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和孩子對話也要講究藝術

不僅僅是在批評孩子, 平時和孩子對話時, 也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

“小凱, 喝水不能在這兒喝!”“毛毛, 別這樣搬椅予, 危險!”“小海, 不是告訴你, 不許打小朋友嗎?”“明弱, 不許這樣坐椅子!”在幼稚園的日常生活中, 孩子們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於是, 我們常常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上面的話, 然而, 結果卻常常是收效甚微。 常常是老師說老師的, 孩子一如既往。

曾經有一段時間, 我也陷入了這樣的教育困境中。 眼看著別人班的常規訓練的井然有序, 我們的常規還是一團糟。 有經驗的同事笑我太溫柔了,

Advertisiment
孩子會而一旦他們學會了, 我會馬上對他們進行表揚。 這樣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兩周下來, 我們班秩序井然。

對比我前後的兩種教育方式, 只是把“不能”換成了“可以”。 看似是極簡單的改變, 卻使孩子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原因何在呢?

那是因為, “不能”是否定性的評價, 孩子接受起來比較困難。 當人們聽到“不能”時, 第一反應就是抵觸。 試想, 當我們在做事的時候, 一旁總是有人在指點:別這樣, 別那樣。 我們的心情可想而知。

孩子更是如此。 “不能”拉大了我們和孩子的距離, 使我們和孩子之間建立了一條看不見的屏障, 這無疑不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 當孩子心門緊閉的時候, 我們的任何教育都是無用功。

另外, 幼稚園的孩子接受能力並不強,

Advertisiment
特別是小班孩子, 當你告訴他“不能”做什麼事時, 他也許不理解, 不能這樣, 那應該怎麼樣呢?也許因為不知道應該怎麼做而變得無所適從。

“我聽了我會忘記, 我看了我會記得, 我做了我會理解。 ”蒙台梭利博士如是說。 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 讓孩子實際操作遠比語言的教育更加有效, 與其不厭其煩地對孩子說:“別那樣搬椅子, 反過來, 讓椅子背朝著你……”反倒不如走過去, 滿面笑容地示範給孩子正確的方法。 教孩子實際怎麼做, 才真正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 話”, 不是對孩子唯命是從, 而是學會傾聽孩子的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