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和您聊聊大班混班區域活動的那些事兒

混班區域活動意義

活潑開朗的性格和樂於交往都是健康心理的一個重要方面。 因此, 通過大班混班區域活動, 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樂意交往合作的健康心理。

1、激發幼兒交往意識

在混班活動前我們給幼兒提出一個要求:自己去找一個其他班級的幼兒一起活動。 並引導相互認識, 介紹自己的名字、班級, 然後一起商量玩什麼, 怎麼玩等。

對於膽小、內向的孩子或不太會合作的幼兒我們就進行個別指導。 如:“你想跟他商量玩什麼?” “你跟他說, 我和你一起玩, 好嗎?” 在老師積極的鼓勵和適宜的引導下,

Advertisiment
幼兒能主動去找新朋友了。

老師們還利可以活動後的小結時間讓幼兒介紹:我今天認識了哪個新朋友, 我們怎麼玩, 玩得怎麼樣, 並給與表揚或獎勵。 通過活動幼兒交往的積極性不斷被激發。

2、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在活動中, 性格活潑開朗的幼兒很快就找到了遊戲夥伴, 彼此間的交流合作也比較多。 而性格內向的幼兒即使找到夥伴, 也是各自玩各自的很少有交流、合作。

發現問題需及時處理:有意識地引導合作意識、能力強的幼兒與合作意識、能力弱的幼兒一起遊戲。 在老師的引導下, 一些能力強的幼兒會主動地去找那些不願和同伴交往的孩子。 在他們的帶動下, 慢慢的他們也願意和大家一起玩了。 這些能力弱的幼兒體驗到了合作的樂趣後,

Advertisiment
也會主動地去找這些曾經給他帶來快樂的夥伴。

在這種良性迴圈中, 幼兒變得越來越活潑開朗, 也越來越願意和同伴合作交往了。 因為他們真正體驗到了合作交往的樂趣。

實施混班區域活動的要點

開展跨班區域活動, 幼兒需要離開自己班級的老師, 獨立自主地選擇遊戲活動的內容、夥伴進行遊戲。 跨班區域活動如何開展, 就成了老師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1、幫助幼兒熟悉各區的位置和玩法

跨班區域活動, 幼兒必須先熟悉各區的位置和材料, 可採取分批、分階段混班的方法:

兩班、兩班互換活動。 兩班幼兒各留一半在本班, 一半到另一班, 每班都交換一輪。 這樣交換幼兒能逐一、有序地熟悉瞭解各區的位置和材料。

Advertisiment
幼兒留一半在本班能形成班級幼兒之間的互動, 互相介紹遊戲玩法。

2、根據活動區投放相應材料

材料是開展區域活動的物質基礎, 幼兒就是在不斷的主動的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取資訊積累經驗從而獲得發展。 如:

美工區——可將自己生活中用過的將要丟棄的的物品, 有選擇的收集起來, 讓這些廢舊物品經過老師和孩子的加工後轉化為活動區可供幼兒操作的材料。

如那些喝完飲料的瓶子、紙盤、幼兒用過的小手套、等, 經過洗滌、消毒, 可以轉化為有教育價值的活動區材料。 幼兒可以根據遊戲的需要隨意取用, 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幼兒的遊戲興趣, 滿足了幼兒創造性活動的需要。

Advertisiment

還可將美工區分為剪紙、折紙、粘貼、剪貼、繪畫、製作幾個區使其品種多樣化, 更能體現幼兒的創作能力。

生活區——有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勞動技能幾乎是零。 因此, 生活館裡專門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幼兒常見的生活活動材料。

如:縫扣子、包餃子、插花、刨果皮、切蔬菜、擦皮鞋等。 這些材料一出現幼兒就七嘴八舌地說:“這個我家也有, 這個我媽媽(奶奶)也會, ”材料富有親和力, 受到幼兒的一致青睞。

像這樣, 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在生活中運用, 有助於孩子掌握學習技能, 培養幼兒熱愛生活。

建立有序的活動常規, 及時回饋

由於混班區域活動打破了班級的界限, 給指導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因此在活動中常規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

Advertisiment
鑒於各班的老師對於孩子的要求不一樣, 在活動前可以制訂統一的活動目標及各區域的注意事項。

為方便幼兒自己自覺收拾玩具, 活動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擺設都應有相應的圖示, 固定的位置, 幼兒根據圖示收拾擺放玩具。

針對幼兒偏區及教師瞭解幼兒入區難, 可設計入區登記表。 幼兒入區時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區域並在登記表上記錄班級標誌再寫上自己的號數, 表格登記滿就不能在入區, 這種做法既控制了每個區的人數, 減少了擁擠, 同時也讓參與活動的幼兒在相對寬敞的空間中活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