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哪有安全賣?給寶寶來四斤!躲貓貓的嚴重後果!

1 媽媽和孩子躲貓貓的案例!

媽媽也是孩子的好, 但是媽媽很多時候為孩子做的都是多餘, 孩子的成長作為家長不能參與。 某一位媽媽為鍛煉孩子的應變能力, 有次在超市趁6歲的兒子不注意媽媽偷偷躲了起來。 等孩子回過神來, 竟然找不到媽媽了!他焦急地尋找, 一邊走一邊哭, 臉上滿是恐懼。 直到驚動了超市經理, 媽媽才從一旁出來。

同樣情形又發生第二次, 孩子愣了一下一副想哭又不敢哭的樣子, 或許是前一次的印象太深刻, 也可能是想起了“走丟時要原地等待”, 這次孩子雖滿臉惶恐, 但是站在了原地。

Advertisiment

同樣的第三次, 孩子終於懂得求助街邊的商家或交警……

2 躲貓貓:讓孩子做噩夢

這孩子的確學會應對了, 但沒多久問題來了, 孩子每天晚上都做同樣的噩夢, 夢到媽媽不見了, 自己不斷地找媽媽, 一個人在彷徨無助中焦急地奔跑, 還被小老鼠、蛇、蟑螂等追逐, 夢醒之後總要媽媽緊緊地抱著自己。 以前大大咧咧的孩子, 現在突然天黑後一個人不敢上廁所, 一個人也不敢進房間, 說床底有怪物, 甚至不敢出門逛街……

3 媽媽的訓練讓孩子變膽小

為什麼孩子總是做著尋找媽媽的噩夢呢?答案一目了然, 媽媽的訓練破環了孩子的安全感!

後果呢?孩子變得膽小, 總是擔心大人不見了。 或許在下一次, 孩子走前面時, 總會頻繁地回頭看看父母是不是還在;或許孩子可能會在公共場所緊緊拽著大人的手,

Advertisiment
一刻也不敢鬆開……

4 “躲貓貓”前要和孩子事先說明

所以說, 做這種“防丟”訓練遊戲是可以的, 但是最好提前跟孩子說明, 大人不要毫無防備地突然消失, 以至於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過大衝擊。 遊戲結束後也要及時跟孩子說這是遊戲, 目的是以後遇到類似情況能知道如何應對, 保證孩子的安全感。 另外, 有的大人躲起來是出於作弄孩子, 想從孩子緊張的表情中尋找到快感——自己對孩子很重要, 但其實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在這刻被大人無情踐踏。

5 沒有安全感, 孩子不幸福!

安全感是心理需要中的第一要素, 是人格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成分。 3歲左右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6歲前還不能形成健康的安全感, 這種負面影響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相比起其他孩子, 他們更容易膽怯退縮、對人不信任、缺乏自信心、情緒不穩定, 難以和別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對環境適應力差。

6 媽媽要給寶寶買幾斤安全感

第1斤維持最佳夫妻感情

夫妻關係在孩子成長的頭幾年是最重要的。 父母關係好, 孩子就會很開心, 因為孩子的世界就是他的父母。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 總是相互指責, 孩子就會害怕。 但孩子不會表達他的害怕的心情, 就會用很多古怪的行為來處理。 如果一個孩子行為古怪, 那說明他不知道如何處理他自己的情緒。

因此, 父母要注意夫妻關係, 維持穩定良好、快樂平和的夫妻關係,

Advertisiment
孩子就會很自然地建立起很好的安全感。

第2斤擁抱, 不推辭

有的媽媽問:“孩子為什麼老是粘著我不放呢?”那是因為在他需要的時候, 沒有得到滿 足, 所以他才會一直想要。

其實, 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並不需要一直抱住孩子不放手。 媽媽只要坐在孩子附近, 讓孩子能看到你就可以了。 他跑過來讓你抱你就抱, 他不需要抱, 就讓他去玩。 他玩的時候也不要打擾他, 除非他邀請你一起玩。

第3斤媽媽情緒穩定

有些媽媽在孩子面前從不掩飾自己的情緒, 心情好時把孩子抱起來玩, 給孩子這個那個, 親得不得了。 不高興的時候, 就把孩子推到一邊去不理他或者呵斥他。 這樣做很不好, 會擾亂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對“重要他人”的穩定感。

Advertisiment

對孩子而言, 最好的媽媽是願意學習, 讓自己的情緒跟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 媽媽要自我檢查, 如果發現自己有情緒問題, 一定要想辦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再面對孩子。 別讓孩子成為你情緒的出口。

第4斤放手讓孩子做事

有些媽媽過於焦慮, 喜歡為孩子做自己認為最好的事情, 常常去指導孩子可以做什麼, 不可以做什麼。 焦慮多半來自媽媽自身安全感的缺失。 過度的插手並不是讓孩子成長最好的辦法。 媽媽一定要保持心平氣和, 坐在一邊安靜地做自己的事, 等孩子需要擁抱時儘量滿足, 讓孩子知道你一直在他身邊, 一直是愛他的。

能做到這些, 孩子就會順利地發展自己的分離程式, 逐漸與媽媽爸爸分離,直到成為獨立的個體。這個時候,他才真正有了“我”。

逐漸與媽媽爸爸分離,直到成為獨立的個體。這個時候,他才真正有了“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