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時候和大多數小朋友一樣, 調皮、搗蛋。 但偏偏還是個包子。 每次被其他小朋友抓得“面目全非”, 也不敢還手。 每次都是我爸板著臉把我拖回家。 當然我免不了被罵一頓。 “你怎麼這麼喜歡和別人打架?”“你不要和他玩不就沒事了?”…….我真是又氣又委屈。 為什麼我的爸爸不幫我, 我被欺負了卻還要數落我呢?
將近20年過去了。 現在的小朋友打架的情況是少了, 但因為爭搶玩具引發的大戰卻不少。我小侄子今年九月剛上幼稚園。 作為家裡唯一的小寶貝, 爸爸媽媽寵, 爺爺奶奶寵, 外公外婆寵。 上次一起去肯德基,
Advertisiment
玩了不到五分鐘, 兒童樂園傳來震天的哭聲。 聞聲望去, 小侄子正在和一個比他高一頭的小姐姐搶玩具, 誰也不肯鬆手。 小姐姐死掰小侄子的手, 小手爭得通紅。 小侄子人小脾氣大, 撕扯著小姐姐的衣服。 小侄子的媽媽起初也只是哄他不要哭:“寶貝, 我們先放開姐姐的衣服好不好?”“我們和姐姐一起玩, 好不好?”可是, 那時在小侄子眼裡, 那個小姐姐就是和他搶玩具的大壞蛋啊!是最大的敵人, 怎麼肯放開。 最後, 我們也只能把小侄子抱走, 用別得事物轉移注意力, 哄了好久終於不哭了。
而那位小姐姐的媽媽, 我相信她也一定會給小朋友更好的教育。
Advertisiment
其實我有問過幾個朋友, 遇到這種情況他們會怎麼辦?A:肯定要罵自己小孩, 這麼沒用。 B:這要看是誰主動挑起的。 C:別讓孩子講道理, 打贏才是硬道理。 D:不能忍就對了。 有很多性格內向的小孩就是因為小時候被欺負得太多, 父母又不樂意惹事, 能忍則忍造成的。
其實矛盾點就在於:責怪自己孩子, 容易傷心。 責怪別人孩子, 長大容易推卸責任。 把握好這個度, 是作為家長的一門學問。
但是, 我也相信:現在的爸爸媽媽都是明事理的, 每一個家長都瞭解自己寶寶的性格。 遇到這樣的事情, 也一定會根據寶寶的性格和所處的環境,
Advertisiment
其實啊, 以上有關我小時候的故事, 都是打電話問爸爸才瞭解到的。 其實我爸也有在我睡著的時候看著我發呆。 而如今我成長得很健康, 也絲毫不記得、更不責怪我爸對我的教育方式。 因為我相信我爸正是瞭解我的性格, 才會以如此方式教育我。 所以啊, 爸爸還是愛我的。
- 寫給寶貝們的話 -
嗨, 寶貝們:其實姐姐和你們一樣,
也還是個孩子呢。
你們知道嗎?
對爸爸媽媽而言:
我們被欺負了, 他們心疼,
因為傷了他們的心頭肉。
我們欺負別人了, 他們也難過,
因為傷了他們的心。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不管爸爸媽媽怎麼對我們,
Advertisiment
但他們一定是最愛我們的。
相信:
發現一個孩子, 比塑造一個孩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