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喂藥也要講究學問

導讀:小孩子的出現給原本兩個人的世界帶來了不少歡樂與生氣。 但是小孩抵抗力弱, 常常容易感染疾病。 一旦生病, 最令父母頭痛、煩心的便是喂藥了。

小孩子的出現給原本兩個人的世界帶來了不少歡樂與生氣。 但是小孩抵抗力弱, 常常容易感染疾病。 一旦生病, 最令父母頭痛、煩心的便是喂藥了。 而在治療中, 正確地給孩子喂藥又是至關重要的。

年輕的父母們在給小孩喂藥時常常手忙腳亂, 急得滿頭大汗, 結果還是束手無策。

怎樣給小孩正確喂藥?這裡面包含的學問大著呢!

第一步:正確選擇喂藥時間。

Advertisiment

最佳喂藥時間一般選擇在飯前半小時至一小時進行, 因為此時胃內已排空, 有利於藥物吸收和避免小孩服藥後嘔吐。 但對胃有強烈刺激作用的藥物(如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 可放在飯後一小時服用, 以防止胃黏膜損傷。
第二步:備好圍嘴。

喂藥時, 先給孩子戴好圍嘴, 並在旁邊準備好衛生紙或毛巾, 防止藥物溢出, 便於擦拭。 在喂藥過程中, 小孩吐出來的藥記得要及時補上。 然後再仔細查看好藥名和劑量, 準備工作就緒, 就可以開始喂藥了。

對於出生幾個月的小寶寶, 味覺尚未發育成熟, 可用滴管或塑膠軟管吸滿藥液, 將管口放在小寶寶口中, 每一次以小劑量慢慢滴入。 等寶寶下嚥後, 再繼續喂藥。

Advertisiment
也可以把藥溶入溫水中, 倒進奶瓶裡, 讓小寶寶自己吮吸。 由於嬰兒藥量較少, 注意不要讓藥物粘連在奶嘴上影響寶寶吸收。 如果發生嗆咳, 應立即停止喂藥, 抱起寶寶輕輕拍後背, 以免藥液嗆入氣管。

1歲到3歲大的孩子對藥物已逐漸敏感了, 開始哭鬧掙扎, 不肯吃藥。 這時父母可以把丸、片劑研成粉末, 用糖水調成稀糊狀, 把孩子抱在懷裡, 呈半仰臥狀, 左手扶著小孩頭部, 右手持食匙, 每次取藥半勺, 慢慢喂下。 如果小孩哭鬧掙扎得厲害, 可以先喂一點甜米粥, 等他願意繼續吃粥後, 在小勺米粥中摻入藥粉喂下。 對於特別苦的藥, 可以在小勺裡放點糖, 將藥粉倒在糖上, 再放點糖蓋上藥, 準備好糖水, 灌入小孩口中隨即服下。

Advertisiment

再大一點的孩子開始懂事了, 父母們可以耐心地和小孩交流, 講明吃藥的道理, 鼓勵小孩主動吃藥, 並適當給予小小的獎勵, 這樣讓孩子從心理上消除對藥物的恐懼, 由被動變主動, 不再害怕吃藥。

注意, 喂藥的時候, 禁止在小孩哭鬧中或捏鼻子灌藥, 因為這樣做容易把藥和水嗆入氣管。 有的父母缺乏耐心, 見小孩遲遲不肯吃藥, 便強行灌藥, 結果小孩被藥嗆得氣管堵塞, 呼吸困難。 輕者嗆咳、嘔吐, 重者窒息死亡,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所以做父母的千萬不能馬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