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了,
面對這位家庭的新成員,
爸爸媽媽都會滿懷喜悅的心情,
仔細地觀察這位小天使的頭髮、眼睛、鼻子、小嘴和面部。
爸媽還會忍不住撫摸寶寶的小手,
輕拍寶寶的身體和他打招呼,
迎接寶寶的到來,
同時也在心中憧憬美好的未來。
每一位爸爸媽媽都想將自己的寶寶培養成聰明可愛的孩子,
剛剛出生的小寶寶,
怎樣做才合適呢?秘訣就是:一定要重視和學會和寶寶的交往,
通過對視、傾聽、說話、擁抱等方法,
滿足寶寶最初感情交流的需要。
小寶寶出生後也是需要情感交流的
新生寶寶天生就擁有很多能力,
Advertisiment
看、聽、觸覺、味覺、嗅覺、運動和模仿等等,
這就使寶寶生後具有了與父母交流的可能。
儘管他們暫時不會說話,
可千萬不要以為“寶寶什麼都不懂”,
從而忽視與初生寶寶的交流。
如果爸爸媽媽能堅持每天與寶寶交流半小時,
對寶寶日後的語言交流和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呢。
常用的交流方式
在覺醒狀態下與寶寶眼對眼的注視是互相交往的開始。
當新生兒看到母親親切的面孔時,
他的眼睛不再東張西望,
不再發呆或昏昏欲睡,
他會極力張大眼睛,
把注意力集中媽媽臉上。
當媽媽抱起新生寶寶面對面注視時,
媽媽可以用溫柔的語言和寶寶在注視中親切地交流,
你可以和寶寶這樣說話:“寶寶看到媽媽了嗎?”、“寶寶笑一笑”……,
Advertisiment
這時寶寶可能會像很懂事地凝視著你,
聽媽媽喃喃說話。
他們有時會聞到奶香,
尋找乳☆禁☆頭獲得食物,
有時還會張開小嘴露出短暫微笑。
因為經過了胎內十個月的交往,
寶寶知道媽媽是自己最可親的物件。
在與寶寶眼對眼注視時,
最佳距離為20~30㎝。
媽媽還可以一邊說話,
一邊慢慢移動自己的面部,
讓寶寶的頭和眼球隨你而轉動。
這個動作雖然不難,
卻有著重大的意義,
能夠鍛煉寶寶的敏感性,
通過經常的訓練有助於寶寶的智力開發和感覺發展。
小寶寶出生後也是需要情感交流的
不失時機地與寶寶交談,
傳遞親人的聲音。
每次給寶寶餵奶、換尿布、洗澡時,
媽媽都要抓緊時機與寶寶談話。
Advertisiment
“寶寶吃奶了”、“寶寶乖”、“我們現在開始洗澡咯”……,
以此傳遞母親的聲音,
增進母子間的交流。
雖然寶寶不會說話,
但他們天生就具有聽覺能力,
寶寶能感知到媽媽的語言。
有的寶寶在生後感受到胎內曾聽到的聲音時,
就會改變吸吮的速度,
所以寶寶生後要儘量給他們創造一個豐富的投入感情的語言環境,
利用各種機會給寶寶以豐富多彩的情感生活。
在每日的照料中,
餵奶、換尿布、擦臉、洗澡……每一個動作都是一個很好的語言交流的機會,
媽媽要抓住這些情境,
把你的愛意通過語言傳遞給你的小寶貝。
肌膚相親,
溫柔撫觸是一種愛的交流。
哺乳時儘量與寶寶肌膚相親,
使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懷抱是他最安全的場所。
Advertisiment
他會安靜地滿足這種依戀,
並形成早期記憶。
吃母乳的嬰兒,
只要媽媽每次用固定的姿勢抱他,
寶寶就會主動尋找乳☆禁☆頭。
爸爸媽媽輕輕撫摸寶寶的小手,
傳遞愛意的同時還能讓寶寶感受到皮膚的觸覺,
還能有利於他們的抓握反射,
提高寶寶的靈敏度。
這對今後寶寶的經驗積累,
心理發展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