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3個半月, 最近開始經常吸吮手指。 起初是將整個手放到嘴裡, 後來慢慢變成了吸吮1~2個手指, 而且還很用力, 有時甚至能聽見吸吮的聲音。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以為他肚子餓, 可是給他餵奶, 他卻並不領情, 而且還為此哭鬧, 一旦把手放回嘴裡, 他就不再哭了。 鄰居家的周奶奶, 她有兩個孫女, 並且都是她親手拉扯大的, 照看寶寶的經驗相當豐富了。 為此我和老公還特意向她請教。 周奶奶說, 小孩手裡有“蜜”, 味道“甜”, 她的兩個孫女小時候也吃手, 長大了以後, 自然就不吃了。
周奶奶說的話, 我們曾經也聽別的鄰居和同事說過。
Advertisiment
一次偶然的機會, 我們認識了一個兒科的張大夫, 聊天聊到了我們寶寶吃手的習慣。 她告訴我, 寶寶認識這個世界, 首先是通過嘴開始的, 而手對於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寶來說, 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 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 因此寶寶常會用嘴來吃手、啃玩具、咬衣角。 她還說看到寶寶吸吮手指,
Advertisiment
對於我那個引以自豪的“戴手套”方法, 她認為並不是解決吃手問題的根本, 只是暫時減少了細菌侵入寶寶身體的可能。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 就要分析孩子吸吮手指的心理, 同時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段對症下藥:
1.吸吮手指——表現為時間較長、神情專注、吸吮欲較強時
寶寶在嬰兒期, 正處於用嘴感知世界的階段, 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和照顧, 長大以後, 很容易出現咬指甲、吸煙等不良習慣, 甚至容易產生脾氣暴躁、心理焦慮、對人缺乏信任感等現象。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長時間專注地吃手指頭, 媽媽們一定要通過安撫的方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從手指轉移到玩具、畫冊等色彩鮮豔的東西上, 使其能夠更多的認知其它事物, 對於大腦的發育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針對個別孩子的吸吮欲望特別強烈, 如果不能用懷抱、撫摸、玩具等方法來滿足需求的話, 建議各位媽媽們借用假奶嘴, 有了它的幫助, 一般能夠避免寶寶吸吮手指。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 假奶嘴永遠不能代替來自父母的關愛, 一旦發現孩子吸吮手指, 就不負責任的把奶嘴塞進孩子的嘴裡, 而不去查找孩子吸吮的真正需要, 反而會適得其反, 使孩子遇事更加依賴奶嘴來自我安慰和調節情緒,
Advertisiment
2.吸吮手指——為了減輕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嬰兒時期的寶寶, 往往對這個世界既好奇又驚恐, 如果出現一些突發事件, 如摔到地上, 很容易使孩子從此產生不安全感以及情緒焦慮等現象。
在孩子獨自耍玩一段時間後, 如出現哭鬧、煩躁的現象, 應及時把孩子抱在懷裡, 用手輕輕撫摸孩子的後背, 並輕聲細語與其對話, 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親切和愉快的感覺。
3.吸吮手指——媽媽餵奶方式不當
當我們在餵奶時, 由於抱孩子的姿勢不當, 不能使孩子躺在臂彎裡感到很舒服, 或餵奶的方法不正確, 餵食的速度太快, 沒能滿足孩子吸吮的欲望。 即使寶寶的肚子吃飽了, 但是在心理上還沒能得到充分的滿足,
Advertisiment
聽了專家的分析, 我開始留心觀察我家寶寶了, 我發現寶寶吃奶的時候很認真, 躺在我懷裡一動不動, 有時吃著吃著能夠睡著。 一旦寶寶吃飽, 就會主動扭過頭去, 或者乾脆來個鯉魚打挺。 於是我開始從我和老公身上找原因了。 我們平時都要上班,偶爾還要加班,即使到了週末,經常睡懶覺,把一些本應父母做的事情推脫給家裡的小阿姨,忽略了和孩子的親昵與交流。於是本著“寶寶健康、父母己任”的原則,我和老公無論每天多晚回家,只要他還醒著,我們都會抱起他拍一拍,哄他睡覺。如果時間充裕,我們會拉著寶寶的手,看著他的眼睛,與他對話,儘管他還聽不懂,但是從他認真而好奇的眼神中,分明可以看到心裡的平靜與安寧。
專家提示
雖然處於嬰兒期的孩子吃手指頭是很正常的現象,一般都採取順其自然的原則,但如果孩子是由於其它原因而擁有這個習慣的,那家長決不能袖手旁觀了,要及早認清,撫平孩子幼小的心靈。
曾經有人對2650個寶寶做過調查,發現其中46%的寶寶都有吃手指頭的習慣,男、女孩之間沒有什麼顯著的差異,可見有這種習慣的孩子還不在少數。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在該階段如果父母能夠順其生理發展的需要,比如孩子在臨睡前有吃手指頭的習慣,不必太擔心,等孩子一睡著,記得把手指頭從他嘴裡移出來,不要讓他吃一整晚,以免長此以往手指變形,並試著讓他抱著熊寶寶或是布娃娃睡,用這種取代的方法,慢慢地把孩子的習慣矯正過來。相反,如果父母此時強硬的制止孩子吃手,反而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陰影,長大後容易焦慮、發脾氣,對別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有人認為過早斷奶是造成孩子吸手指頭的原因,也有人認為當孩子在6、7個月大開始長牙時,吃手指頭會造成暴牙,這兩種說法都沒有科學上的根據,通常暴牙是因為下顎形狀構造有問題,而斷奶的早晚、與吃不吃手指頭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幼兒時期:心理問題&父母關愛
如何通過吸吮手指確定幼兒時期是否存在心理問題?
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吸吮手指,是一種倒退的行為表現。當孩子焦慮和緊張時便會倒退回嬰兒時期,用吸吮來滿足口腔的欲望,以減少其內心的憂慮。在這背後往往隱藏著許多潛在的原因,讓我們來做個測試,針對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有這種危險和傾向:
1.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
2.害怕父母減少對他的愛。
3.父母之間的感情出現不和諧的表現。
4.家中發生了較大的變故,例如父母離異、親人去世。
5.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上存在很大的分歧。
6.父母對孩子吸吮手指過於緊張,過於誇大。
7.孩子初入幼稚園等陌生環境。
8.與孩子同齡的小夥伴比較少。
9.在幼稚園或者在家受到了不該得到的批評或委屈。
10.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大,長期與父母不見面。
如果上述10條中有超過一半的現象,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更為細心,觀察自己的孩子,儘快糾正寶寶的“吮指癖”。如果家長忽略了孩子吃手指頭,久而久之,則不利於活潑、開朗性格的形成及心理素質的健全,甚至導致內向、孤僻心理的萌生與形成。
切記,要孩子戒掉吃手指頭的習慣並不比大人戒煙來得容易,也需要相當多的耐性才能如願。與其一味無理、蠻橫地制止小孩子吃手指頭,還不如仔細探討其原因,好好謀求改善之道。
典型病歷
病歷一:張女士,某公關公司部門經理,寶寶3歲半。張女士和丈夫平時工作很忙,到幼稚園接寶寶全都成了爺爺奶奶的“工作”。寶寶每天看著別的小朋友全是爸爸媽媽來接,心裡多麼盼望能有機會看見媽媽在幼稚園外等自己啊!但這一切都是奢望。據幼稚園老師反映,寶寶白天和小朋友在一起總是鬱鬱寡歡,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經常在上課和午休時自己一個人吃手指頭。長期以來,白嫩的小手慢慢地開始脫皮,變得紅彤彤的。老師帶他到校醫室抹藥,並告訴了寶寶的父母。
張女士為此很是著急,諮詢了醫生之後才知道寶寶得的是小兒“吮指癖”,並有抑鬱症的傾向。之後,張女士就算多忙也會到幼稚園去接送寶寶,晚上回到家問問寶寶白天在學校有什麼新奇的事情,或者和哪個小朋友比較要好等等。慢慢地,寶寶逐漸開朗了起來,在幼稚園和小朋友相處也很融洽,老師和同學都反映寶寶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
病歷二:劉女士,某外企財務總監,寶寶5歲。在事業上劉女士是個名副其實的女強人,依靠自己的努力開創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然而在婚姻上卻事事不順,半年前與丈夫離婚了。寶寶和媽媽一起生活。突然失去了一半天空的家,陡然變得烏雲密佈,寶寶整天哭鬧要見爸爸,劉女士每當聽到這些,就開始數落起孩子來,心裡的不如意一下子發洩到了寶寶身上。可憐的寶寶每當這時就抱著自己心愛的玩具熊,躲在牆角啃手指頭,像小嬰兒饑渴時玩命的吃奶一樣。寶寶的姥姥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把他接到姥姥家生活,但啃手指頭的毛病依舊改不了。
為此,姥姥帶著寶寶來到了醫院。當得知寶寶得的是“吮指癖”時,姥姥本以為沒什麼大不了,慢慢就好了。醫生糾正了姥姥的錯誤想法,寶寶的“吮指癖”是由於心理上的壓力而導致的,而不是單純的小孩吃手指頭,因此要從心理上去醫治。現在由於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寶寶的心理健康,往往給寶寶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轉變了寶寶本身所固有的性格,取而代之的是怪異、孤僻的性格。通過醫生的分析,劉女士流下了滾燙的淚水。
有別于嬰兒時期的“吮指癖”,幼兒時期如果寶寶出現了此病,更重要的不是因為吃手指頭不衛生或者本身的一種欲望,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性問題。如果您的孩子有“吮指癖”的傾向,如果您的身邊有以上十條中所描述的現象,如果您無暇顧及孩子的想法,那麼是時候好好陪陪孩子,是時候給孩子多一些關愛、多一些家庭的溫暖,是時候為孩子做些事情了!
我們平時都要上班,偶爾還要加班,即使到了週末,經常睡懶覺,把一些本應父母做的事情推脫給家裡的小阿姨,忽略了和孩子的親昵與交流。於是本著“寶寶健康、父母己任”的原則,我和老公無論每天多晚回家,只要他還醒著,我們都會抱起他拍一拍,哄他睡覺。如果時間充裕,我們會拉著寶寶的手,看著他的眼睛,與他對話,儘管他還聽不懂,但是從他認真而好奇的眼神中,分明可以看到心裡的平靜與安寧。專家提示
雖然處於嬰兒期的孩子吃手指頭是很正常的現象,一般都採取順其自然的原則,但如果孩子是由於其它原因而擁有這個習慣的,那家長決不能袖手旁觀了,要及早認清,撫平孩子幼小的心靈。
曾經有人對2650個寶寶做過調查,發現其中46%的寶寶都有吃手指頭的習慣,男、女孩之間沒有什麼顯著的差異,可見有這種習慣的孩子還不在少數。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在該階段如果父母能夠順其生理發展的需要,比如孩子在臨睡前有吃手指頭的習慣,不必太擔心,等孩子一睡著,記得把手指頭從他嘴裡移出來,不要讓他吃一整晚,以免長此以往手指變形,並試著讓他抱著熊寶寶或是布娃娃睡,用這種取代的方法,慢慢地把孩子的習慣矯正過來。相反,如果父母此時強硬的制止孩子吃手,反而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陰影,長大後容易焦慮、發脾氣,對別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有人認為過早斷奶是造成孩子吸手指頭的原因,也有人認為當孩子在6、7個月大開始長牙時,吃手指頭會造成暴牙,這兩種說法都沒有科學上的根據,通常暴牙是因為下顎形狀構造有問題,而斷奶的早晚、與吃不吃手指頭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幼兒時期:心理問題&父母關愛
如何通過吸吮手指確定幼兒時期是否存在心理問題?
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吸吮手指,是一種倒退的行為表現。當孩子焦慮和緊張時便會倒退回嬰兒時期,用吸吮來滿足口腔的欲望,以減少其內心的憂慮。在這背後往往隱藏著許多潛在的原因,讓我們來做個測試,針對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有這種危險和傾向:
1.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
2.害怕父母減少對他的愛。
3.父母之間的感情出現不和諧的表現。
4.家中發生了較大的變故,例如父母離異、親人去世。
5.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上存在很大的分歧。
6.父母對孩子吸吮手指過於緊張,過於誇大。
7.孩子初入幼稚園等陌生環境。
8.與孩子同齡的小夥伴比較少。
9.在幼稚園或者在家受到了不該得到的批評或委屈。
10.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大,長期與父母不見面。
如果上述10條中有超過一半的現象,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更為細心,觀察自己的孩子,儘快糾正寶寶的“吮指癖”。如果家長忽略了孩子吃手指頭,久而久之,則不利於活潑、開朗性格的形成及心理素質的健全,甚至導致內向、孤僻心理的萌生與形成。
切記,要孩子戒掉吃手指頭的習慣並不比大人戒煙來得容易,也需要相當多的耐性才能如願。與其一味無理、蠻橫地制止小孩子吃手指頭,還不如仔細探討其原因,好好謀求改善之道。
典型病歷
病歷一:張女士,某公關公司部門經理,寶寶3歲半。張女士和丈夫平時工作很忙,到幼稚園接寶寶全都成了爺爺奶奶的“工作”。寶寶每天看著別的小朋友全是爸爸媽媽來接,心裡多麼盼望能有機會看見媽媽在幼稚園外等自己啊!但這一切都是奢望。據幼稚園老師反映,寶寶白天和小朋友在一起總是鬱鬱寡歡,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經常在上課和午休時自己一個人吃手指頭。長期以來,白嫩的小手慢慢地開始脫皮,變得紅彤彤的。老師帶他到校醫室抹藥,並告訴了寶寶的父母。
張女士為此很是著急,諮詢了醫生之後才知道寶寶得的是小兒“吮指癖”,並有抑鬱症的傾向。之後,張女士就算多忙也會到幼稚園去接送寶寶,晚上回到家問問寶寶白天在學校有什麼新奇的事情,或者和哪個小朋友比較要好等等。慢慢地,寶寶逐漸開朗了起來,在幼稚園和小朋友相處也很融洽,老師和同學都反映寶寶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
病歷二:劉女士,某外企財務總監,寶寶5歲。在事業上劉女士是個名副其實的女強人,依靠自己的努力開創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然而在婚姻上卻事事不順,半年前與丈夫離婚了。寶寶和媽媽一起生活。突然失去了一半天空的家,陡然變得烏雲密佈,寶寶整天哭鬧要見爸爸,劉女士每當聽到這些,就開始數落起孩子來,心裡的不如意一下子發洩到了寶寶身上。可憐的寶寶每當這時就抱著自己心愛的玩具熊,躲在牆角啃手指頭,像小嬰兒饑渴時玩命的吃奶一樣。寶寶的姥姥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把他接到姥姥家生活,但啃手指頭的毛病依舊改不了。
為此,姥姥帶著寶寶來到了醫院。當得知寶寶得的是“吮指癖”時,姥姥本以為沒什麼大不了,慢慢就好了。醫生糾正了姥姥的錯誤想法,寶寶的“吮指癖”是由於心理上的壓力而導致的,而不是單純的小孩吃手指頭,因此要從心理上去醫治。現在由於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寶寶的心理健康,往往給寶寶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轉變了寶寶本身所固有的性格,取而代之的是怪異、孤僻的性格。通過醫生的分析,劉女士流下了滾燙的淚水。
有別于嬰兒時期的“吮指癖”,幼兒時期如果寶寶出現了此病,更重要的不是因為吃手指頭不衛生或者本身的一種欲望,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性問題。如果您的孩子有“吮指癖”的傾向,如果您的身邊有以上十條中所描述的現象,如果您無暇顧及孩子的想法,那麼是時候好好陪陪孩子,是時候給孩子多一些關愛、多一些家庭的溫暖,是時候為孩子做些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