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會燒壞腦袋嗎?
寶寶一發燒,
父母之所以急,
不外乎是存在一個傳統觀念,
認為孩子發燒會燒壞腦子。
其實,
發高燒本身是不會使 “腦筋變壞,
Advertisiment
根據統計, 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 體溫很少超過41℃, 如果超過這個溫度, 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症的可 能比較高, 應特別警惕。 至於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是41.6℃, 超過這一極限, 腦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 , 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 但這種極端的高溫很少伴隨疾病發生。
發燒本身並不可怕, 重要的是要去尋找病因,
Advertisiment
通常一般濾過性病毒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就會痊癒, 不應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 因為反而易造成抗藥菌種之衍 生。 一旦醫師建議使用, 應仔細討論使用適應症及使用時間。
當寶寶身體體溫大於38℃時(肛溫、耳溫), 可稱為發燒。 它是人類身體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 也是一種身體的警 訊, 提醒我們 “寶寶可能生病了。 ”因此, 寶寶發燒時只要精神及活動力尚佳, 其實並不需要立即送醫, 家長只 需隨時幫寶寶量體溫, 觀察體溫變化即可。
Advertisiment
處理一:量體溫
當爸爸媽媽懷疑寶寶發燒時,
就應該替寶寶量量體溫。
此外,
當寶寶出現下列情況時,
也要考慮是否該給寶寶測量體溫了。
*過度流汗。
*皮膚乾熱。
*臉色非常蒼白,
或不尋常的潮紅。
*呼吸異常過快、過慢或暫停。
*感冒症狀:流鼻涕、鼻塞、咳嗽、聲音沙啞,
或喉嚨痛。
*情緒改變:焦躁不安或注意力不集中、無精打采。
*寶寶自己抱怨身體的任何部位不舒服或疼痛。
如寶寶自己說“媽媽,
我覺得我生病了”。
*寶寶嘔吐或拉肚子。
處理二:觀察體溫變化
遇到寶寶體溫偏高,
建議媽媽們不妨先做客觀的評估,
Advertisiment
通常來說, 如果寶寶體溫在38℃~38.5℃左右, 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 也就是說照樣吃、照樣睡及照樣玩, 就不必著急地送孩子就醫, 或是使用退燒藥。
正確量體溫
1.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 對寶寶較具刺激性, 腋溫則較溫和。
2.三歲以下寶寶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準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準確。
3.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準確。
Advertisiment
4.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鐘以上, 肛溫則僅需1分鐘即可。
5.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 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 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6.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大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後, 其體溫在38~38.5℃之間, 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 不宜遽然診斷為發燒。
處理三:適當的護理
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 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 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 使體溫慢慢地下降, 如 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 則表示需要溫熱, 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 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 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用退熱貼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 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處理四:物理降溫
多喝溫開水、青菜水和水果汁
給寶寶多喝水,補充體液,這是最基本的降溫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實用,適合於所有發燒的寶寶。不要給寶寶喝冷 的水,因為寶寶發燒時經常伴隨有胃腸道症狀和咳嗽,喝冷水會加重這些伴隨症狀。要給寶寶喝溫水。
溫水擦浴
即用溫水毛巾擦拭全身。 這是一種很好的降溫方法,也適合所有發燒的寶寶。水的溫度32~34 oC比較適宜,每次擦拭的時間10分鐘以上。擦拭的重點部位在皮膚皺褶的地方,例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處等.
洗溫水澡
水溫約比病兒體溫低3~4oC,每次5~10分鐘。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發燒就不能洗澡,其實,恰恰相反,給寶寶洗個溫水澡,可以幫寶寶降溫。溫水浴適合所有發燒的寶寶。
低溫室法
將病兒置於室溫約為24oC的環境中,使體溫緩慢下降。為使其皮膚與外界空氣接觸,以利降溫,需少穿衣服。有條 件者,可採用空調降低室溫。這種方法適用於1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特別是夏天,只要把嬰兒的衣服敞開,放在陰 涼的地方,他的體溫就會慢慢下降。如果寶寶發燒時伴隨有畏寒、寒戰,就不能使用低溫室法。
退熱貼
退熱貼是近幾年的新產品,很流行,其實退熱效果一般,並不像廣告誇大的效果。在寶寶的額頭貼上一貼,寶寶的 頭部會舒服一點,家長的心也會舒服一些。應該是有益無害吧。
冰敷
這種方法的利弊目前還有很多爭議。我認為冰敷弊大於利,因為冰敷可能會引起寶寶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 熱,體溫會更高,特別是伴隨有畏寒、寒戰,更不能用冰敷。
酒精擦浴
嬰兒的皮膚很薄,酒精滲透性很強,可能通過皮膚吸收入血的。而且酒精擦浴也會刺激皮膚,引起毛細血管收縮, 阻礙散熱,體溫會更高。這種方法已經被摒棄了。
處理五:退燒藥
大部份兒科醫師認為,發燒在38.5℃~39°C以上時,可適度地使用退燒藥,以減輕小孩的不舒服及減輕父母親的 焦慮,並防止小孩熱痙攣發生。但是使用退燒藥的時候需要注意:
*不建議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退燒藥。
*一天使用退燒藥不要超過五次以上。
*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燒藥,除非可能因發燒導致抽筋時。
*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
退燒藥的種類很多,一般都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退燒藥包含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1.水劑:較溫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漿(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漿。
2.錠劑: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發“雷 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幾乎不再使用。普拿疼這類退燒藥錠劑,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問題,一般安全劑量是每公 斤體重每日不可超過150毫克。
3.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當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數要少,因密集 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使體溫降太快,或是反復刺激肛門,造成腹瀉,過度使用栓劑也有引發胃潰瘍的案例。
4.針劑: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方法,有的孩子甚至會過敏休克。然而目前並沒有針對退燒針所作的過敏試驗,因 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燒藥(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如嚴重腹瀉),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燒, 最後一步才會考慮打退燒針。
處理六:發燒嚴重須就醫
由於發燒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因此找出產生發燒的原因,才是首要的目的,如果確定孩子是感冒,且高燒 至40.1℃則建議緊急就醫。其它需緊急就醫的情況還包括:
*小於兩個月以下的嬰兒。
*寶寶哭得很慘,且無法安慰的哭,不斷嗚咽。
*移動或父母接觸時會哭。
*幼兒不易叫醒且脖子僵硬。
*出現皮膚紫斑。
*排除鼻口影響呼吸之障礙物後仍感覺呼吸困難。
*幼兒流口水且無法吞咽任何東西。
*痙攣發生,而且感覺很疲倦。
除此之外,如果寶寶發燒超過40℃(尤其是三歲以下幼兒),而且是2~4個月大的寶寶,不是由於三合一疫苗引起發 燒;小便有燒灼感;燒退超過24小時,又反復燒起來;且發燒超過72 小時,則建議在24小時內立刻就醫,以確保 孩子的安全。
小結:發燒是孩子生病的警訊,也是身體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種自動反應,發燒處理的重點是:先探討是什麼疾病引 起的,再來治療,而不是馬上退燒到正常體溫。雖然適度地給予退燒藥,可以減輕發燒生病的不舒服,但無法縮減 病程,輕度的發燒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因此,發燒不完全是壞事,當父母發現寶寶的體溫稍為有點高時 ,千萬別胡亂退燒,急著帶寶寶去醫院,或是要求醫師施打退燒針。 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 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用退熱貼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 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處理四:物理降溫
多喝溫開水、青菜水和水果汁
給寶寶多喝水,補充體液,這是最基本的降溫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實用,適合於所有發燒的寶寶。不要給寶寶喝冷 的水,因為寶寶發燒時經常伴隨有胃腸道症狀和咳嗽,喝冷水會加重這些伴隨症狀。要給寶寶喝溫水。
溫水擦浴
即用溫水毛巾擦拭全身。 這是一種很好的降溫方法,也適合所有發燒的寶寶。水的溫度32~34 oC比較適宜,每次擦拭的時間10分鐘以上。擦拭的重點部位在皮膚皺褶的地方,例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處等.
洗溫水澡
水溫約比病兒體溫低3~4oC,每次5~10分鐘。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發燒就不能洗澡,其實,恰恰相反,給寶寶洗個溫水澡,可以幫寶寶降溫。溫水浴適合所有發燒的寶寶。
低溫室法
將病兒置於室溫約為24oC的環境中,使體溫緩慢下降。為使其皮膚與外界空氣接觸,以利降溫,需少穿衣服。有條 件者,可採用空調降低室溫。這種方法適用於1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特別是夏天,只要把嬰兒的衣服敞開,放在陰 涼的地方,他的體溫就會慢慢下降。如果寶寶發燒時伴隨有畏寒、寒戰,就不能使用低溫室法。
退熱貼
退熱貼是近幾年的新產品,很流行,其實退熱效果一般,並不像廣告誇大的效果。在寶寶的額頭貼上一貼,寶寶的 頭部會舒服一點,家長的心也會舒服一些。應該是有益無害吧。
冰敷
這種方法的利弊目前還有很多爭議。我認為冰敷弊大於利,因為冰敷可能會引起寶寶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 熱,體溫會更高,特別是伴隨有畏寒、寒戰,更不能用冰敷。
酒精擦浴
嬰兒的皮膚很薄,酒精滲透性很強,可能通過皮膚吸收入血的。而且酒精擦浴也會刺激皮膚,引起毛細血管收縮, 阻礙散熱,體溫會更高。這種方法已經被摒棄了。
處理五:退燒藥
大部份兒科醫師認為,發燒在38.5℃~39°C以上時,可適度地使用退燒藥,以減輕小孩的不舒服及減輕父母親的 焦慮,並防止小孩熱痙攣發生。但是使用退燒藥的時候需要注意:
*不建議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退燒藥。
*一天使用退燒藥不要超過五次以上。
*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燒藥,除非可能因發燒導致抽筋時。
*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
退燒藥的種類很多,一般都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退燒藥包含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1.水劑:較溫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漿(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漿。
2.錠劑: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發“雷 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幾乎不再使用。普拿疼這類退燒藥錠劑,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問題,一般安全劑量是每公 斤體重每日不可超過150毫克。
3.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當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數要少,因密集 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使體溫降太快,或是反復刺激肛門,造成腹瀉,過度使用栓劑也有引發胃潰瘍的案例。
4.針劑: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方法,有的孩子甚至會過敏休克。然而目前並沒有針對退燒針所作的過敏試驗,因 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燒藥(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如嚴重腹瀉),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燒, 最後一步才會考慮打退燒針。
處理六:發燒嚴重須就醫
由於發燒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因此找出產生發燒的原因,才是首要的目的,如果確定孩子是感冒,且高燒 至40.1℃則建議緊急就醫。其它需緊急就醫的情況還包括:
*小於兩個月以下的嬰兒。
*寶寶哭得很慘,且無法安慰的哭,不斷嗚咽。
*移動或父母接觸時會哭。
*幼兒不易叫醒且脖子僵硬。
*出現皮膚紫斑。
*排除鼻口影響呼吸之障礙物後仍感覺呼吸困難。
*幼兒流口水且無法吞咽任何東西。
*痙攣發生,而且感覺很疲倦。
除此之外,如果寶寶發燒超過40℃(尤其是三歲以下幼兒),而且是2~4個月大的寶寶,不是由於三合一疫苗引起發 燒;小便有燒灼感;燒退超過24小時,又反復燒起來;且發燒超過72 小時,則建議在24小時內立刻就醫,以確保 孩子的安全。
小結:發燒是孩子生病的警訊,也是身體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種自動反應,發燒處理的重點是:先探討是什麼疾病引 起的,再來治療,而不是馬上退燒到正常體溫。雖然適度地給予退燒藥,可以減輕發燒生病的不舒服,但無法縮減 病程,輕度的發燒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因此,發燒不完全是壞事,當父母發現寶寶的體溫稍為有點高時 ,千萬別胡亂退燒,急著帶寶寶去醫院,或是要求醫師施打退燒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