候, 由於生理的不適, 掌控環境的無助感往往會相對強烈, 情緒容易變得比較脆弱, 在宣洩這類情緒的過程中, 如果我們沒有表現出充分的理解, 則孩子就會認為父母不知道他生病的感受, 難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
Advertisiment
3.從醫學角度講, 生病孩子在康復過程中, 良好的情緒扮演著“助力器”的角色, 如果這一點得不到保證, 孩子的康復可能會被籠罩的負面情緒拖延得更長, 從這個意義上說, 生病孩子的情緒排解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 適當的妥協有助於保持孩子的好心情, 加速康復的進程。
從上述意義上說, 孩子生病期間, 父母適當的妥協是必要的, 適當犧牲點原則不僅不會讓孩子更難管, 而且會讓孩子更加信賴我們, 並基於這種信任更加願意接受我們的教養。
父母的“妥協”要有個底線
父母向病兒妥協不意味著完全放棄原則, 而是應該適當設置“底線”。 因為孩子在宣洩生理和心理痛苦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那麼, 這個妥協的“底線”應該設定在哪裡呢?我認為, 至少在下列兩種情況下, 生病孩子的行為是應該受到限制的:
1.孩子的“嬌氣”行為影響到自身的康復時,
Advertisiment
2.孩子的“嬌氣”行為給自己或他人帶來安全隱患時。 比如, 玩火、拿尖銳物品亂戳亂刺、用小彈弓射擊別人家的玻璃等等。
端正常態教養方式有助於減少“妥協”必要性
孩子生病期間的異常行為, 總是常態行為“變本加厲”的結果, 從這個意義上說, 孩子健康狀態下的行為是病理狀態下異常行為的基礎。 為了避免“水漲船高”, 端正常態生活中孩子的教養方式很重要。 一個經常接受規則教育、已經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孩子, 即使在生病期間, 也不會把自己的行為異化到“面目全非”的程度, 反之, 一個平時就在溺愛中長大、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 一旦生病, 行為更容易不靠譜, 而且,對於這類孩子而言,由於父母平時對他們來說就沒有多少約束力或威信,生病期間必要的“管教”也將更加困難。
而且,對於這類孩子而言,由於父母平時對他們來說就沒有多少約束力或威信,生病期間必要的“管教”也將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