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單親家庭 孩子心靈怎樣彌補

(1)給孩子充分的愛☆禁☆撫

有些家庭解體後, 撫養孩子的一方拒絕另一方來看望孩子。 有些父母還告訴孩子:“是你爸爸不要你了, 他走了。 ”或“是你媽媽不要你了, 她走了。 ”這些做法不但剝奪了另一方對孩子的探視權以致愛的權利, 而且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 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有位母親離婚後把自己的仇恨轉嫁給孩子, 從小教育女兒, 男人不是好東西, 離他們遠點。 結果這個女孩從小到大不敢和男性接觸, 恨男人, 厭惡男人, 最後導致性變態。 母親自私的感情, 毀掉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父母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Advertisiment
負起對孩子的責任, 讓孩子在愛☆禁☆撫中健康成長。 要讓孩子明白, 父母雖然離婚了, 但並不改變對他的愛。 無論父親或母親是否和他生活在一起, 都不意味著要甩掉他, 不愛他。

(2)不要讓孩子成為父母競爭的犧牲品

有些父母離婚後都想要孩子, 於是, 雙方爭著滿足孩子的種種要求, 以討孩子的歡心。 有的父母相反, 誰都認為孩子是負擔。 無論是哪種, 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的孩子學會了控制父母, 利用父親的力量去控制母親, 利用母親的力量去控制父親, 變得自私、虛偽、愛說謊。 父母在離婚後, 仍應注意對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一貫性。 並用摯誠的愛心贏得孩子的尊敬與回報, 而不應讓孩子成為彼此競爭的犧牲品。

Advertisiment

(3)不要讓孩子充當丈夫或妻子替代角色

離婚後的父母, 往往感情上孤獨、寂寞, 容易把孩子作為精神上的寄託, 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愛傾注在孩子的身上, 同時也希望孩子能陪伴自己, 慰藉自己。 這樣做的結果, 使孩子養成對父母不健康的依賴性, 無法獨立。 父母對孩子的感情依賴也越來越重, 使孩子感到精神壓力, 這種精神壓力超越了孩子能力所承擔的程度, 扮演了替代爸爸、媽媽的角色, 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害的。

有一個男孩, 自幼父母離婚, 和母親一起生活。 他和母親蓋一條被子, 母親在兒子身上得到了慰藉, 兒子也習慣在母親的懷抱中進入夢鄉。 母子在睡前總是愛☆禁☆撫一番才入睡, 這在孩子幼年是無妨的。

Advertisiment
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 終於有一天, 和母親發生了性關係。 事後, 這位男孩由於忍受不了心理壓力, 導致神經錯亂。 母親畸形的感情替代, 給孩子帶來了終身痛苦。

夫妻離婚後, 應和其他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 參加一些社交活動, 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 不要因此影響了孩子獨立生活、健康向上的個性品質。

(4)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父母離婚, 孩子往往心情不好, 不喜歡社交。 父母應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根據他們的年齡, 送進托兒所、幼稚園或學校, 讓他們和夥伴們在一起遊戲、學習, 使他們變得心情舒暢、開朗、活潑。 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 如讓孩子去學樂器、唱歌、繪畫等。 孩子有了興趣愛好, 精神生活充實了,

Advertisiment
也會儘早從父母離婚所造成的陰影中走出來。

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

父母們一定要意識到, 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成長將起到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定要注意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

第一, 家庭成員之間應相互關心, 相互尊重。 老人要體諒小輩, 小輩要孝敬老人。 婆媳不和是常見的家庭矛盾, 需要雙方多多努力, 相互諒解, 夫妻倆更要相親相愛, 同心同德。

第二, 父母之間要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 吵吵鬧鬧, 甚至打架。 這樣會讓孩子受到驚嚇, 手足無措, 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第三, 民主是良好的家庭氣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重要的決定, 應該由全體家庭成員, 包括孩子, 一起協商後作出, 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之間,

Advertisiment
若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的關係, 將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家庭氣氛。

第四, 要力求使家庭的氣氛保持一種輕鬆的狀態。 若家庭氣氛太沉悶、太壓抑, 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是不利的。 如父母在外面有什麼不順心、不愉快, 不應該將它帶回家裡來, 更不應該將它朝孩子發洩。 父母對孩子學習方面的壓力也不要太大。 孩子放學回來, 作父母的也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天, 活動活動, 看看電視, 這樣看起來好像耽誤了時間, 實際上調劑了生活, 活躍了氣氛, 終究是得大於失的。

最後, 父母們應注意加強自身修養, 注意提高文化修養和素質。 一個人文化修養好, 有較豐富的內涵, 才會有文明的舉止, 高雅的愛好等。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 容易成為一個有修養、講文明的人。

總之,為了孩子健康的成長,應努力營造一個溫馨、祥和、文明的家庭氣氛。

容易成為一個有修養、講文明的人。

總之,為了孩子健康的成長,應努力營造一個溫馨、祥和、文明的家庭氣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