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端一碗水, 你說:“當心, 別灑了!”
孩子寫作業慢, 你說:“快點寫, 再磨蹭十點之前又睡不成覺!”
這些語言幾乎構成了我們養育孩子的日常。 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些都是負面語言, 更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負面語言的狂熱愛好者。 似乎提醒即將發生的壞事就是我們的天職, 我們不提醒就是沒盡責。 可是有家長疑惑了, 不這麼說怎麼說呀?大家不都是這麼說的嗎?
如果我們這樣說:
孩子端一碗水, 你說:“好好端, 慢慢走, 嗯, 端的挺穩呀!”
孩子寫作業慢, 你說:“我們要抓緊嘍, 提高效率, 然後我們就可以去……”
Advertisiment
孩子聽到了會不會也會很積極、興奮呢?這就是正面語言。
正面語言這個道理, 我想並不難懂, 但很多家長都覺得很難做到。 為什麼呢?
我們很多時候還分不清哪些是正面語言。
語言習慣的改變需要持續的練習, 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有時家長看到了正面語言的說法, 意識到了, 可能記住一下午一晚上, 但是過幾天就忘了, 又滑回舊的語言習慣裡。
因為我們沒看清背後的道理, 所以沒有那麼大的動力。
為什麼正面語言這麼重要?
拋開吸引力法則之類有點玄的層面, 我們也還能找到很多其他理由。
幼兒對語言的接受很可能是片段的, 你說“小心別灑了”, 他也能聽懂“別”的意思, 但他印象比較深的就是“灑了”。 所有人都對負面的事情印象更深,
Advertisiment
我們常常會發現, 你剛一提醒他別灑了, 馬上他就真的給端灑了。 這時家長還會接著說:“你看, 我說什麼來的?剛說完……”當然, 也不能說就是家長的提醒給搞的, 但我猜想, 這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影響了孩子的行為——孩子少了信心, 多了顧慮, 自然容易發揮失常, 所以這裡的因果還真是難說。
正面語言是引導孩子向前看、向好的方面看;負面語言是引導孩子向後看, 鼓勵他謹慎、顧慮、瞻前顧後、擔憂、甚至懼怕。 所以, 我覺得這也關係到孩子的情商發展。
Advertisiment
所以, 我們改變語言習慣, 多從正面講, 處處往好的方面去引導, 少利用恐懼心理, 少用壞事去威脅。
我們要用好事而不是壞事去管教孩子。
家長要把關注點放在積極的事情上。 這個過去也講過, 現在仔細想, 這其實是教育中的一個大話題, 這關係到我們怎樣去理解教育。
很多家長朋友問我, 我是該管還是不管?不管, 他的問題會更嚴重;管, 他就煩。 我勸家長, 徹底改變“管”這種想法, 變成“給幫助和支持”。 先放下這個行為問題,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的困難在哪,
Advertisiment
我想大多數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在沒有孩子的時候, 我們是怎樣想像自己當父母的角色多是美好的畫面:親子共讀、在晨霧中一起跑步、開心地一同進餐、嬉鬧、鼓掌、擁抱、 歡笑……電視廣告般的美好。 等到實際當了父母, 驀然回首, 卻發現情形早已變得不妙了。 我們成了監工、有著時而愁苦時而兇神惡煞的嘴臉, 孩子成了麻煩製造者, 當父母似乎就是當消防員, 我們整天處於警戒狀態, 時刻準備著去救火。 糟糕的是, 火災此起彼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我們沒有喘息之機……
怎樣才能改變消防員的角色呢?
Advertisiment
那就是正面語言、積極教養, 改變關注點, 改變管的想法, 更新對教育的認識。
教育是什麼?教育, 就是支持、幫助、引導、啟迪、發現、鼓勵、滋養、呵護……總之, 是一切能讓孩子成長的手段, 而不是反面的那些事情。
對於問題行為, 我們該怎麼辦呢?
很多朋友熟悉中醫。 中醫的理論中有這麼句話“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我們看到, 對於治病的高手來說, 控制住局勢或許只需用三分力, 而找到真正根源, 去扶正氣, 這大概要用七分力。 我們對待孩子也是一樣, 出了點問題, 不必驚慌, 不必太圍著問題轉, 要著眼於基本建設, 想想可以在哪方面多做點“扶正”的事情。 少理睬問題, 多扶持正氣。
比如, 孩子寫作業磨蹭, 我們要想的不是怎樣去催促威逼利誘, 而是教給時間管理方法、增強學習興趣;孩子做什麼都磨蹭,我們要想辦法給他有趣的事情讓他盼著,要讓他對生活有奔頭;孩子膽小不愛交往,我們要在平時樹立自信上下功夫,同時教給他交往技巧,多提供交往機會;孩子脾氣大愛哭鬧,我們瞭解孩子的敏感期,要改善自己和家人的說話態度,多陪伴多共情,用故事遊戲等方式幫他處理情緒;孩子看電視控制不住,我們要給他提供比看電視更有趣的活動,同時自己少看做表率;孩子撒謊,我們要改善管教方式,讓孩子不害怕錯誤,同時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延緩不太合理的需求;孩子任性、叛逆,我們要平時多跟孩子溝通分享共情、 少評判;孩子太黏人,我們要給他安全感,少一些不可預知的離開,平時高品質陪伴,多給他空間;孩子不講理,我們要多關照他的情緒,同時自己變成孩子, 想想他的理是什麼,慢慢讓他說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孩子總跟小朋友打架,我們在家是否太以他為中心?是否處處滿足?我們是否教給他社交技巧?是否培養過同理心;孩子不愛學習,我們要給他學習動機、給他典範,我們做了哪些讓他看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的事情?我們是否想了辦法讓學習過程更有趣;孩子受壞朋友影響, 我們要想辦法給孩子價值感、歸屬感……
孩子的每一個問題,我們都可以暫時忽略問題,去做正面的建設。圍著問題轉,你就會越來越焦慮,就沒時間也沒心思去建設了,問題就越來越多。要堅信,教育孩子,時間和機會永遠充足,什麼時候建設都不晚。
並且,此外別無他路。
教育孩子,是良性迴圈還是惡性循環,就在你這一轉念之間!
“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古語“隱惡揚善”這個道理和現代的積極心理學以及超心理學的一些說法很有契合之處。現在很多人認為這只是道德教化不能去做,歸根到底還是認識不夠深刻,沒有把它當作某種真實存在的規律。但實際上,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日常生活,都需要我們多一些“隱惡揚善”的態度。最終,受益人將是你的孩子、你的家人,還有你自己!
而是教給時間管理方法、增強學習興趣;孩子做什麼都磨蹭,我們要想辦法給他有趣的事情讓他盼著,要讓他對生活有奔頭;孩子膽小不愛交往,我們要在平時樹立自信上下功夫,同時教給他交往技巧,多提供交往機會;孩子脾氣大愛哭鬧,我們瞭解孩子的敏感期,要改善自己和家人的說話態度,多陪伴多共情,用故事遊戲等方式幫他處理情緒;孩子看電視控制不住,我們要給他提供比看電視更有趣的活動,同時自己少看做表率;孩子撒謊,我們要改善管教方式,讓孩子不害怕錯誤,同時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延緩不太合理的需求;孩子任性、叛逆,我們要平時多跟孩子溝通分享共情、 少評判;孩子太黏人,我們要給他安全感,少一些不可預知的離開,平時高品質陪伴,多給他空間;孩子不講理,我們要多關照他的情緒,同時自己變成孩子, 想想他的理是什麼,慢慢讓他說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孩子總跟小朋友打架,我們在家是否太以他為中心?是否處處滿足?我們是否教給他社交技巧?是否培養過同理心;孩子不愛學習,我們要給他學習動機、給他典範,我們做了哪些讓他看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的事情?我們是否想了辦法讓學習過程更有趣;孩子受壞朋友影響, 我們要想辦法給孩子價值感、歸屬感……孩子的每一個問題,我們都可以暫時忽略問題,去做正面的建設。圍著問題轉,你就會越來越焦慮,就沒時間也沒心思去建設了,問題就越來越多。要堅信,教育孩子,時間和機會永遠充足,什麼時候建設都不晚。
並且,此外別無他路。
教育孩子,是良性迴圈還是惡性循環,就在你這一轉念之間!
“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古語“隱惡揚善”這個道理和現代的積極心理學以及超心理學的一些說法很有契合之處。現在很多人認為這只是道德教化不能去做,歸根到底還是認識不夠深刻,沒有把它當作某種真實存在的規律。但實際上,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日常生活,都需要我們多一些“隱惡揚善”的態度。最終,受益人將是你的孩子、你的家人,還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