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單親家庭到底怎麼了


幾位名女人相繼“不婚生子”之後, 引發了社會上正、負面不同的評價;離婚率的節節高升, 讓許多人對婚姻喪失信心;幾則單親少年犯罪消息見報後, 也引起社會的驚慌與騷動。
單親時代已經來臨了嗎?單親家庭已是製造問題的社會公害嗎?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單親家庭成長的結果?
在報紙媒體上, 這樣的消息引起注意:兩名青少年慣盜, 專門選擇便利商店作案, 犯案累累, 兩人都來自“單親家庭”;一名少年持瓦斯槍搶劫婦人, 他來自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被貼上“問題家庭”的標籤, 儼然成為社會上的“公害”。
Advertisiment

一位單親媽媽在報上投書寫道:“每次看到單親家庭是社會動盪之源的新聞時, 內心總是十分不安, 覺得自己像是社會問題的製造者一般, 有點沉重又有點無奈……”。
單親家庭的子女真的“比較”容易出狀況嗎?
從統計數字來看, 雖然大多數的犯罪少年還是來自雙親家庭, 但就人口比例而言, 單親家庭孩子的犯罪率確實高過雙親家庭的孩子。
每年輔導近五百個個案、自己也身為單親媽媽的黃越綏表示:“單親家庭不等於問題家庭, 但是不可否認的, 單親家庭較脆弱, 較易對兒童造成傷害。 ”
“單親”的困境?
單親的孩子當然未必不如雙親的孩子。 黃越綏指出:“古聖先賢孔子、孟子都是單親, 就連前任美國總統克林頓也是在單親家庭長大。
Advertisiment
”但由於單親家庭的“但擎”結構, 使得單親家庭在經濟和教養子女方面較容易發生困境。
在經濟上, 單親要維持家庭的開銷確實比雙親來得辛苦。 尤其是喪偶的女性單親, 由於是“不可抗力”, 又往往事出突然, 一時間家庭經濟很容易就陷入困境。
有關人員表示, 貧窮與單親很容易相伴發生。 由於貧窮者從事“耗損性”工作的比例較高, 使得“父親”易於傷亡, 而成為單親家庭。 成為單親家庭後, 家庭經濟更惡化, 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一位喪偶的單親媽媽吐露, 她靠幫人打掃房子賺錢扶養兩個孩子。 一天工作時間長達十三、四小時, 幾乎已是“全力以赴”、“筋疲力盡”了, 仍舊經常要撿菜葉度日。
即使是擁有高收入的單親媽媽,
Advertisiment
在經濟上仍然缺乏安全感。 “不知道賺錢要賺到什麼時候才夠?!”在外商公司擔任總經理秘書的游女士表示, 在極度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 她參加各種保險, 以防萬一發生什麼事, 可以確保孩子衣食無憂地長大成人。
單親教育
部分單親家長在忙於生計的同時, 已經沒有心力去管教、照顧孩子, 而使得孩子的行為發生偏差。
在家庭、工作難兩全的情況下, 也有單親家長舍工作就家庭, 生活只求溫飽, 把教育孩子擺在第一位。
一位妻子車禍死亡的單親父親表示:“目前工作是次要;教育孩子才是首要的工作!”他拿做事業的精神來經營家庭, 不時到圖書館找育兒資料。 “辛苦幾年後, 等孩子大了再出來闖事業還來得及”,
Advertisiment
他說。
儘管如此, 但畢竟生活中少了另一半, 單親家長在教養子女方面仍常感力不從心, 進而影響親子關係、孩子的人格特質。
根據有關專家研究, 單親兒童有缺乏自信、早熟、敏感、中性化、焦慮、沮喪……等等特質。 這些特質多少受到身邊熟悉人物離開或態度轉變的影響。
一位離婚的單親媽媽指出, 在女兒五歲時夫妻協議離婚, 當初先生希望能利用女兒吸引她多見面, 卻在感情無法挽回, 他又另交女友後, 無暇照顧女兒。 在女兒十歲時又送回她身邊, 沒想到孩子卻在此時又回到“嬰兒期”, 寸步不離她的身邊。 每天她送女兒上學前, 總是一再溝通說好話, 但送到教室後, 她一轉身離開, 女兒立刻失控大哭, 甚至追到校門口。 經過三、四個月的兒童心理治療,
Advertisiment
女兒才逐漸平復。
在單親家庭裡必須“一人分飾二角”, 在嚴慈、鬆緊的拿捏上相當難掌握。 有人心疼孩子沒有父親(母親), 對孩子較為溺愛;也有人將全部希望放在孩子身上, 對孩子又難免過分苛求。
“我每天晚上流淚祈禱, 祈求上帝要當孩子們的爸爸, 帶領他們走上正途……”一位喪偶的單親媽媽吐露, 十二年來信仰是支持她的最大力量。
先生死於潛水意外的黃女士, 在感到孤單無助、需要支援的力量時, 就會一個人到海邊去叫喊、向葬身海底的先生“控訴”一番。 “一波波相繼而來的海浪, 拍打我的腳背, 像是先生對我的鼓勵和安慰……”黃女士淚水盈眶地表示, 她靠這種浪漫的假想支撐, 獨力將孩子拉拔長大。
另一種選擇
單親家庭在結構上存在著各種困境,使得它較為脆弱。面對日益增加的單親家庭,有人憂慮;有人呼籲要重建道德,責備現代人太愛離婚了。
諸多研究顯示,離婚率的大幅攀升確實是近年單親家庭增加的主要原因。
離婚率的攀升固然與女性社會、經濟地位的改變有極大的關係,但卻不是唯一的因素。因此,與其歸咎女性自主是單親家庭增加的禍首,還不如想辦法給予更多的支援與照顧。研究顯示,經濟條件越好、家長教育程度越高、有支援系統的單親家庭,兒童受到的傷害越少。站在保護兒童的立場,為了減少單親家庭可能對兒童造成的傷害,歐美先進國家紛紛對單親家庭提供種種協助。
以瑞典為例,政府提供單親家庭兒童津貼、房屋津貼、兒童給付等福利;西德則提供家庭津貼、房屋津貼;美國則有食物券、失依兒童救助等措施。
我們應該怎麼做?
專門研究單親家庭狀況的專家認為,單親家庭並非同質性的家庭,針對不同類型的單親,社會、親友、政府應該給予不同的協助。“無論如何,單親家庭需要社會提供更多的機會和選擇,才不會被逼到一角,無路可走。”這位專家建議說。
姻親關係之所以容易斷絕,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將婚姻視為家庭與家庭的契約,一旦夫妻二人婚姻出問題,兩個家庭也就此決裂,這種現象在歐美社會較少見。
所幸,不論是男方或女方,多數的血親家庭都會提供經濟、人力方面的支持與協助,或者就近照顧,或者三代同堂,解決單親的托兒問題。
原本與婆家還有往來的游女士,因為前夫的財產繼承問題與婆家的關係惡化,如今已經不相往來。幸而她自己的娘家在各方面給予她很大的支援,為了就近照顧他們母子,娘家索性搬來同一棟大樓居住。孩子下課後就先回外婆家吃晚飯,免除了她開夥的麻煩,即使加班也不用擔心孩子無人照顧。
針對單親多數回流娘家的情況,我們可能應該對娘家提供協助;對於約四成的男性單親問題,也不應該忽視。
新家庭價值
至於一般人可以做的,就是對單親家庭平常看待。專家認為社會建構單親家庭是什麼形象,它就會是什麼樣子。因此,面對單親家庭,社會應該抱持“不鼓勵、不歧視”的態度,將它視為常態家庭結構中的一種。
婚姻心理諮詢顧問黃越綏指出,在她輔導的個案中,有一些受到偏見傷害的例子。一位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單親孩子自殺獲救,自殺的原因是:“老師說,因為我不乖,所以爸爸才會不要我!”
一位老師透露,該校曾發生老師、家長集體排斥一位單親兒童的事件。這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父母離異,母親在建築工地當工人,無暇管教他,導致他有偷盜的習慣。成為學校老師、家長眼中,十惡不赦的“壞小孩”。為了制止這名單親孩子轉入自己孩子的班級就讀,家長們甚至找教務主任。教務主任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得每天把這個孩子帶在身邊,親自教他。“從小學一年級起就被貼上標籤,這個孩子將來不變壞也難!”該老師無限感慨地說。
我們的社會對單親家庭的接受度較低,使得單親兒童的犯罪率明顯偏高。反觀對單親家庭接受度高的歐美社會,近幾年來的研究顯示,單親兒童無論在心理或社會適應上與雙親兒童並無差別。
向日葵的季節
“當婚姻愛情失去美麗,一切回憶都已過去,我還有你……,向日葵的孩子堅強獨立,他們總向有陽光的一邊去……,孩子,放開心中的憂悶,在那一個向日葵的花季……”這是作詞、作曲家黃英荃送給籌備中“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的會歌,作者以單性植物向日葵來象徵單親家長,給予單親家庭正面的支持與鼓勵。
期待我們的社會能提供“向日葵”更多生長所需的陽光雨露,讓它們能抬頭挺胸,好好的成長茁壯。
另一種選擇
單親家庭在結構上存在著各種困境,使得它較為脆弱。面對日益增加的單親家庭,有人憂慮;有人呼籲要重建道德,責備現代人太愛離婚了。
諸多研究顯示,離婚率的大幅攀升確實是近年單親家庭增加的主要原因。
離婚率的攀升固然與女性社會、經濟地位的改變有極大的關係,但卻不是唯一的因素。因此,與其歸咎女性自主是單親家庭增加的禍首,還不如想辦法給予更多的支援與照顧。研究顯示,經濟條件越好、家長教育程度越高、有支援系統的單親家庭,兒童受到的傷害越少。站在保護兒童的立場,為了減少單親家庭可能對兒童造成的傷害,歐美先進國家紛紛對單親家庭提供種種協助。
以瑞典為例,政府提供單親家庭兒童津貼、房屋津貼、兒童給付等福利;西德則提供家庭津貼、房屋津貼;美國則有食物券、失依兒童救助等措施。
我們應該怎麼做?
專門研究單親家庭狀況的專家認為,單親家庭並非同質性的家庭,針對不同類型的單親,社會、親友、政府應該給予不同的協助。“無論如何,單親家庭需要社會提供更多的機會和選擇,才不會被逼到一角,無路可走。”這位專家建議說。
姻親關係之所以容易斷絕,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將婚姻視為家庭與家庭的契約,一旦夫妻二人婚姻出問題,兩個家庭也就此決裂,這種現象在歐美社會較少見。
所幸,不論是男方或女方,多數的血親家庭都會提供經濟、人力方面的支持與協助,或者就近照顧,或者三代同堂,解決單親的托兒問題。
原本與婆家還有往來的游女士,因為前夫的財產繼承問題與婆家的關係惡化,如今已經不相往來。幸而她自己的娘家在各方面給予她很大的支援,為了就近照顧他們母子,娘家索性搬來同一棟大樓居住。孩子下課後就先回外婆家吃晚飯,免除了她開夥的麻煩,即使加班也不用擔心孩子無人照顧。
針對單親多數回流娘家的情況,我們可能應該對娘家提供協助;對於約四成的男性單親問題,也不應該忽視。
新家庭價值
至於一般人可以做的,就是對單親家庭平常看待。專家認為社會建構單親家庭是什麼形象,它就會是什麼樣子。因此,面對單親家庭,社會應該抱持“不鼓勵、不歧視”的態度,將它視為常態家庭結構中的一種。
婚姻心理諮詢顧問黃越綏指出,在她輔導的個案中,有一些受到偏見傷害的例子。一位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單親孩子自殺獲救,自殺的原因是:“老師說,因為我不乖,所以爸爸才會不要我!”
一位老師透露,該校曾發生老師、家長集體排斥一位單親兒童的事件。這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父母離異,母親在建築工地當工人,無暇管教他,導致他有偷盜的習慣。成為學校老師、家長眼中,十惡不赦的“壞小孩”。為了制止這名單親孩子轉入自己孩子的班級就讀,家長們甚至找教務主任。教務主任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得每天把這個孩子帶在身邊,親自教他。“從小學一年級起就被貼上標籤,這個孩子將來不變壞也難!”該老師無限感慨地說。
我們的社會對單親家庭的接受度較低,使得單親兒童的犯罪率明顯偏高。反觀對單親家庭接受度高的歐美社會,近幾年來的研究顯示,單親兒童無論在心理或社會適應上與雙親兒童並無差別。
向日葵的季節
“當婚姻愛情失去美麗,一切回憶都已過去,我還有你……,向日葵的孩子堅強獨立,他們總向有陽光的一邊去……,孩子,放開心中的憂悶,在那一個向日葵的花季……”這是作詞、作曲家黃英荃送給籌備中“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的會歌,作者以單性植物向日葵來象徵單親家長,給予單親家庭正面的支持與鼓勵。
期待我們的社會能提供“向日葵”更多生長所需的陽光雨露,讓它們能抬頭挺胸,好好的成長茁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