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怎么和自己疏遠了
鄧先生和妻子在兒子小剛6歲時離婚了,
小剛被判給了母親。
不幸的是,
母親在他小學2年級時因病撒手人寰,
小剛又回到了父親身邊。
父子倆相依為命,
對鄧先生來說本應是生活的寄托和希望,
但沒想到,
兒子卻和他疏遠起來。
“兒子從小就很內向,
現在話更少了。
我也總想爺倆兒能好好聊聊,
聽他講講自己和學校的事。
”但兒子的冷漠讓他感到心寒。
同時,
鄧先生發現,
和同齡人相比,
兒子做事情更為極端、任性。
長大后,
小剛成了一個“三明治”式的人,
最外層像爸爸,
中間層像媽媽,
Advertisiment
形成了“三明治”性格
很明顯, 父母的離異和母親的早逝帶給小剛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 他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和家庭環境有著必然的聯系。
父母離異之初, 孩子通常會壓抑自己的很多情緒, 并且在潛意識中想把這些事情拋出腦外。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 使得他的性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 定格在父母離異的時候, 很難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地發展。
同時, 母親去世后, 由于和爸爸相處的時間較長, 兒子的情感很容易由“戀母”變成“戀父”。 有這樣情結的孩子長大后和女性☆禁☆交往特別困難, 卻和男性有一種微妙的、精神上的相通, 于是, 他們沉醉在自己“柏拉圖”式的人生中。
Advertisiment
還是以小剛為例, 這種“三明治”式的性格正是由于單親家庭所導致的。 小剛童年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一個缺少母愛的環境里, 所以他會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給自己當起了母親。 和爸爸的相處, 又使他覺得自己“應該有個男人的樣子”。 于是, 他只得在最外層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像父親一樣的男人, 中間層卻又脫離不了母親的特質, 也就是變得比較女性化。 同時, 由于他性格中的一部分在父母離異時停滯下來, 會時不時呈現出孩子單純、幼稚的一面。
學會和兒子分享感受
同樣是男人, 單身男人的瀟灑和單親爸爸的艱辛形成了強烈反差。
Advertisiment
首先, 父親也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把離異的真正原因告訴兒子, 并和他分享自己的感受, 而不要瞞著懂事的孩子, 否則兒子的思想很容易定格在父母離異初期。
其次, 教兒子多向別的男人學習怎樣做男子漢, 同時自己也要多和兒子交流, 把陽剛之氣“傳遞”給他。
最后, 要想讓兒子結束這種“三明治”性格,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早結束單身生活, 給兒子一個健全的母愛。 有些孩子會反對和擔心父親再婚, 這是自然現象。 父親可以和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