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寶寶易焦慮
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化, 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 在現實社會中, 單親家庭產生的原因是多樣化的, 相對于完整家庭而言, 單親家庭的孩子如果教養不當較易出現消極的情緒和不良的情感反應。
1.過度依賴父母, 生活不自理
個案:文文是一個單親孩子, 今年才5歲, 父母離婚了, 跟媽媽住在一起, 他看著爸爸離開了, 覺得自己也有可能被遺棄, 整天都很憂慮, 還經常尿床, 不想自己換褲子, 吃飯的時候也要媽媽喂, 做什么事情都要讓媽媽幫忙, 自己不想動手, 媽媽一發火,
Advertisiment
分析:學齡前的單親孩子會過度依賴父母, 或者還會對父母有過分的要求, 行為放縱, 男孩可能會變得女孩化和愛欺負人。 他會哭鬧著要找已離開的父(母)親, 并把他(她)的一切美化起來, 還常在假想中與之說話。
2.態度放任, 有攻擊性
個案:康康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 跟媽媽住, 據老師說, 在與同伴的游戲過程中, 他會蠻橫無理地爭搶玩具。 在排隊時將同伴推推搡搡, 或故意讓別人摔跤。 更讓老師和家長頭痛的是孩子有較強的攻擊性行為。 有一次, 他用小玩具戳進鄰座小女孩的嘴巴里, 使對方的牙齦破損。 又有一次, 他用一只手扯住鄰座小女孩的耳朵, 另一只手的手指旋轉著使勁鉆進對方耳洞。
Advertisiment
分析:該幼兒生活在單親家庭。 母親26歲, 初中文化, 工人。 母親和一個外地男子結婚一年后離異, 搬到“新爸爸”的家里。 教育存在放任自流的偏差。 這種類型的家長忽略了教導孩子尊重, 不能適時提供孩子做人處事的基本道理, 使得孩子較缺乏自制力。 尤其對學齡前孩子來說, 家長不能在言語、行為上有所引導, 孩子即使犯錯也不自知。 所以, 給孩子過度的自由反而阻斷了他學習做人的機會。 孩子在與別的同伴交往時, 會處處將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 好勝斗強, 經常出現攻擊行為。
3.信心不足、行為退縮
個案:圓圓自從爸爸因病去世后, 跟媽媽相依為命, 她感到十分孤獨, 做什么事情都沒有興趣, 她說要去跟賣火柴的小女孩玩,
Advertisiment
分析:有研究資料顯示:離異家庭中2歲~3歲兒童表現出倒退行為, 如已會自己穿衣服的孩子變得像小時那樣又要等大人幫忙。 3歲8個月~4歲8個月的兒童出現容易發怒、打人、無故責備自己的情形, 每天不知道該做些什么。 5歲~6歲的兒童增加攻擊性。
單親寶寶易成才
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婚姻家庭研究專家王振宇教授認為只要教育得當, 單親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可以縮減到最小程度, 甚至可以在自己的行業做出一定成績, 單親寶寶成才的奧妙在于:
一、情感細膩、閱歷豐富。 由于單親家庭的孩子相對比較敏感, 有些較早經歷人世艱辛,
Advertisiment
二、性格堅韌、勇于分擔。 單親家庭的成員需要建立堅韌的個性品質, 才有辦法面對和解決家庭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困境。 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可能在與單親父母的互動過程中, 較易體會父或母的困難, 愿意配合分擔家庭的壓力和困擾。
三、心理承受能力強。 比正常家庭的小孩更敏感、更叛逆, 也更堅強、更努力, 具有較高承受力, 較早熟。
關愛從細節開始
單親家庭作為家庭形式的一種, 并不會對寶寶造成災難性的傷害, 如果父母雙方能夠把關系處理好, 繼續給予他關愛, 他一定會和其他寶寶一樣健康成長!
Advertisiment
爸爸搬走后……
案例1:自從爸爸搬走之后, 唐唐總是黏著媽媽, 還變得特別愛哭鬧, 愛打人。
如何對待寶寶:
告訴寶寶未來的變化。 寶寶對結婚完全沒有概念, 因此, 很難跟他解釋什么是離婚, 用“爸爸媽媽分開了”、“爸爸媽媽不住在一起了”他更容易理解。 并向寶寶保證:爸爸媽媽非常愛他, 媽媽不會離開他, 爸爸只是不跟他住在一起, 但是一定會常常回來看望他。 如果是3歲以上的寶寶, 爸爸媽媽還要告訴他, 今后他的生活將會發生什么變化, 如:媽媽照顧你, 負責接送你上幼兒園, 爸爸每周六、周日來接你出去活動等等。
保持父母良好的形象。 告訴寶寶, 這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生活的選擇:“爸爸媽媽都很好, 但我們在一起不能把事情做好, 所以我們決定分開。”,因為6歲前的寶寶認知能力不成熟,還不能理解父母離婚的原因。他認為是自己不好導致父母離婚,就會產生罪責感和抑郁。這樣的說法,保持了父母在寶寶心中的良好形象,寶寶就不會感到恐懼。
導讀: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化,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在現實社會中,單親家庭產生的原因是多樣化的,相對于完整家庭而言,單親家庭的孩子如果教養不當較易出現消極的情緒和不良的情感反應。爸爸來探望……
案例2:爸爸帶著很多玩具、零食來探望小寶,小寶卻躲到媽媽懷里不肯要爸爸抱。
如何對待寶寶:
維持親情。離婚的父母應當彼此寬容、認同,沒有相互的怨恨與冷漠隔絕,雙方在寶寶面前要維持一種親情。父母之間還應當保持暢通聯絡,分享寶寶成長的情況,共同關注和愛護寶寶。
舉行告別儀式。爸爸離開家時最好跟媽媽和寶寶有個告別儀式,雖然寶寶可能感到悲傷,但是他會慢慢接受現實而不會產生被拋棄的恐懼感。當寶寶詢問媽媽“爸爸哪兒去了?會不會回來?”時,媽媽應該坦誠地告訴他“爸爸搬到別的地方住了,他會回來看你的。”
常探望寶寶。有可能的話爸爸和媽媽還是要跟以前一樣,帶寶寶一起去玩,爸爸最好能一周兩三次到家里探望寶寶,讓寶寶知道你時刻在關心他,如:“聽說你昨天畫了一架飛機”“恭喜你上幼兒園中班了”,讓孩子享受被雙親關愛的幸福。
溫馨提示
這些話不能說
“你怎么像你爸爸(媽媽)一樣!”“你爸爸(媽媽)不是好人!”
不停抱怨對方,講對方壞話,逼迫寶寶疏遠、仇恨他的親人。這種情況下寶寶會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這樣的養育環境最容易導致寶寶撒謊。
“都是因為你不聽話,爸爸(媽媽)才不要我們的!”
讓寶寶承擔父母離婚的責任是不公平的,他可能會對自己產生強烈的厭惡感以及對親人的不信任感。
“去,去,找你爸(媽)去!!!”
寶寶可能見爸爸的時間不是那么多,爸爸對他特別敏感,他或許表現得特別親爸爸。不要因此就排斥、反感,或者互相爭奪寶寶的情感。這恰恰證明寶寶很愛你,以至于他有勇氣積極探索與爸爸之間的情感聯系。
“寶寶你要怎樣都行!”
心懷歉疚感,過度滿足寶寶的需求。單親家庭避免了父母發生正面沖突,穩定和諧的家庭環境比那些生活在 “偽完整家庭”中的寶寶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如果過度滿足寶寶的需求反而會妨礙他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專家看法
弱化不安全感
離異雙方如何處理才能盡量弱化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專家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最大的特點是缺乏安全感,因而我覺得離異的夫妻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撫養孩子的一方不要在孩子面前過多地表現憂愁、痛苦和無奈等不良情緒,否則更加給孩子造成不安全感,孩子是一面鏡子,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能夠反映出來,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情和生活態度,應該盡量去弱化它。
當然,有的單親孩子會有以下的個性特點,長輩們可以嘗試用一些具體的辦法消除其負面影響。比如多疑,可以將一些東西由他自己保管,增強對人家的信任,不妨想一想,人家都信任你,你也不會對人家產生狐疑吧?
如果心靈孤獨或者自我封閉,那么家長要花多一點的時間陪伴他,多鼓勵孩子去跟同齡孩子玩耍,想辦法鍛煉他的膽量,讓他們融入到集體里面,或者找個親人角色替代失去的父愛或者母愛,避免更多負面能量的積累。
所以我們決定分開。”,因為6歲前的寶寶認知能力不成熟,還不能理解父母離婚的原因。他認為是自己不好導致父母離婚,就會產生罪責感和抑郁。這樣的說法,保持了父母在寶寶心中的良好形象,寶寶就不會感到恐懼。導讀: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化,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在現實社會中,單親家庭產生的原因是多樣化的,相對于完整家庭而言,單親家庭的孩子如果教養不當較易出現消極的情緒和不良的情感反應。爸爸來探望……
案例2:爸爸帶著很多玩具、零食來探望小寶,小寶卻躲到媽媽懷里不肯要爸爸抱。
如何對待寶寶:
維持親情。離婚的父母應當彼此寬容、認同,沒有相互的怨恨與冷漠隔絕,雙方在寶寶面前要維持一種親情。父母之間還應當保持暢通聯絡,分享寶寶成長的情況,共同關注和愛護寶寶。
舉行告別儀式。爸爸離開家時最好跟媽媽和寶寶有個告別儀式,雖然寶寶可能感到悲傷,但是他會慢慢接受現實而不會產生被拋棄的恐懼感。當寶寶詢問媽媽“爸爸哪兒去了?會不會回來?”時,媽媽應該坦誠地告訴他“爸爸搬到別的地方住了,他會回來看你的。”
常探望寶寶。有可能的話爸爸和媽媽還是要跟以前一樣,帶寶寶一起去玩,爸爸最好能一周兩三次到家里探望寶寶,讓寶寶知道你時刻在關心他,如:“聽說你昨天畫了一架飛機”“恭喜你上幼兒園中班了”,讓孩子享受被雙親關愛的幸福。
溫馨提示
這些話不能說
“你怎么像你爸爸(媽媽)一樣!”“你爸爸(媽媽)不是好人!”
不停抱怨對方,講對方壞話,逼迫寶寶疏遠、仇恨他的親人。這種情況下寶寶會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這樣的養育環境最容易導致寶寶撒謊。
“都是因為你不聽話,爸爸(媽媽)才不要我們的!”
讓寶寶承擔父母離婚的責任是不公平的,他可能會對自己產生強烈的厭惡感以及對親人的不信任感。
“去,去,找你爸(媽)去!!!”
寶寶可能見爸爸的時間不是那么多,爸爸對他特別敏感,他或許表現得特別親爸爸。不要因此就排斥、反感,或者互相爭奪寶寶的情感。這恰恰證明寶寶很愛你,以至于他有勇氣積極探索與爸爸之間的情感聯系。
“寶寶你要怎樣都行!”
心懷歉疚感,過度滿足寶寶的需求。單親家庭避免了父母發生正面沖突,穩定和諧的家庭環境比那些生活在 “偽完整家庭”中的寶寶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如果過度滿足寶寶的需求反而會妨礙他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專家看法
弱化不安全感
離異雙方如何處理才能盡量弱化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專家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最大的特點是缺乏安全感,因而我覺得離異的夫妻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撫養孩子的一方不要在孩子面前過多地表現憂愁、痛苦和無奈等不良情緒,否則更加給孩子造成不安全感,孩子是一面鏡子,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能夠反映出來,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情和生活態度,應該盡量去弱化它。
當然,有的單親孩子會有以下的個性特點,長輩們可以嘗試用一些具體的辦法消除其負面影響。比如多疑,可以將一些東西由他自己保管,增強對人家的信任,不妨想一想,人家都信任你,你也不會對人家產生狐疑吧?
如果心靈孤獨或者自我封閉,那么家長要花多一點的時間陪伴他,多鼓勵孩子去跟同齡孩子玩耍,想辦法鍛煉他的膽量,讓他們融入到集體里面,或者找個親人角色替代失去的父愛或者母愛,避免更多負面能量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