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吸氧早產兒莫忘篩查眼病

新生兒需要吸氧的以早產兒居多, 而過度吸氧容易導致視網膜病變, 家長在避免氧氣治療副作用的同時, 要及時給吸過氧的寶寶篩查眼底, 積極監測防止視網膜病變。

吸氧副作用不可忽視

出生後需要吸氧救助的通常為早產兒和低體重嬰兒, 早產兒因血管發育不完全而出現呼吸窘迫, 需要人工給氧, 這已成為搶救早產兒生命的常規手段。 不過氧氣在救命的同時也有其副作用, 因為嬰兒正在發育的血管對氧氣很敏感, 長時間高流量、高濃度的氧氣會使不成熟的視網膜血管內皮損傷、阻塞,

Advertisiment
引起一系列眼底血管增殖性病變甚至失明以及肺損傷等副作用。

早產兒吸氧併發視網膜病變(ROU)的幾率為15%至30%, 雖然並非完全因吸氧引起, 但家長一定要引起警惕, 要提醒醫生檢測吸氧的濃度和時間。

出生4周及時檢查

專家指出, 氧氣對於搶救新生兒生命作用關鍵, 所以其使用不可避免。 對於有過吸氧治療史的新生兒, 家長要儘早帶孩子到眼科進行檢查, 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視網膜病變。

出生體重在1500克以下或胎齡在28周以內的嬰兒、體重及胎齡正常, 但出生後接受過吸氧的嬰兒, 都應該及時進行視網膜檢查。 而檢查的時間為出生後4周, 或從母親懷孕後32周時開始檢查, 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和篩查嬰兒的視網膜病變並及時治療。

Advertisiment

一定要去正規的眼科找有資質的醫生, 他們用間接眼底鏡或眼底數碼相機可以捕捉到嬰兒是否視網膜病變。 通常來說, 病變早期若在視網膜的有血管區和無血管區之間出現“分界線”, 則是嬰兒發生視網膜病變的臨床體征。

治療時機切勿錯過

雖然得到了及時篩查, 但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窗”, 嬰兒也可能永遠生活在黑暗中。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病程通常分為五期, 在第一期、第二期時, 病變有一部分可自愈;到第四期則很嚴重, 雖然可進行手術治療, 但效果不好。 如果發展到第五期, 則有極大的危險終身失明。

因此, 在病程一至三期時, 是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最佳時間段, 尤其第三期是治療的關鍵期。

Advertisiment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 從三期到四期病情變化非常快, 只有短短的數天, 加上嬰兒的眼睛從外面看來沒有異常, 因此很容易錯過。 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嬰兒很可能失明, 所以孩子一旦有視網膜病變跡象, 就應該緊密監測病程發展, 及時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