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哪些因素有礙兒童心理健康?

有礙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軀體的健康:身體不健康會影響心理的健康, 使兒童產生焦慮、憂慮、煩惱、抑鬱等不良情緒, 影響兒童情感、性格、意志和人際關係, 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2)外界環境:家庭是兒童生活的主要環境。 從出生開始就應給予豐富的社會性和物質性刺激, 這對小兒以後的認知發育和社會化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和家庭氣氛對孩子來說具有特殊的敏感性。 父母及其他成員的生活習慣、思想意識;作風情操對孩子品德的培養、個性的形成至關重要,

Advertisiment
例如破裂家庭的子女得不到應有的關懷與照顧, 缺少歡愉和睦的家庭氣氛, 接觸的語言簡單貧乏, 好奇心及探索行為被阻, 沒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從小就感到孤獨和失望, 則不易形成健全的人格。

社會環境對兒童心理發育有很大影響。 另外, 高層樓房使孩子自由活動減少, 不利於心理的健康發展, 鬧市區的雜訊、交通緊張、空氣污染均影響小兒的發育。

(3)教育的影響:對孩子過分保護會影響其獨立性, 導致與其他孩子關係不好, 害怕離開母親, 缺乏現實感和忍耐力。


對孩子過於溺愛, 特別是獨生子女, 易使孩子養成自我中心, 自私自利, 依賴性強, 獨立性差, 目中無人, 不易達到心理上的成熟, 不能經風雨見世面。

Advertisiment


對孩子過於嚴厲, 經常斥責或打罵, 誇大其缺點嘮叨個沒完。 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 有的家長望子成龍, 對孩子施加壓力, 過重的負擔使孩子失去了歡樂和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對學習易產生厭惡心理, 而表現為隱瞞撒謊、偽造評語或成績單、曠課等。

對孩子過於放任, 只養不教或重養輕教會使孩子驕橫任性, 容易沾染上不良習氣, 惹是生非, 攻擊別人。 長大後則可能發生損害社會利益的行為。


對孩子忽冷忽熱, 反復無常, 易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遇事舉棋不定, 缺乏判斷力, 情緒也不夠穩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