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哪有什麼育兒達人,無非比你們提前一年明白這個道理

我開這個公號時小D已經快1歲了, 你們看到的很多文字都是雲淡風輕邏輯縝密, 其實頭一年我和你們一模一樣, 甚至還不如你們, 也有半夜大哭覺得自己無能;也有因為她第一次發燒而手忙腳亂擔驚受怕;也有羡慕別人帶娃同時還有自己的生活愛好, 詩和遠方。 每個光鮮生活背後都有bug, 但人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的, 我們習慣選擇展示結果和成就, 卻往往略過這其中的過程。 因此今天, 我想告訴你們自己第一年的幾個故事, 希望對現在的你有所啟發。

辯證對待雞湯, 不要“虛不受補”

第一年的時候我訂閱了十幾個育兒公號,

Advertisiment
但每次願意第一時間打開的永遠都是育兒雞湯, 每次讀完都能在那裡找到情感共鳴, 可以感到稍許的輕鬆。 可惜這種輕鬆也只是刹那, 因為雞湯讀完, 小D的各種問題還是照樣存在, 她還是厭奶、她還是體重很輕、她還是白天需要我扛在肩膀睡, 反正該焦慮的照樣焦慮, 似乎什麼都沒改變。

有一天我被拉入了高中同學群, 剛進去大家就在“調戲”當年的學霸, 他每次大考都是年級第一, 每次大家問他成功秘訣時, 他總是說, “哎呀, 我從來不複習的, 運氣好!”記得自己高二時就很天真地相信只要聰明不需要複習的, 幸虧我到了高三終於醒悟了, 靠自己努力奮起直追。

大家的“調戲”倒讓我聯想到自己的狀態,

Advertisiment
現在每天的“灌雞湯”也讓我很傻很天真地以為真的不需要做什麼, 等孩子自己長大就好了(也許的確有這樣的寶寶, 可惜我沒有這樣的運氣)。 仔細回想, 我當時沉迷雞湯的感覺就像是吸食低劑量慢性毒☆禁☆品, 我知道這樣下去不對, 我知道我應該學習看書, 但是我就是沉溺於這樣的自我逃避中, 一篇雞湯文簡單易懂, 讀起來輕鬆不費腦, 還能短暫自我安慰一下, “自己並不差, 大家都一樣”。

雞湯是味美, 但真的不能貪杯, 歸根到底, 我是拿這些雞湯來麻痹自己, 成為了自己不動腦不學習卻幻想天上掉餡餅的藉口。 意識到這點後, 我開始辯證看待雞湯了, 每次情緒需要宣洩時, 我還是會去看雞湯。 但讀完雞湯後, 我都會提醒自己,

Advertisiment
要老老實實去看書去學習真正的育兒乾貨了。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在該奮鬥的年紀談淡泊”, 育兒的頭幾年一定是辛苦的, 這就好比我們重新學習一門新技能, 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讓自己入門。 千萬不要在孩子降臨的第一年, 明明沒有努力學習過, 卻在談“靜待花開”。 這樣喝下去的雞湯, 只能虛不受補。

“有用”的育兒招數不該只是以讓孩子不哭和聽話為目標

度過了第一階段的屎尿屁, 小D從7個月開始已經顯現出倔強的個性。 記得第一次小D因為想要某個食物我沒有明白, 她就大哭大鬧。 當時的我哪見得了她的這種哭, 趕緊把家裡有的各種食物都端到她面前, 像猜謎似的希望某個食物可以擄獲小主的心,

Advertisiment
終於當第N次後, 小D在優酪乳面前停止了哭聲, 我也長舒了一口氣。

後來我發現這樣的“猜謎”時刻越來越多了, 小D只要一不順心就是大哭, 而我也不可能每次都正中下懷。 於是, 我去求助小D的認知老師, 老師告訴我一開始就做錯了。 下次小D再這樣, 我需要蹲下來平靜地告訴她, 你哭媽媽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 你要好好說。

聽著挺簡單, 我第二天就運用了, 但根本沒用啊, 我這麼和她說, 她照樣哭, 而且哭的更加厲害, 把自己都哭吐了。 我後來就妥協了, 還去和老師說, 這個方法沒有用, 根本止不住小D的哭聲。 老師說, 管教的目標不是只為了止住哭聲, 而是為了重建你和小D之間的溝通管道。 如果你追求的僅僅只是讓她不哭, 那我和你分享的所有方法都是沒用的。

Advertisiment
但如果你希望和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暢通的溝通管道, 那我們就不該害怕孩子哭, 而該每次都從從源頭找答案, 解決問題。

老師說服了我, 後來每當小D因為這個原因哭的時候, 我會更加溫柔地告訴她, 媽媽知道你無法表達很沮喪, 但是抱歉, 你哭媽媽是不知道你要什麼的。 同時, 我會提供一些方案給她, 你可以指給我看, 你可以用嘴巴說。 就這樣, 過了快一個月, 小D這樣的哭鬧情況越來越少了, 她終於學會用語言和手指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 應該說是徹底改變了我整個育兒觀。 之前小D哭, 我趕緊讓她不哭;小D不肯吃飯, 我玩具遊戲連哄帶騙;小D做錯了事, 我馬上就批評說她不聽話;小D被欺負了, 我第一時間就替她出頭。這些解決方案都是我作為母親的本能反應,但是這些本能從一開始就讓我站在了錯誤的跑道上,我只是想掩蓋當下的問題,但同樣的問題每天還在周而復始地重複。

後來,我明白了,不怕孩子哭,怕的就是太著急解決孩子哭而忽略了哭背後的原因,不怕孩子不吃飯,怕的是為了讓她吃飯而助長了壞習慣;不怕孩子犯錯,怕的是從未告訴孩子正確的行為該是怎樣的;不怕孩子被欺負,怕的是我們沒有教會孩子自己如何直面衝突。所有育兒招數的“有用沒用”應該拉長時間軸來判斷,而不以當下論英雄。

這個世上不缺聰明人,育兒這件事上不妨“笨”一點

還沒小D的時候,我還挺喜歡耍點小聰明的,總是在找立竿見影又能讓自己更輕鬆的方式。這樣的思維模式不自覺地就影響了我一開始的育兒方式。

現在的我變笨了,選擇了自己認可的育兒方法,就一直溫柔堅定地執行,不再三心兩意,實施兩天就說沒用。

現在的我變笨了,不再從“幾招搞定孩子”這類文章找捷徑了,任何特效藥必定有副作用,不如花時間把基本功吃透。

現在的我變笨了,每次取得階段性勝利時,我就知道是時候要清空,重新學習新的知識了。

但就是這樣的笨方法卻起了效果,小D變得越來越好帶了,作息規律,吃飯很香,大部分的禮儀規範都可以遵守。儘管還是個倔強孩子,還是會時不時鬧脾氣,但是已經是可以講理的了。

其實,哪有什麼育兒達人,只不過比你們早了一年知道,把自己想的笨一點,靜下心,踏踏實實學到、做好就可以了。之後展現的所謂“達人”生活,只不過是換了一個角度說故事而已。育兒、人生,不都是這樣的道理嗎?

我第一時間就替她出頭。這些解決方案都是我作為母親的本能反應,但是這些本能從一開始就讓我站在了錯誤的跑道上,我只是想掩蓋當下的問題,但同樣的問題每天還在周而復始地重複。

後來,我明白了,不怕孩子哭,怕的就是太著急解決孩子哭而忽略了哭背後的原因,不怕孩子不吃飯,怕的是為了讓她吃飯而助長了壞習慣;不怕孩子犯錯,怕的是從未告訴孩子正確的行為該是怎樣的;不怕孩子被欺負,怕的是我們沒有教會孩子自己如何直面衝突。所有育兒招數的“有用沒用”應該拉長時間軸來判斷,而不以當下論英雄。

這個世上不缺聰明人,育兒這件事上不妨“笨”一點

還沒小D的時候,我還挺喜歡耍點小聰明的,總是在找立竿見影又能讓自己更輕鬆的方式。這樣的思維模式不自覺地就影響了我一開始的育兒方式。

現在的我變笨了,選擇了自己認可的育兒方法,就一直溫柔堅定地執行,不再三心兩意,實施兩天就說沒用。

現在的我變笨了,不再從“幾招搞定孩子”這類文章找捷徑了,任何特效藥必定有副作用,不如花時間把基本功吃透。

現在的我變笨了,每次取得階段性勝利時,我就知道是時候要清空,重新學習新的知識了。

但就是這樣的笨方法卻起了效果,小D變得越來越好帶了,作息規律,吃飯很香,大部分的禮儀規範都可以遵守。儘管還是個倔強孩子,還是會時不時鬧脾氣,但是已經是可以講理的了。

其實,哪有什麼育兒達人,只不過比你們早了一年知道,把自己想的笨一點,靜下心,踏踏實實學到、做好就可以了。之後展現的所謂“達人”生活,只不過是換了一個角度說故事而已。育兒、人生,不都是這樣的道理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