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喜歡和異性☆禁☆交往不是孩子的錯

有一位母親說:“我的女兒今年讀初中二年級, 最近她的成績下降得很快。 一次偶然的機會, 我發現有男同學喜歡她, 她也承認, 但她不承認是‘早戀’, 說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喜歡那個男孩, 只是對與異性☆禁☆交往很好奇。 別的女生有男孩喜歡, 自己也希望有男同學愛慕。 我擔心她‘早戀’, 更害怕她一時衝動, 做出不良行為。 可是我還不知道該怎麼辦。 ”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擔心, 他們往往都不知所措, 個知道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的這一問題。

首先, 家長要知道, 青春期是孩子學會與異性☆禁☆交際的黃金時期。

Advertisiment
這個時期的孩子憧憬的。 愛情-內容與成人大相徑庭, 他們首先關注的是怎樣與異性☆禁☆交往, 而不是戀愛或者性行為。 從心理角度看, 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活動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 喜歡和異性接觸並不是孩子的錯, 這是青春期少男少女性心理發展的正常表現。 所以, 家長人可不必對此驚惶失措。 這時很多孩子在異性面前都會有一種異樣的心理感受, 一種難以言表的愉悅與興奮, 而且特別願意在此時表現出自己的長處, 從與異性的相互交往中體會到自己的獨特個性和魅力。 孩子正是在這個過程中, 學習與異性相處的經驗。 所以如果禁止孩子與異性☆禁☆交往, 會造成孩子與異性隔絕,

Advertisiment
既不懂得欣賞異性, 也不懂得欣賞自己, 即使孩子將來成績優秀, 事業成功, 也容易出現情感或心理問題, 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 要防止孩子過早涉足情感, 我們的教育首先應該是:預防。 家長要把握適當的時機為孩子上好異性☆禁☆交往這一課。

1.明察秋毫, 奠妄下早戀結論

孩子的異性同學打來電話, 並不能說明孩子一定在早戀。 家長千萬不要聽風就是雨, 安下結論, 冤枉了孩子。 父母請先搞清楚打電話找孩子的足不是同一個人, 如果不是, 就不要大驚小怪。 中學生之間相互寫信, 傳紙條, 發短信、打電話等都是正常現象, 只是少男少女的試探性接觸, 家長若粗暴干涉, 反而會令子女產生抵觸心理, 說不定孩子會故意“製造”一段戀情來刺激父母。

Advertisiment

2.贊同孩子集體交往, 避免孩子“一對一”單獨交往

異性☆禁☆交往是必須的, 這是孩子在未來社會需要掌握的基本人際交往能力。 家長應提倡孩子多在集體中進行異性☆禁☆交往, 使孩子在吸收眾人優點的同時, 開闊眼界和心胸, 避免廠只盯住某一位異性而發展成一對, ”的戀愛關係。

3.父母要做一個有心人, 基本掌握孩子平日的學習生活

首先家長要細心, 多觀察, 多疑問。 很多孩子在異性☆禁☆交往上如果有特別的想法或心事, 總會在不經意的外形, 言談, 舉止, 時間安排、物品購買, 學習等諸多方面露出“蛛絲馬跡”。 比如大大咧咧的女兒突然變得容易臉紅了, 不太注意個人衛生的兒子突然開始注意打扮了等,

Advertisiment
這時家長就需要對這些孩子的反常行為提出疑問, 瞭解原因。 其次, 父母要做一個傾聽者。 善於傾聽的父母, 孩子更願意與你文流。 交流的過程往往就是掌握孩子成長資訊, 教育, 指導孩子的最好時機。

4.教育孩子要明確交往的分寸, 學會保護自己, 尊重異性

青春期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自我保護, 尊重異性, 形成自尊自重的心理品質。 我們看一個孩f在青春期的道德認識是否正確, 道德情感是否健康, 主要看他們的道德行為習慣是否文明。 我們應該明確告訴孩子舉止應端莊, 大方, 彼此的交往要注意分寸, 避免流露出過分的熱情和親近。

當然請各位家長記住:交流是幫助孩子最有效的途徑!而言傳身教, 做好榜樣,

Advertisiment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是教育好青春期孩子的前提。 家長先要認識到孩子與異性☆禁☆交往是很正常的, 也是很必要的。 給孩子提供與異性朋友交往的機會, 教育孩子掌握適當的方式與分寸。 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 對孩子的不正確看法要予以及時糾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