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哺乳期吃橘子,寶寶真會得黃疸嗎?

一位媽媽晚飯後吃了一個橘子, 就被婆婆罵的狗血淋頭。 婆婆說:“你不知道孩子吃奶的時候不能吃橘子嗎, 我大孫子變成小黃人怎麼辦!”

橘子=小黃人?

是不是看上去是那麼的有道理!就算吃橘子能變小黃人, 但是和新生兒黃疸有什麼關係?

真是莫名其妙……其實不止是我的這個閨蜜家, 很多老人都存在這樣的誤區, 就連一些年輕的媽媽也會這樣。

畢竟是第一次當媽, 沒有經驗……其實每一個寶寶都是天生的小黃人, 因為他們都會經歷幾天皮膚發黃的過程, 這和媽媽吃不吃橘子沒有關係。

今天編編就借著這個話題講一講“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Advertisiment
以及護理方法”。

什麼是黃疸

1.生理性黃疸

亞洲寶寶是新生兒黃疸的高發人群, 60%足月兒和80%以上的早產兒, 出生後1周內都會出現黃疸。

其中大部分為生理性黃疸, 是由於血液中膽紅素濃度過高, 以至於皮膚粘膜出現肉眼所見的黃疸。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3 天開始出現, 4~6 天最黃, 7~10 天以後逐漸消退。

如果寶寶一般狀況很好, 吃奶、睡眠、精神狀態和反應都正常, 無需治療。

2.病理性黃疸

而有小部分寶寶會出現病理性黃疸則要引起重視, 新生兒溶血症、新生兒感染、膽道畸形、新生兒肝炎等疾病是病理性黃疸最常見的原因。

如何辨別病理性黃疸

◆黃疸出現得早:如果寶寶生後一兩天之內就出現黃疸,

Advertisiment
一般是疾病的表現。

◆上升快、不消退、退而複現:寶寶皮膚黃的程度迅速加重、遲遲不消退, 或者在黃疸逐漸消退過程中, 再次出現黃疸加重, 都提示寶寶出現了病理狀況。

◆程度較重:生理性黃疸的寶寶黃疸程度輕, 很多只是面部發黃, 有些粗心的媽媽甚至沒有發現。

病理性黃疸, 寶寶皮膚會呈橘黃色或金黃色, 黃疸往往會蔓延過膝、肘, 有時候手心、腳心都會發黃, 鞏膜(白眼球)也很黃。

寶寶尿液也有表現, 尿色很黃且會染黃尿布, 很難洗掉。

◆嚴重者可伴有食欲差、反應差、哭聲低、體溫不升、肌張力低、體重不增、大便發白等表現。

病理性黃疸怎麼辦

1.吃藥

帶寶寶到醫院測量黃疸指數, 如果還是高, 醫生會給開控制黃疸的藥,

Advertisiment
例如媽咪愛或者茵梔黃一類的。

2.照藍光

如果用完以上方法都不管用, 而且孩子出生已經一兩個月了, 黃疸仍然很嚴重, 建議到醫院讓醫生診斷。

如果是病理性的, 就需要在醫生的指教下住院照藍光, 即新生兒在保溫箱裡進行治療。

母乳性黃疸主要發生在純母乳餵養的寶寶身上, 可分為早髮型和遲髮型:早髮型出現在寶寶出生後3~4天, 黃疸高峰時間是出生後5~7天;

遲髮型出現在出生後6~8天, 黃疸高峰時間是出生後2~3周。 持續時間大約2~3個月甚至更長, 但寶寶除了皮膚黃以外, 無其他異常。

母乳性黃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如果黃疸不是很嚴重, 不必停止母乳餵養。 如果黃疸比較重, 醫生會讓媽媽暫停母乳餵養72小時, 改喂配方奶。

Advertisiment

當膽紅素下降到原來水準的50%時, 就能恢復母乳餵養。 重新開始母乳餵養後, 寶寶的血清膽紅素水準可輕度升高, 而後逐漸降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