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和寶寶感受音樂魅力,培養節奏感

小樹看到, 有些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對音樂感興趣。 比如當播放一曲活潑愉快的音樂時, 這些寶寶常常高興得手舞足蹈;當聽到舒緩的音樂時, 又會快速進入夢鄉。 這些寶寶能體驗到音樂所反映的情緒和感情, 並與之產生共鳴。 然而, 有些寶寶的反應卻並不明顯, 他們往往不會跟著音樂擺動小身體, 情緒上也沒有什麼變化。 那麼, 怎麼培養寶寶音樂的節奏感呢?

媽媽為寶寶演唱

寶寶出生後, 媽媽的聲音會給他們帶來安全和溫暖, 寶寶也會對媽媽聲音格外敏感, 所以請媽媽不要吝惜自己的歌喉,

Advertisiment
多為寶寶演唱些童謠、兒歌。 這樣, 寶寶也會樂於收聽, 不僅能感受到音樂的節奏, 還能體會到音樂的快樂。

和寶寶一起“玩”音樂

媽媽可以用這種方式培養孩子對節奏的感受力。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 節奏就在我們生活之中, 需要靠媽媽去引導孩子感受。 媽媽可以把音樂教育巧妙地融合在親子遊戲中, 和寶寶在玩耍中感受音樂的節奏。

和著音樂蹦蹦跳跳

蹦蹦跳跳是寶寶們的天性, 選一首節奏明快的童謠或舒緩快樂的歌曲, 和寶寶一起快樂地舞蹈。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還不會走路, 媽媽可以把寶寶們抱在懷裡共舞一曲。 和著音樂的強弱改變舞姿, 讓寶寶感受音樂的節奏。

培養音樂節奏感從聆聽開始

音樂是聽的藝術,

Advertisiment
對寶寶的音樂教育要從聆聽開始。 不斷讓寶寶打開耳朵聆聽, 慢慢的, 寶寶就能夠感覺音樂的節奏, 再進而發展出其他能力。 媽媽可多給寶寶聽一些旋律優美的樂曲, 還可以選擇一些媽媽喜歡聽的音樂, 用自己的情緒帶動寶寶, 感染寶寶。 資深音樂老師尹依彤表示, 透過聆聽, 可以讓寶寶自己發現音樂的樂趣, 在引發興趣和動機之後, 寶寶才會體會到音樂和空間、音樂和表情、音樂和樂器等關係。

小樹說:培養樂感要靠長期積累

樂感的培養不是三天兩天之功, 需要長時期的日積月累, 要靠平時的潛移默化。 媽媽可以為寶寶創設一個安靜、舒適的音樂藝術環境, 給寶寶精心選擇一段樂曲, 每天早、中、晚播放三次, 至少應持續兩三個月欣賞同一樂曲,

Advertisiment
這樣才能使寶寶真正受到薰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