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哺乳期婦女忌用的藥物

當前, 獨生子女家庭多, 一旦乳母病了, 如果要用藥, 就應考慮用藥是否對嬰兒有影響。 而藥物對嬰兒的影響取決於藥物滲入母乳中的濃度。 因此乳母服藥前須瞭解哪些藥物容易進入乳汁, 應盡可能避免這些藥物的毒副作用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健康成長。 儘管嬰兒體內藥物濃度一般很少超過乳母的攝入量, 但藥物的毒副作用卻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嬰兒的健康, 故不可忽視。

抗生素大家常見的青黴素雖不易進入乳汁, 但乳汁中含有微量的話仍可使嬰兒致敏引起皮診, 這也是為什麼從未用過青黴素的嬰兒也會出現嚴重的青黴素過敏反應的重要原因,

Advertisiment
同時也是哺乳期婦女最易忽視的問題。 乳母注射口服氨苄西林可引起嬰兒腹瀉。 哺乳期婦女口服常用量的四環素, 乳汁中的濃度約為血清濃度的70%, 可引起乳兒牙齒黃染, 影響骨骼發育。 常規劑量的氯黴素, 乳汁的濃度約為血液濃度的50%, 可影響乳兒的造血系統功能。 乳母內服紅黴素時, 特別是通過靜脈滴注時, 它在乳汁中的濃度比在血液中濃度高4~5倍, 可嚴重損害嬰兒的肝功能。 乳母肌注常用量的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 可導致嬰幼兒中毒, 發生耳鳴、聽力減退及蛋白尿等。 哺乳期婦女使用甲硝唑(滅滴靈), 可引起嬰兒頭痛不眠或肢體麻木。 初產婦如服用百炎靜等磺胺類藥物可發生新生兒黃疸。
Advertisiment
哺乳期婦女連服含磺胺增效劑(TMP)藥物時, 嬰幼兒會出現嘔吐, 血細胞、血小板減少, 或導致肝腎疾病。 乳母服用異煙肼(雷米封)可引起嬰兒不安、失眠、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中樞興奮狀態。

安眠與抗癲癇藥應該指出, 乳母應儘量避免使用各種中樞神經抑制藥, 如安眠藥安定、苯巴比妥, 抗癲癇藥苯妥英鈉、氯丙嗪、撲米酮等。 安眠藥與氯丙嗪常可引起乳兒嗜睡、體重下降, 甚至發生虛脫。 苯妥英納會使乳兒血液中缺氧而出現口唇、鼻尖、指尖發紫等症, 全身呈現瘀斑, 並有嗜睡現象。

止痛藥6個月的嬰兒呼吸中樞對嗎啡類鎮痛藥(阿片、可待因)極為敏感, 可引起呼吸抑制。 消炎痛可出現痙攣等症。

Advertisiment
故這些都是哺乳期禁止使用的藥物。

止喘和解痙藥哺乳期婦女服用止喘藥安茶鹼後, 嬰兒易興奮激動、噁心嘔吐或睡眠時煩躁不安。 解痙藥阿托品不僅會使乳母乳汁的分泌減少, 還會引起嬰兒出現高熱、皮膚乾燥、瞳孔散大及躁動不安等症狀。

激素、避孕藥保泰松極易使嬰兒形成特異性過敏反應。 哺乳期婦女應改換其它避孕方法並避免使用激素, 因為乳母服用避孕藥、激素後, 會使男嬰的乳☆禁☆房變大, 女嬰的陰☆禁☆道上皮增生。

除此以外, 據報導, 哺乳期婦女應用奎尼丁、異煙肼、呋喃唑酮、阿司匹林、複方新諾明、磺胺嘧啶等藥物時, 可使先天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的嬰兒(尤其是6個月以內的)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

Advertisiment
嚴重時還可危及生命, 故應忌用。 綜上所述, 哺乳期婦女患病時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或停止哺乳, 以確保母嬰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