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哪些營養缺乏對胎兒有影響

專家表示, 妊娠期由於需供給胎兒足夠的營養以保障其正常的發育, 所以整個孕期准媽媽都需要增加營養, 並有足夠的存儲量以供給產後哺乳之用。

這些營養包括:

碳水化合物:是供應能量的主要來源。 准媽媽懷孕後代謝增加, 比非孕期所需的熱量高出25%, 臨產後, 熱量消耗更多。 碳水化合物主要有各種糧穀類、莖根類食物以及糖類供給, 蔬菜水果中也含少量, 它在體內消耗、吸收和利用較蛋白質、脂肪迅速且安全。

蛋白質:是人體的主要構成物質, 又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 所以蛋白質處於各種營養物質中的一個中心位置。

Advertisiment
妊娠期所需蛋白質較平時增多, 通常從妊娠開始蛋白質的需要量就更增加30%。 優質蛋白的食物一般有蛋類、乳類、魚類、肉類和大豆類。 選擇優質蛋白是胎兒生長發育所必須的, 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脂類:是人體需要的重要營養素之一, 還是腦和神經系統的重要成分。 人類膳食脂肪主要來源與動物的脂肪組織和肉類以及植物的種子。

無機鹽及維生素等:均具有各自獨特的功能, 是妊娠期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 均需通過膳食來補充, 穀類, 乳類, 水果, 蔬菜及海產品等均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及維生素, 均衡飲食將保證營養的良好供應。

營養缺乏, 會導致流產或死胎

准媽媽如果不注意營養,

Advertisiment
容易引起營養缺乏, 對準媽媽及胎兒將產生不良影響。 如果准媽媽膳食中蛋白量供應不足, 胎兒則生長發育遲緩, 准媽媽體弱, 產後恢復慢, 乳汁少等;飲食中維生素A、B、C、D、E攝入量不足活缺乏, 均可導致流產或死胎;而鋅的缺乏將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 總之, 良好的營養是保障准媽媽及胎兒健康的必要條件。

缺碘: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 碘缺乏必然導致甲狀腺激素減少, 造成胎兒發育期大腦皮質中主管語言、聽覺和智力的部分不能得到完全分化和發育。 嬰兒出生後生長緩慢、反應遲鈍、面容愚笨、頭大、鼻樑不陷、舌外伸流涎, 有的甚至聾 啞或精神失常, 成年後身高不足1.3米。 此病名為“呆小病”。 患呆小病後, 一般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

Advertisiment
因此必須重視預防。 缺碘地區的婦女在懷孕以後, 應多吃一些含碘較多的食物, 並堅持食用加碘食鹽。

缺鋅:

研究證明, 鋅能參與人體核酸和蛋白質的代謝過程。 缺鋅將 導 致DNA(去氧核 糖 核酸)和含 有金屬的酶合成發生障礙。 如果婦女在孕期缺鋅, 胚胎發育必然受到影響, 形成先天畸形。 畸形呈各式各樣。 資料表明, 新生兒異常的產婦血鋅含量都低於正常產婦。 為防止缺鋅, 婦女在懷孕期間不應偏食。 大多數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鋅, 但以動物食品更為豐富。 孕期還須戒酒, 因為酒精會增加體內鋅的消耗。

缺銅:

20世紀70年代初期, 人們發現一種能致嬰幼兒死亡的疾病, 患兒以貧血為主症, 常因精神異常、運動障礙和全身動脈血管紆曲而夭折。

Advertisiment
醫學家研究發現, 這是因為母親在妊娠期間血中銅含量過低, 引起胎兒缺銅, 造成機體新陳代謝提供能量來源的三磷酸腺苷缺乏, 以致不能滿足生命的最低能量。 同時可影響胎兒某些酶的活性以及鐵的吸收和運轉, 從而造成貧血。

缺錳:

研究表明, 缺錳可以造成顯著的智力低下, 特別是婦女在妊娠期缺錳對胎兒的健康發育影響更大。 實驗表明, 母體缺錳能使後代產生多種畸變, 尤其是對骨骼的影響最大, 常出現關節嚴重變形, 而且死亡率較高。 一般說來, 以穀類和蔬菜為主食的人不會發生錳缺乏, 但由於食品加工得過於精細, 或以乳品、肉類為主食時, 則往往會造成錳攝入不足。 因此,

Advertisiment
孕婦應適當多吃些水果、蔬菜和粗糧。

缺鐵:

人體如果缺鐵就會出現低血色素性貧血。 婦女在妊娠30~32周時, 血色素可降至最低, 造成“妊娠生理性貧血”, 在此基礎上如果再缺鐵, 則可危及胎兒。 調查表明, 患嚴重貧血的孕婦所生嬰兒的紅細胞體積比正常嬰兒小19%, 血色素低20%。 因此, 建議婦女在孕期應多吃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 如蔬菜中的黑木耳、海帶、芹菜、韭菜;穀類食物有芝麻、大麥米、糯米、小米;豆類食物有黃豆、赤小豆、蠶豆、綠豆;特別是動物肝臟、蛋黃中含量更為豐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