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哪些寶寶容易貧血?

很多人不解, 現在的生活水準提高了, 孩子吃得比較好, 怎麼會有貧血呢?其實, 現在很多小朋友比較挑食, 飲食不均衡, 是導致貧血的一個重要原因。

營養性貧血是指因機體生血所必須的營養物質, 如鐵、葉酸、維生命素D等物質相對或絕對地減少, 使血紅蛋白的形成或紅細胞的生成不足, 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 此病多發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以及胃腸道等疾病所致營養物質吸收較差的患者。

營養性貧血的兩大分類

現代醫學上將營養性貧血分為小細胞性貧血(也叫缺鐵性貧血)和大細胞性貧血(也叫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兩種。

Advertisiment

小細胞性貧血

小細胞性貧血也叫缺鐵性貧血, 是最常見的營養性缺乏病, 多發於6個月至1歲的嬰幼兒。 而引起此類貧血症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1.攝入的鐵不足。 嬰幼兒生長發育快, 需鐵量很多。 但是母乳和牛乳中的含鐵量比較低, 不能滿足嬰幼兒的需要。 如果不能及時添加含鐵的輔食, 就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2.失血過多, 特別是慢性失血, 這是缺鐵性貧血最多見、最重要的原因, 這主要是發生在女性的身上, 例如在月經期失血過多而引起缺鐵性貧血。

大細胞性貧血

大細胞性貧血又叫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多發生於2歲以下的小兒。

維生素B12是參與制造骨髓紅細胞,

Advertisiment
防止惡性貧血;而缺乏葉酸可引起巨紅細胞性貧血以及白細胞減少症。 維生素B12需要量為成人每日2~3g, 嬰兒每日0.5~1g;葉酸的生理需要量為成人每日50~75g, 嬰兒每日6~20g。 如果寶寶在生長發育時維生素B12、葉酸攝入不足, 或是吸收不良, 或是孕媽在懷孕時這兩種營養素攝入不足, 都會導致寶寶患上大細胞性貧血。

如何診斷營養性貧血

1.曾患有營養不良、佝僂病及急、慢性☆禁☆感染等病史。

2.皮膚蒼白或發黃, 頭髮細黃稀疏, 常伴厭食, 乏力, 精神不振, 表情呆滯, 反應遲鈍等症狀。

3.血紅細胞數降低, 血紅蛋白3個月內

4.骨髓象有核細胞增生活躍, 紅細胞系增多。

TIPS:缺鐵性貧血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 孩子貧血會導致身體抵抗力變差, 身體素質降低。 如果沒有攝入足夠的營養素,

Advertisiment
或未得到及時治療, 都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出現類似貧血的症狀時, 應儘早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

幫助寶寶擺脫貧血, 哪些食物榜上有名?

雞蛋黃:雞蛋食用簡單, 貯存方便, 每100g雞蛋黃含鐵7mg, 而且還含有其他營養素, 是一種較好的補鐵食品。

動物肝臟:肝臟含有各種營養素, 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食品。 每100g豬肝含鐵25mg, 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

動物血液:豬血、雞血、鴨血等動物血液裡鐵的利用率為12%, 對於預防兒童缺鐵性貧血, 是一種價廉且有效的食品。 但在購買、食用時都要注意衛生。

黃豆及其製品:每100g的黃豆中含鐵11mg, 而且人體吸收率為7%, 比米、面中鐵的吸收率高。

木耳:木耳的含鐵量是非常高的,

Advertisiment
一直被人們視為補血佳品。 此外, 海帶、紫菜等水產品也是預防和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的食品。 瘦肉:瘦肉中的含鐵量是比較低的, 但鐵的利用率、吸收率與豬肝差不多, 也是一種比較方便簡單的補鐵食品。

食療, 是治療貧血的最佳方法

引起貧血的病因很多, 需要經過詳細的檢查才能夠對症下藥。 但很多時候, 貧血並不需要藥物治療, 只要爸爸媽媽平時注意寶寶飲食均衡, 再加以適量補充維生素、葉酸之類的營養素, 就可以避免孩子出現貧血的症狀。

1.在懷孕期間, 孕媽媽要注意補充葉酸、維生素等。 如果孕媽媽不能及時補充葉酸及各種維生素, 如維生素D、維生素C等, 寶寶就不能吸收足夠的營養, 從而導致寶寶先天貯存不足,

Advertisiment
容易貧血。

2.及時、合理添加輔食。 母乳中的含鐵量雖然不少, 但寶寶長到6個月, 母乳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寶寶身體發育的需要了, 這時就要合理地給寶寶添加輔食, 例如寶寶6個月的時候可添加蛋黃、蔬菜等。

3.注意添加含鐵量高的食物。 在蔬菜、肉類、奶類製品等食物中, 肉類食物的含鐵量較高, 並且寶寶比較容易吸收。 蔬菜中的含鐵量雖然也比較多, 但相對肉類來說, 寶寶不容易吸收。

4.補鐵也要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能夠提高鐵的吸收率, 在補充鐵含量高的食物時, 應多給寶寶吃一些含豐富維生素C的水果, 例如獼猴桃、柑橘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