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啟用“預防式教育”,孩子遇到困難不操心

很多年輕父母因為不知道教育方法, 或因為溺愛, 平時就算是看到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 也“捨不得”管教 ;而有些父母因為擔心會束縛孩子的創造力, 對孩子的行為“聽之任之”, 不去告訴孩子哪些可以做, 哪些不可以做。 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 會讓孩子在今後的生活、學習中遇到問題、困難時茫然不知所措, 容易採取一些極端行為來應對, 久而久之, 性格與心理容易變得扭曲。 近幾年, 一些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事常見諸報端,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父母採取了諸如上面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所致。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再臨時抱佛腳, 不僅不能對孩子的過錯作出好的處理, 而且還會影響親子情感。 最好的辦法, 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父母以自己的人生經驗, 為其設立界限, 提早讓孩子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一定不能做, 這被稱作“預防式教育”, 也就是父母在事先做好預防工作,

Advertisiment
防患於未然。 孩子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有所瞭解, 有所評估, 那麼, TA無論遇到任何事情, 都會做到心中有數, 冷靜應對。

設立界限, 並非束縛孩子, 而是用愛保護孩子, 例如沒有交通規則馬路上會發生什麼, 就會明白設立規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 要告訴孩子:在陌生的地方要跟隨父母而不是自由行動;在公共場合不能追逐打鬧;外出要征得父母的同意, 而不是想走就走;到睡覺的時間孩子就應該上床睡覺, 而不能拖拉磨蹭……

界限一旦設立, 父母就要堅持, 讓孩子明白TA必須做到, 否則, 孩子將付出一定的代價來承擔後果。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約定未能實現, 往往不是因為約定本身有問題, 而是因為孩子常常會忘記或者故意挑戰父母的權威,

Advertisiment
父母自己最終無法堅持正確的界限。

無論是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 還是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都對孩子將來的成長至關重要, 因此, 父母應該在孩子出現問題之前就教給TA處理問題的技能, 以預防各種困難的打擊。 如果父母們不想為了孩子遇到困難時的無助而操心, 那就啟用“預防式教育”吧!

1、示範並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父母可以通過“做榜樣”、“講道理”的方式, 讓孩子更清楚父母對自己的要求。 你的語言越生動、貼切, 孩子理解起來就越容易, 掌握得也會越快。

2、不能忽視幫孩子分析道理和後果

父母在教孩子解決問題時, 給孩子分析道理和後果, 孩子會更容易記住, 從而會使孩子更可能按照父母的期望來改正自己的行為習慣。

Advertisiment
即使是年齡很小的孩子也能理解很多道理。

3、反復進行練習

父母在教孩子學習技能的過程中, 一定要認識到很多東西對孩子來說是第一次接觸或者難度比較大。 因此, 父母要有心理準備, 保持一顆平常心, 讓孩子反復進行練習。 如果孩子多加練習, 再加上父母的支持與鼓勵, 孩子在這些方面一定有有所長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