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哪些原因會導致孩子變的“膽小”“不愛說話”?該怎麼做?

週末天氣晴朗, 於是帶兒子去戶外玩, 碰到兩個小朋友, 一個比較熟悉, 經常一塊玩, 另一個第一次見, 經常玩的琪琪拉起兒子的手就跑去玩球了。

果果四歲的一個小姑娘, 白白淨淨的, 個頭還挺高, 就是不說話, 總是躲在媽媽的身後, 無論是給她吃的東西, 還是問她什麼, 她都是先看向她媽媽。 果果媽媽給的定論就是這閨女不愛說話, 膽子太小。

過了一會兒, 兒子跟琪琪去玩滑板車去了, 我就跟果果玩起了踢球, 剛開始還扭扭捏捏, 沒多大會兒這姑娘玩嗨了, 話漸漸也多了起來, 在默默看來, 果果這姑娘不是不愛說話,

Advertisiment
也不是膽小, 只是慢熱吧了!臨走的時候還給默默熱情的說:“默默阿姨再見!”

像果果這類的孩子對於新的環境、新的人需要觀摩觀摩, 讓後才能慢慢融入, 而心急的媽媽則總是給孩子貼上“膽小”“不愛說話”的標籤, 出去後總是搶先給孩子帶上這些標籤, 漸漸的孩子就養成了萬事皆要看看媽的習慣。

只要天氣好、有時間, 默默基本上都會帶兒子出去溜, 經常會碰到熟悉的不熟悉的玩伴, 多多少少會聽到媽媽們說:“這孩子在家話多又活躍, 出門怎麼就蔫吧了?”“我家孩子比較靦腆, 不怎麼愛說話。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膽小啊, 跟小弟弟去玩嘛!”

有些寶寶天生就是“交際”能手, 見人打招呼, “自來熟”;然鵝有些寶寶比較慢熱,

Advertisiment
像果果一樣, 他們喜歡用自己的眼睛先去瞭解“新”的東西, 然後再慢慢去適應融入;還有一些孩子生來性格就比較內向, 不願意與外界打交道, 他們接受新鮮事物更慢, 甚至可以說比較困難。

對於後兩者孩子, 父母要學著接納孩子的認識世界的方式, 不要強迫孩子在人前表現自己, 多多的關愛孩子、鼓勵孩子, 給孩子一個讓他感覺安全、沒有壓力的環境去展現自己。

哪些原因會導致孩子變的“膽小”“不愛說話”

家長保護太多

生活中很多事情父母都擋在前面, 充當孩子的保護傘, 過度的呵護會讓孩子本能的去依賴家長, 做什麼事都先看父母, 這是導致寶寶膽小、不愛說話, 不敢接觸新鮮事物的一個原因。

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性格有一部分原因始於遺傳, 而更多的在於孩子生長的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

①平時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的家庭, 孩子比較容易小心翼翼, 唯唯諾諾;

②總是對孩子說“不”, 這也不能做, 那也不可以, 孩子的積極性、創造力在“不”中慢慢消逝。

③生活環境的突然變化, 也會讓孩子突然變的膽小、不愛說話。 比如:父母離異、突然被留守、家裡有寶寶比較愛的人突然離世等等。

得不到肯定、過多的指責

孩子在父母那裡得不到應有的肯定, 當孩子做出一點點成績, 滿懷希望的看著父母的時候, 卻換來一個很平淡的“嗯”, 甚至連看都不看孩子一眼;當孩子有一點點怯懦時, 換來的是父母的批評、指責, 這都會導致孩子變的畏縮、膽小、不愛說話等等。

Advertisiment

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很多家長認為說孩子“不愛說話”“靦腆”“出門膽小”等等是再給孩子解圍, 是在緩解尷尬氣氛, 事實上是給孩子扣上了消極負面的“帽子”, 給了他一種心理暗示, 讓他更加不願意在人前展現自己應有的活潑的一面, 當孩子見到陌生人或者許久沒見的親人時, 不要強迫孩子去打招呼, 表演節目等等。

多鼓勵少批評指責
當孩子獲得小小成績的時候, 多多的鼓勵孩子, 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自信心, 在孩子樂意的情況下多多的鼓勵孩子去表現自己;當孩子受挫的時候, 不要一味的指責批評, 多多的安慰鼓勵。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

平時多帶孩子出去溜溜,

Advertisiment
不要讓孩子總是宅在家裡, 孩子視野寬廣了, 見的人多了, 性格自然也就開朗起來, 也願意跟人交流玩耍。

孩子慢熱、不愛說話、膽小沒錯, 錯的是父母的態度, 當孩子慢熱、不愛說話、膽小的時候, 父母不要過於著急, 多點耐心和鼓勵, 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引導, 幫助孩子從自己的小世界裡走出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