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咬人的孩子怎麼管

媽媽一到幼稚園來接成成, 同班的小朋友就上來告狀:“成成媽媽, 今天成成又咬人了!”“還咬小明!”“成成還咬我!”媽媽常常遇到這件事, 簡直氣得發瘋, 成成剛升到大班, 怎麼他還咬人?
兒童的嘴在發育發展過程中, 是一件很重要的器官, 在嬰兒期很軟弱的時候, 他們用嘴來進食, 吮吸, 使心理得到滿足, 同時也用嘴去感知世界, 這就是為什麼經常看到小年齡的嬰兒總是把玩具往嘴裡放的原因, 如果把咬東西作為嬰兒探索世界的行為, 那是無意識的。 但隨著他們的成長, 嘴的功能主要變成進食, 語言也得到發展,

Advertisiment
行為能力也隨之而增強了。 但有些兒童似乎還是喜歡用嘴作工具。 而咬人這種行為則是有意的, 是一種攻擊行為。 如果在孩子身上經常出現這種行為, 就應當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一、老師或父母遇到這種情況, 無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的孩子, 都應當嚴厲制止。 因為這是一種攻擊性行為, 具有侵犯他人的嚴重後果。 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別人咬, 心痛不已, 自己也想沖上去教訓攻擊者, 但自己的孩子咬了別人卻沾沾自喜, 覺得自己的孩子沒吃虧, 佔便宜了。 這種想法很危險。 無論誰咬人都是侵犯性行為, 不利於孩子與他人的交往, 不利於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二、成人應當改善自己的行為方式, 有項研究發現,
Advertisiment
那些受到父母懲罰的孩子比起同齡的夥伴來表現出更多的而不是更少的侵犯性行為。 這是因為愛用懲罰的父母其實是向子女提供侵犯性的行為。 所以每位成人, 特別是父母應當注意自己的行為, 給予兒童一個模仿的好榜樣。
三、讓幼兒也嘗到咬人的“滋味”。 有些父母為孩子咬人已經付出了精神和金錢的代價, 因此, 建議讓咬人者也嘗一次被咬的滋味, 如咬一次別人, 成人也咬他一口, 只要掌握分寸, 這種被咬的滋味是一種消退刺激, 即讓咬人的幼兒在施行下一次咬人時也感到他被咬的“滋味”, 感到疼痛, 停止咬人。
四、為了分析咬人產生的原因, 可以和幼兒談話, 從具體情景中分析產生的因素, 如處在小班年齡的幼兒,
Advertisiment
在遊戲時突然咬人, 往往是幼兒拿不到玩具, 與別人爭奪的緣故, 被搶的幼兒咬人常常是為了防禦別人爭搶。 為了避免這種結果, 教師應該在教室內放入與幼兒人數等量的玩具, 防止幼兒產生糾紛, 但對較大年齡的幼兒應當講一些道理, 並要瞭解幼兒咬人的問題所在。
五、幫助幼兒建立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的發展和個性有差異。 因此有些幼兒對待困難和問題時會採取一些比較幼稚的方法如咬人, 有些幼兒比較衝動, 發生了衝突, 情緒激動, 張口就咬;有些幼兒人際關係差, 與同伴相處困難, 一旦產生矛盾, 只好應急性地咬一口解決了事。 針對不同個性特點和發展水準的幼兒, 父母和教師在分析的基礎上,
Advertisiment
可以向幼兒教授一些具體方法, 如用輪流的方法, 幫助幼兒慢慢把話講清楚, 也可以在發生衝突時注意提醒幫助他逐步減少咬人等不良行為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