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單葉產鉗與雙葉產鉗的區別

產鉗就是糾正胎頭方位, 協助胎兒分娩的一種工具, 它有單葉和雙葉之分。 想要瞭解更多, 就看一下以下內容吧!

單葉產鉗與雙葉產鉗的區別

傳統的陰☆禁☆道助產模式為胎頭吸引術和雙葉產鉗術, 其中胎吸術是根據負壓吸引的原理, 借助特製的胎頭吸引器, 形成負壓吸住胎頭並牽引娩出胎兒的方法。 其優點是技術簡單, 容易掌握, 放置時不需越過胎頭及伸入產道深處, 不佔據盆側壁空間, 對產婦產道的損傷小, 但由於在胎兒頭皮形成負壓吸引, 對胎兒的損傷有時可能很嚴重, 據報導胎吸造成的頭皮血腫和顱內出血率較自然產高。

Advertisiment
且由於所加負壓限制, 形成的拉力較小, 胎頭位置高或產道阻力大時, 容易滑脫失敗。

雙葉產鉗術是用一種特製的鉗子, 分別將其左右兩葉置於胎頭兩側, 扣合後夾持胎頭牽引娩出胎兒的一種助產方式。 其優點是著力點穩、形成的拉力大, 助產成功率較高, 但由於雙葉產鉗體積大、本身佔據盆側壁空間, 故對母嬰損傷較大, 容易造成母體會陰、陰☆禁☆道、宮頸撕裂傷, 甚至會陰Ⅲ、Ⅳ度裂傷。 易造成新生兒顱內出血、窒息, 甚至圍產兒死亡, 且產鉗操作複雜, 技術要求高, 如產鉗放置不當即可造成母體和胎兒損傷, 因而初學者不免視為畏途。 單葉產鉗是近年臨床開始試用的一種新的助產技術,

Advertisiment
其操作簡單, 娩出胎兒快捷, 尤其對母兒損傷小。

單葉產鉗和雙葉產鉗

單葉產鉗助產不僅助娩時間短, 而且母兒的併發症較胎吸及雙葉產鉗少, 80例患者中僅有2例新生兒頭皮擦傷, 1例新生兒窒息, 1例輕度會陰裂傷。 與胎吸組相比, 兩組新生兒頭皮血腫、顱內出血、窒息發生率及胎兒娩出時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而兩組助產成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故單葉產鉗助產明顯優於胎吸術, 且胎吸失敗後改用產鉗助產, 既經過多次手術操作增加母嬰損傷, 又耽誤胎兒娩出時間, 給母嬰帶來嚴重不良後果。 Kappy指出胎吸失敗後可造成胎兒頭顱損傷, 如果再次使用會對胎兒產生危險, 對母嬰存在危急情況者尤其不利。 而單葉產鉗助娩失敗後改用雙葉產鉗,

Advertisiment
並不增加母兒併發症。 因此我院自2004年廢棄胎吸術, 由單葉產鉗取代。

單葉產鉗雖較雙葉產鉗助產母嬰損傷小, 但單葉產鉗助娩著力點不牢固, 在胎頭顱骨部未達盆底時易滑脫, 助產成功率低於雙葉產鉗, 因此尚不能完全取代雙葉產鉗。 2004年後我院陰☆禁☆道助產模式轉為單葉產鉗與雙葉產鉗的選用。 我們的經驗是當胎頭顱骨達盆底, 尤其是持續性枕橫位、產道較緊、恥骨低、恥骨弓角度小時, 單葉產鉗優於雙葉產鉗, 但胎頭骨質S+3以上時, 單葉產鉗助產易失敗, 宜直接選用雙葉產鉗, 胎頭骨質達S+3~S+4時, 可試用單葉產鉗助娩, 有阻力時立即放置另一鉗葉, 改用雙葉產鉗。 總之, 單葉產鉗術是一種安全、有效、快捷的助娩方式,

Advertisiment
臨床應用適當, 可減少不必要的剖宮產和母兒損傷, 且操作簡單、方便, 初學者易於掌握, 值得臨床尤其是基層醫院推廣使用。

小編總結:產鉗是在分娩的是其中需要用到的手術工具。 兩種產鉗的區別是有所不同的, 作用也不一樣, 所以媽媽們要注意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