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和寶寶一起成長

年輕媽媽應該學會學習和反思, 增強對幼兒心理的深度瞭解。

只有不斷的學習, 才能更新我們頭腦中的舊觀念, 改變我們錯誤的做法。

天底下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初為人父母了, 看著一個又像自己又像他的小寶貝呱呱落地, 一天天的長大, 開口叫爸爸、媽媽, 說一些令人費解的話, 做一些也許連你想不到的事情, 真是一種無比的快樂!

我們家的小寶貝, 小名叫宸宸, 今年才18月, 是個胖乎乎的小男孩, 頭很大, 眼睛小小的, 剛開始牙牙學語、整天滿嘴的話, 有些是聽得懂, 有些是聽不懂的;開始蹣跚學步時,

Advertisiment
走起路晃悠晃悠, 屁股一扭一扭, 可愛極了, 別看他人小, 一肚子的“鬼主意”, 精力旺盛、頑皮得不得了, 有時真讓人吃不消。

模仿

宸宸這個年齡正是喜歡模仿大人時候, 說話、做事都愛模仿。

白天, 宸宸和奶奶兩個人在家, 奶奶做什麼事情, 他都想試一試, 不過奶奶不允許宸宸做一些“出格”的事, 所以宸宸心裡癢癢的, 只要奶奶稍不留神, 他就會一個人偷偷地模仿奶奶做過的一些事, 比如擦皮鞋, 他會到鞋架上拿鞋刷把自己的小皮鞋一雙雙刷過來, 樣子還挺有模有樣的。

有一次, 奶奶正在小房間裡燙衣服, 宸宸突然跑了進來, 一邊小跑一邊大喊:“嗚, 嗚……”然後, 踮起雙腳, 伸出他那雙胖胖的小手, 拽著奶奶的衣角, 把奶奶拉到了客廳,

Advertisiment
奶奶出來一看, 好險, 原來, 我們平時用飲水機放水喝茶, 宸宸都一直看在眼裡, 覺得很好奇, 就是苦於沒有機會“演習”, 這次終於讓他逮到了好機會, 他趁四下沒人, 便準備放水, 可能是沒找著杯子, 便拿了自己的一頂帽子, 放在飲水器的開關下, 然而, 打開開關放水, 由於他打開的是熱水籠頭, 結果熱水嘩嘩地從裡面流出, 嚇得他直往後退, 最後只好把奶奶找來。

這次, 幸虧他躲得快,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這一事件同時也教育了我們, 我們把飲水器挪了地方, 放到不顯眼並且他夠不到的地方, 熱水也儘量關掉。 同時也抓緊機會教育他:什麼東西可以玩, 什麼東西不能碰。

“撒謊”

孩子身上有些特點是人與生俱來的, 好的當然歡迎, 壞的自然讓人頭疼了。

Advertisiment
比如說撒謊, 別看宸宸年紀小, 撒起謊來很可能“騙”倒人的。 因為寶寶大了, 我們一直都訓練他, “宸宸, 撒尿要叫, 知道嗎?”他滿口答應:“好!”有一次, 我問宸宸, “囡囡, 有尿尿嗎。 ”“沒”。 挺乾脆的, 但我忽然間發現他站著不動了, 我就問:“你尿出來了。 ”他居然用肩膀聳了一下, 呆了一下又冷笑一聲, 然而輕飄飄地說聲沒有就自顧自地玩去了。

但當我把他一把抱過來時, 一看, 褲子上熱乎乎的, 顯然是剛尿的, 想想他剛才居然還冷笑我:意思是我已經尿了, 就不告訴你!當時可把我氣壞了, 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 後來我想了又想, 覺得也不能全怪他, 因為聽衛生老師講:小孩子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 資訊傳遞不敏捷, 所以常會出現尿褲子的現象,

Advertisiment
年輕媽媽一定要有耐心, 還要進行正確的誘導, 一次兩次是不能達到目的, 否則當父母就太容易、太輕鬆了。

後來, 我善用表揚、鼓勵加引導的方法, 逐見成效。

撒野

如果說“撒謊”還可以原諒, 那麼撒野就不可饒恕了。

那是一天傍晚, 可能因為我們晚飯還沒做好, 他肚子餓了, 也可能是他嘴比較饞, 正好路過大伯家一家正在吃飯, 他便吵著要坐上桌子, 結果人家把他抱上桌子給他吃飯, 我覺得小孩子不能讓他養成這種隨便吃人家東西的壞習慣, 於是我試著哄他:“囡囡, 媽媽帶你去騎馬。 ”“囡囡, 媽媽領你去吃好東西。 ”“囡囡, 媽媽領你去看小貓咪”當哄騙都無濟於事的時候, 我就沒有耐心了, 我只好強行把他抱走,

Advertisiment
他一邊拉著桌子不肯走, 一邊大哭、尖叫, 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 但是令人吃驚的事發生了, 他居然伸出雙手對著我的臉又拍又打, 然而狠狠地撕著我的頭髮, 我被弄得沒有辦法, 只好使出“棍棒教育法”, 打了他一下, 沒想到他變本加厲, 張開大嘴, 用他那一排剛長出的鋒利的小牙齒咬我, 我氣極了, 越打他他越恨我, 最後, 我只好以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結束這場特殊的“戰爭”。

沒想到宸宸年紀這麼小, 脾氣那麼僵, 我心裡矛盾極了, 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但事後, 我也進行了冷靜的思考與反省, 發現自己的做法也有不妥之處, 小孩子肚子餓了要吃飯也在情理之中, 是可以理解的, 宸宸畢竟只有18個月, 食欲也是一種本能, 他還缺少這方面的自控能力。 而後來的“過激行為”,實際也是他對我的“無理”的一種反抗,這一事件給我的啟示是:年輕媽媽應該學會學習和反思,增強對幼兒心理的深度瞭解。

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更新我們頭腦中的舊觀念,改變我們錯誤的做法。

自從我們家添了這個小寶貝,他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煩惱,讓我身感做母親的辛苦和操勞,也讓我體會到生一個孩子是簡單的,養一個孩子是複雜的,給孩子一個生命是容易的,但如何教導他、教育他並非易事。

而後來的“過激行為”,實際也是他對我的“無理”的一種反抗,這一事件給我的啟示是:年輕媽媽應該學會學習和反思,增強對幼兒心理的深度瞭解。

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更新我們頭腦中的舊觀念,改變我們錯誤的做法。

自從我們家添了這個小寶貝,他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煩惱,讓我身感做母親的辛苦和操勞,也讓我體會到生一個孩子是簡單的,養一個孩子是複雜的,給孩子一個生命是容易的,但如何教導他、教育他並非易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