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哪些事該給寶寶自主權

對於孩子自主性越來越強, 該如何處理才好?專家表示:當寶寶會走路時, 獨立能力增加, 他可以移動自己, 到達他自己想去的地方。 此時身體肌肉逐漸成熟, 使寶寶開始運用自己的漸長的能力, 來處理所有事情, 包括餵食、穿衣、擴大自己的活動空間等, 不再局限於被照顧狀態, 開始會向外界伸出觸角來嘗試, 以滿足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倘若此時父母為寶寶做得太多或限制太多, 則寶寶將無法知道自己的能力, 亦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所以當寶寶有能力自選做主、決定的事情, 如該如何安排玩具的擺放位置等,

Advertisiment
應支援他們自己做決定並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決定持續;必要時, 父母可給予部分協助, 讓寶寶順利達成自主能力的培養。  

與此同時, 對於不安全、不當的行為, 亦須給予限制, 讓寶寶有機會瞭解大人對他們行為的期望, 並建立是非觀念。 此外, 行為的限制亦反映出對寶寶安全的注意, 一旦寶寶的行為對他人或自身安全有威脅時, 如打人、將手伸進轉動的電風扇中等, 則須嚴格地限制。 方法是先將他帶開, 或中斷他的動作, 再嚴厲地告訴他:“不可以。 ” 

而當寶寶自主的需求逐漸增大, 卻必須面對父母對其行為的限制時, 常會出現受挫折的負面情緒, 此時, 父母可以安慰寶寶, 並以語言引導或協助他們說出自己的情緒,

Advertisiment
如我很生氣, 我很難過等, 讓寶寶瞭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並進而控制它們。  

能力的培養 

讓寶寶有機會自己做主、做決定, 才能讓寶寶順利達成自主能力的培養。 哪些是寶寶有能力自行決定的事情呢? 

1、自己進食 

孩子想要自己進食時, 就任由他自選嘗試, 只要為他系上圍兜, 地上鋪上報紙即可;孩子練習自己吃飯時, 常常會弄得滿臉、滿地都是, 這是很正常的, 千萬不要因此而責怪他, 剝奪他學習的機會。  

2、衣服樣式、顏色的選擇 

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建議孩子戴上帽子、穿上外套, 但對於外套裡的衣服, 則可以讓他自己作決定喜歡什麼樣式、顏色, 使他能辨別自己喜愛的東西, 以及培養獨立的個性。  

3、玩具分享 

對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

Advertisiment
由於我自我意識較強, 往往無法與他人達成分享。 所以父母必須瞭解孩子自我中心的心理, 採取適當的方法使幼兒分享的樂趣;當孩子不願將玩具與同伴分享, 而有爭吵行為發生時, 別急著介入他們的爭執中, 應給予孩子自主的空間, 學習去解決。  

4、單獨獨處的地方 
當孩子心情不好、情緒不佳時, 應給予自己單獨獨處、選擇地方的自主權, 這段時間內暫時不去打擾他;一段時間後, 再去詢問孩子:“寶寶, 可以告訴媽媽, 剛剛一個人在這裡做些什麼?……” 

5、遊戲區的選擇 
讓孩子自己決定到哪個地方玩玩具, 以不妨礙他人為原則, 在這段時間, 這個地方是屬於他的遊戲區, 父母不要去干擾他;等到時間一到, 就需要將這裡的玩具都收拾乾淨,

Advertisiment
恢復原狀。  

6、左右撇子 
讓孩子自己自由地用手探索環境、使用餐具、玩玩具, 由自己摸索哪只手是優勢手, 並尊重他的決定;強制將左撇改成右手, 反而易造成孩子身心混亂, 何不讓孩子自由發揮呢? 

7、哭的權利 
當孩子受到挫折、受傷時, 讓他盡情地發洩、享有哭的權利, 暫時不要給予他任何言語或肢體上的回應。 等到孩子停止傷心後, 再與他討論:“寶寶, 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 

8、戀物情結 
寶寶對某項物品, 如布娃、毛巾情有獨鍾, 無論走到哪, 總要帶著它, 一旦沒有它, 寶寶的情緒便焦躁不安;其實隨著年齡的成長, 孩子的戀物情緒, 自然而然會日益地

褪去, 父母不必太擔心, 也不要孩子改掉這個習慣,

Advertisiment
讓孩子有自主權。  

9、午睡問題 
大部分的父母(或幼稚園), 中午吃過飯之後, 都會安排孩子有一個短暫的午睡時間, 可是孩子老是動來動去, 無法安靜入睡。 孩子睡不著, 也許是早上睡得太多;如果孩子到了睡覺時間還是不斷想爬起來, 也不要強迫他繼續躺在床上, 可以限制他只能待在房間裡, 不干擾其他人為原則。

雖然有些事寶寶可以自已做主、做決定, 但對於不安全、不當的行為, 父母應適當給予限制和規範, 讓寶寶建立是非、對錯的觀念。  

1、吃的問題 
吃多、吃少孩子有自己決定的權利, 但是在孩子選擇前, 可提醒他挑選一二樣, 一次不要太多, 吃完後, 再選擇其它的, 不可以浪費。 此外, 孩子好玩, 吃飯不用心是常事, 但是決不可以任他養成邊吃邊玩的壞習慣, 否則容易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 

2、侵略性行為 
當孩子做出危及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時,一定要做適當的責駡,必要時,甚至可以稍作體罰,讓孩子作為警惕。如孩子會在有意無意中,去碰觸家中電器物品,如電風扇,手會受傷、流血,很危險。 

3、睡覺時間 
除了有特殊的原因以外,盡可能將睡覺時間固定下來。可在每天睡眠時間將至的前五分鐘或十分鐘,預先發出警告:接下來可以幫助孩子放鬆心情,念念故事書或為他唱一著搖籃曲。 

4、習慣的養成 
習慣是經由時間積累而成的,讓寶寶從小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如飯前洗手、飯後刷牙漱口等,讓孩子瞭解衛生習慣的重要性,防止疾病及蛀牙的發生。 

5、物權觀念 
父母若發現孩子將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時,應瞭解其動機,然後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借與偷之間的差異及不同的後果;在教導過程中,父母可以責駡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父母若尊重孩子,孩子就學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就不會輕易去拿或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6、生病吃藥問題 
寶寶生病了,吃藥、打針是不可避免的事,在喂藥前,可先和孩子玩遊戲、說說故事,讓孩子以遊戲的心情來吃藥;當寶寶吃完不甚好吃的藥之後,可給他一顆糖吃,或說一句安慰鼓勵的話,藉以安撫寶寶的情緒。 

7、破壞行為 
肢解或破壞物品對孩子來說是天經地義的本能,有些孩子的破壞行為是出於蓄意的,對象是同伴的玩具。面對這種情況時,必須讓他認識錯誤和道歉,並且修正自己這種不當的行為,甚至不惜以自己心愛的玩具作為賠償。 

8、團體規定 
進入幼稚園的孩子,必須讓他依照團體的規定和行為模式去做,如上學要穿制服、不可以任意隨自己的想法去做,需要遵守學校的紀律。 

否則容易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 

2、侵略性行為 
當孩子做出危及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時,一定要做適當的責駡,必要時,甚至可以稍作體罰,讓孩子作為警惕。如孩子會在有意無意中,去碰觸家中電器物品,如電風扇,手會受傷、流血,很危險。 

3、睡覺時間 
除了有特殊的原因以外,盡可能將睡覺時間固定下來。可在每天睡眠時間將至的前五分鐘或十分鐘,預先發出警告:接下來可以幫助孩子放鬆心情,念念故事書或為他唱一著搖籃曲。 

4、習慣的養成 
習慣是經由時間積累而成的,讓寶寶從小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如飯前洗手、飯後刷牙漱口等,讓孩子瞭解衛生習慣的重要性,防止疾病及蛀牙的發生。 

5、物權觀念 
父母若發現孩子將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時,應瞭解其動機,然後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借與偷之間的差異及不同的後果;在教導過程中,父母可以責駡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父母若尊重孩子,孩子就學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就不會輕易去拿或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6、生病吃藥問題 
寶寶生病了,吃藥、打針是不可避免的事,在喂藥前,可先和孩子玩遊戲、說說故事,讓孩子以遊戲的心情來吃藥;當寶寶吃完不甚好吃的藥之後,可給他一顆糖吃,或說一句安慰鼓勵的話,藉以安撫寶寶的情緒。 

7、破壞行為 
肢解或破壞物品對孩子來說是天經地義的本能,有些孩子的破壞行為是出於蓄意的,對象是同伴的玩具。面對這種情況時,必須讓他認識錯誤和道歉,並且修正自己這種不當的行為,甚至不惜以自己心愛的玩具作為賠償。 

8、團體規定 
進入幼稚園的孩子,必須讓他依照團體的規定和行為模式去做,如上學要穿制服、不可以任意隨自己的想法去做,需要遵守學校的紀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