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許多小朋友一樣, 圓子也很喜歡跟媽媽一起讀繪本, 包括《大衛, 不可以》。
第一次給圓子讀《大衛, 不可以》, 我著實猶豫了一下——怎麼有這麼多的“不可以”?
直到讀到“寶貝, 來這裡……大衛乖, 我愛你!”心中頓時溫情一片, 升起無限感激與感慨:多麼睿智的媽媽, 多麼重要的提醒!
現在許多媽媽, 對傳統教育模式過分壓抑與拘謹深惡痛絕, 都渴望給孩子更多自由、更大空間, 希望他們保持天性、張揚個性。 所以, 她們常常提醒自己:不到萬不得已, 決不要對孩子說“不可以”。
這本是孩子們的福音, 可凡事過猶不及, 媽媽們的好意很快就遭遇尷尬——
Advertisiment
孩子把你剛收拾好的屋子弄得一塌糊塗;
孩子在公共餐廳裡上竄下跳, 嬉戲尖叫;
孩子爬上飄窗, 告訴你他摘到星星了……
這時, 你真的可以不生氣、不難為情、不緊張, 真的可以忍住那句“不可以”嗎?
或許有些媽媽真的可以暫時忍住, 然而必將有一天忍無可忍, 情緒大爆發, 冒出一句:“再這樣, 媽媽就不愛你了!”
或許有些媽媽真的可以沒有情緒, 然而孩子長大後, 某天卻突然充滿情緒地抱怨說:“媽媽, 為什麼你不早點告訴我‘不可以’?”
做媽媽是不是左右為難?是, 也不是。
圓子2歲時, 我的做法是:跟圓子分享感受和情緒, 無論它們是正向還是負向;讓圓子知道生命有規則、媽媽的愛無條件。
比如, 我會說:“圓子, 媽媽猜你覺得這樣很好玩,
Advertisiment
圓子問:“掉下去會怎麼樣?”
我便撅起嘴, 可憐地說:“掉下去, 世界上就再也沒有可愛的圓子了。 媽媽會很傷心很傷心;而你也再不能看到媽媽了……這就叫‘危險’。 所以, 不可以。 ”
圓子於是立刻把《大衛, 不可以》找來, 翻到大衛爬高的那一頁, 大聲地說:“危險, 不可以!”
我跟著說:“是的, 這樣很危險。 那圓子要怎麼做, 才能安全地摘到星星呢?”
圓子眨巴眨巴眼睛, 舉起兩隻小胳膊說:“媽媽抱我摘!”
我便把她抱起來, 舉得高高的, 一起開心地“摘星星”, 一起把“不可以”變成“我可以”。
要讓孩子的心靈健康發展, 幫助他們立界限很重要。 立界限就是讓他們知道世界上總有一些事情是“不可以”的,
Advertisiment
很多媽媽以為, 孩子還小, 等他長大了再告訴他也不遲。 然而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在無條件關愛的前提下, 更有利的養育方式是:3歲前相對嚴格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規範;3歲後給孩子更多自由, 在良好習慣的基礎上鼓勵他們探索和發展出健康的行為邊界。
遺憾的是, 很多媽媽把順序顛倒了, 所以孩子們長大後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社會;更遺憾的是, 很多媽媽忽略了在為孩子立界限的同時給予他們安全和溫暖的懷抱, 讓孩子誤以為“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做我自己”, “不可以”就是“我不好”, “我不好”就是“媽媽不愛我”。
無論是哪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