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哮喘兒家庭護理至關重要

支氣管哮喘足一種常見的反復發作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可能伴隨患者一生。 但哮喘井不是什麼可怕的疾病, 只要正確進行治療護理, 加強預防, 患者的症狀可以控制, 病情可以長期處於穩定狀態。

家有哮喘兒, 如何來呵護

這天晚上, 李醫生在急診室值班。 淩晨兩三點鐘的時候, 一對夫婦背著一個七八歲的男孩急步走進診室。 那孩子臉色蒼白, 老遠就聽到他喉嚨裡斷斷續續的嘶嘶聲, 落座後, 他兩手撐在大腿上仍呼呼喘息著。

一看這架勢, 李醫生知道孩子是哮喘發作了。 旁邊的家長很著急:“醫生,

Advertisiment
我小孩哮喘又犯了, 而且挺厲害的, 晚上先是不停地咳, 給他吃了止咳藥也不行, 折騰了半宿, 後來還說胸口悶得難受。 醫生, 您趕快給他看看吧!”

見狀, 李醫生馬上把孩子安排到搶救室, 立即給他吸氧、噴喉、霧化吸入, 又開了吊針。 一個多小時後, 孩子的呼吸逐漸平穩下來, 臉色也紅潤了很多, 之後才安靜地睡著了。

緩過一口氣, 孩子的媽媽講起了孩子的病情:“他從小就經常咳喘, 每到天氣變化或受涼後就叉咳又喘, 常常要到醫院打吊針、噴喉、吃藥。 剛開始是一兩個月發作一次, 後來大了, 次數慢慢少了點。 奉以為等他再大些就不會發作了, 誰知還是斷不了根, 不時會犯病。 我們平時已經很注意了, 生怕他著涼, 可為什麼還是不能有效防止哮喘發作呢?”

Advertisiment

哮喘兒不是易碎品

問題在於:_家長對哮喘不太瞭解, 甚至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這在哮喘患兒家長中很普遍。 有的家長一聽說孩子得了哮喘, 就覺褂這足一件很嚴重的事, 把孩子當成易碎的玻璃, 每天小心翼翼地呵護;相反, 有的家長卻不把醫生的話當一回事, 平時不發作時小管, 發作了才到醫院就診;有的家長還極力否認孩子的病情, 認為醫生是危言聳聽。 這幾種態度都是小對的。

支氣管哮喘足一種常見的反復發作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可能伴隨患者一生。 但哮喘井不是什麼可怕的疾病, 只要正確進行治療護理, 加強預防, 患者的症狀可以控制, 病情可以長期處於穩定狀態。

家庭護理

Advertisiment
舉足輕重

在促發哮喘發作的主要因素中, 外源性過敏因索約占29%, 因此, 患兒首先應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過敏原測定, 以便瞭解他對空氣中的何種物質過敏。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注意避免讓患兒接觸這些危險因素, 必要時可進行脫敏治療。

蟎蟲、花粉常是引發哮喘的“元兇”, 家長應做到以下幾點:①用殺蟲劑殺死室內可能致敏的蟎蟲。 ②室內不要鋪地毯, 床上用品不要使用毛毯及纖維紡織品。 ③常用溫水擦洗床和席。 ④不要在居住環境內養寵物及種植花卉。 因為動物皮毛、排泄物、唾液, 以及植物花粉均可能致敏。 ⑤室內的刺激物如煙草、家用噴霧劑、油漆等, 應儘量避免讓患兒接觸。

食物過敏是哮喘的誘發因素之一。 如果患兒對蝦、蟹等過敏,

Advertisiment
家長就不要讓他們攝人這類食物, 平時可讓他們多吃些豆類食品以滿足孩子身體對蛋白質的需要。 一些藥物(如阿司匹林)可能加重哮喘, 應避免服用。

家長應與醫生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 根據病情, 醫患雙方聯合制訂緩解期和發作期的治療計畫, 並進行定期隨訪和監護, 家長垃好定期參加醫院開辦的哮喘學校、學習班、知識講座等, 並閱淒哮喘的相關科普文章, 以瞭解防治哮喘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同時, 要在醫生指導下, 讓孩子學會在哮喘發作時進行簡單有效的自我急救, 如學會使用各種定量霧化吸人器和儲霧器吸人技術。 此外, 家長應自己或協助患兒記錄哮喘日記, 包括發病時間、症狀、用藥,

Advertisiment
從中找出發病的規律性, 以便防護。

心理輔助, 不可或缺

哮喘是與心理應激相關的一種軀體性疾病, 即心理應激可能誘發或加重哮喘發作, 而哮喘發作時的喘憋、緊張、瀕死感, 又會反過來刺激患者產生心理應激, 使其精神緊張、恐懼、抑鬱、沮喪, 進一步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使哮喘易於發作, 造成惡性循環。 因此, 家長必須對患兒多做安慰、鼓勵、解釋工作。

家長應設法引導患兒, 消除他們對哮喘及其用藥所產生的顧慮和恐懼感, 鼓勵他們自信自強, 樂觀豁達。 一方面要避免對患兒產生厭煩和歧視, 另一方面也不能過分溺愛他們。 不要經常詢問孩子是否不舒服, 或常說是否感覺要發病等暗示性話語, 以免造成患兒精神緊張, 誘發哮喘。患兒感到胸悶憋氣,出現發作預兆時,可鼓勵他儘量放鬆,如採用深長細勻的腹式呼吸等。

誘發哮喘。患兒感到胸悶憋氣,出現發作預兆時,可鼓勵他儘量放鬆,如採用深長細勻的腹式呼吸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