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發育的不同時期, 會展現出各種有趣的行為, 經常讓初為人母的媽媽們百思不得其解。
聰聰媽遇到的問題, 許多母親也有同感:“我的寶寶喜歡在睡覺時手撚著被角, 有時還要聞一聞我的頭髮”;“我的寶寶喜歡袍著毛絨玩具, 走到哪兒都要帶著”……面對這些情況, 有的媽媽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是寶寶安全感的自我實現方法, 等寶寶大一些, 注意力就會被更多有吸引力的事物所分散, 這些“喜好”自然也就消失了;有的媽媽卻認為這是寶寶的安全感出了問題, 才出現了這樣的行為, 不可小覷!
Advertisiment
那麼, 寶寶的行為究竟是不是正常的呢?
首先, 依戀是特徵。 我們要瞭解寶寶心理發展的特點。 依據寶寶心理發展的階段理論, 聰聰現在應該是處在幼兒期, 主要特徵就是依戀。 幼兒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 是寶寶的身體、心理和行為發展的開端, 而且較其他時期發展得快。 幼兒期的發展如何, 對將來各階段的發展影響巨大。 大量研究表明, 這期間發展的母嬰依戀、母嬰聯結、母愛剝奪等, 是影響嬰兒情緒、社會性行為以及性格特徵發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 依戀和矛盾共存。 0—1歲的嬰兒是“信任”與“懷疑”相對峙的時期, 這時寶寶極為軟弱無助, 非常需要成人的照料。 如果父母的照料是一貫的、可靠的和可預見的, 讓寶寶順利發展形成信任感,
Advertisiment
再其次, 依戀有其目標。 1歲以前的寶寶依戀物件從沒有特定的人或物開始。 逐步發展到母親和其他熟悉的家庭成員, 1歲以後的寶寶依戀表現出更加明顯的目的性, 開始有意識地參與。 此時, 寶寶積極地運用自己所有的感知覺, 對依戀物件親近、接觸, 表現出深切的關注, 通過與母親的長期相互親昵, 形成了關於自己與母親的親密情感。 這時, 當母親離開視線時, 寶寶會通過各種與母親相關的方式來抵禦分離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