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單親生活,孩子成長路上的坎

提到單親家庭, 一般人直覺為離異家庭。 但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 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 如離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兩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 這些雜多樣的家庭變故衝擊著單身父母和孩子的心靈, 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嚴峻考驗。

關於單親的迷思

不管是公眾和單親家庭成員, 在認識上都可能出現一些迷思, 有礙健康成長。

一般我們對單親家庭產生的迷思包括:

1、離婚的父母都是有問題的。
2、單親的父母解決不了問題。
3、單親都是窮困的。
4、單親的家庭很可憐。
5、單親家庭都需要幫忙。

Advertisiment

6、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是有問題的。
7、單親家庭的孩子都缺乏教養。
8、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容易相處。
9、造成越來越多的夫妻分居或離婚的原因是女性只顧事業, 只為自己、不顧孩子。

單親家庭父母的迷思

1、這是前世造的孽, 都是我命不好。
2、一切都是我的錯。
3、一切都是他的錯。
4、別人幫助我只是在可憐我。
5、男人/女人都不是好東西。
6、別人會瞧不起我。
7、孩子好可憐。
8、孩子是我的惟一, 沒有孩子我活著沒意義。
9、孩子是我的累贅, 沒有孩子我可以活得更好。

單親家庭孩子的迷思:

1、都是我的錯, 是我不乖。
2、爸爸媽媽離婚, 真丟臉。
3、我什麼都比別人差, 因為我沒有爸爸/媽媽。
4、沒有爸爸/媽媽, 再也沒有人會愛我了。
5、這一切都是他害我的。
6、男人/女人都不是好東西。

Advertisiment

7、家裡都這樣了, 做得再好也沒有用。
8、爸爸/媽媽一分開就是不要我了。
9、別人欺負我, 都是因為我沒有爸爸。

單親家庭的孩子帶著這些錯誤的想法及疑惑長大成人, 單親父母也因錯誤的迷思悲傷失落地活著, 而別人的“標籤”和負面的態度, 也影響著這類人群在社會上的適應。 所以, 在單親家庭擺脫困境之際, 破除人們心中的障礙和迷思是根本之道。

單親孩子的感受

面對破碎的家庭, 最感到無助的就是孩子。 處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心裡會有什麼感受?青少年心理專家分析, 孩子以下幾種情緒最為突出:

被拒絕感

這是單親環境中成長的青少年最深刻的感受之一。 不論孩子的父親或母親逝世或離婚, 他們都有被拒絕感。

Advertisiment
青少年對於被拒絕, 不論是表現出來或感覺到的, 尤為敏感。 由於單親父母必須獨力應付生活的重擔, 大部分時間可能都不在家, 也有可能缺席一些重要的節日或場合, 儘管孩子知道自己的父親或母親已經盡力而為, 但在情緒上, 被拒絕的感受可能仍然持續。

憤怒

在情緒混亂時, 孩子會感到憤怒。 當父親或母親逝世時, 孩子會覺得自己被欺騙, 失去了某一的支持與關愛。 而離婚更會加重這種情緒, 尤其是憎恨離開的一方

。 然而, 青少年很多時候都不會對離開的一方表達自己的憤怒, 反而是向撫養他的父親或母親當成發洩怒氣的對象。

缺乏安全感或不健全的自尊

打擊他們自我價值感的有三種因素:導致父母離婚的環境;離婚的過程及父母離婚後的情形。

Advertisiment
他們可能覺得跟其他有完好無缺的家庭的朋友有很大不同。

退縮

當人們在一段關係中受傷害, 本能的反應是退縮、拒絕說話、不願付出愛與關懷。 單親家庭的孩子可能覺得與父母有距離, 覺得突然被朋友疏遠, 儘管親友或同學老師並沒有以異樣的眼光看待和判斷他們, 但他們仍可能疏遠這些人。 他們會感到命運不公, 為什麼這種事情發生在我的家裡?在自我退縮的行為中, 許多青少年會感到非常孤單, 覺得自己沒有朋友, 十分無助。 因此, 在情緒上可能會憂鬱。

協助孩子走過過度期

家庭中擁有父母雙親, 是一個健全、完美的組合。 但很不幸, 生活在不太完美的世界裡,

Advertisiment
死亡、離婚、分居而形成的單親問題層出不窮, 多少孩子就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成長。 成人的任務, 就是要協助他們, 走過最艱難的這段時光。

一名兒童精神科醫生曾指出:“影響孩子情緒成長的決定性因素並不是父母的離異, 而是家中的整個家庭氣氛。 當父母之間的關係不好時, 孩子也會感到十分困擾。 ”她稱之為“情緒上的離異”, 並認為這對孩子造成的困擾要比父母實際離異的困擾更大。

針對離異父母與各年齡段的孩子如何討論離婚, 這位醫生提供了幾項原則:

·向孩子承認父母已決定分開
他已覺察到父母之間有些不對頭, 若能平靜而簡單地與孩子談談即將分居的事, 將有助於減輕他的憂慮。

·對孩子承認大人也難免犯錯
總有一天, 孩子要接受這個事實——父母只是凡人,這是他成長的一部分。這樣做可能會讓孩子起初接受不了,但告訴他事實,總比讓他以為父母是完美的、不會犯錯的聖人要強。

·向孩子保證父母離異絕非因他造成
讓他知道自己無論在父母生氣或不耐煩時說過什麼話,問題始終是出自父母身上,而與他無關。這樣做會有助於減輕大部分孩子在雙親關係出現問題時所承受的內疚感。

·不可把錯誤推到配偶身上
父母在談話中,不可使用“壞”和“好”這樣的字眼。可以告訴他,父母親就是無法相處了。在這段情緒混亂的時期,絕對不適合對配偶做任何評判,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

·父母還會像以往一樣愛他
最重要的一項,是向孩子保證,不管父親與母親差距有多大,他們倆仍會像從前那樣愛他。

相信許多孩子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都非常不適應,這時候,要多與他們接近,並傾心交談。要讓他們明白,可能與同齡人相比會感到委屈,但過後你可能會高興地發現:比同齡人獲得了更多鍛煉的機會,更加自立、有擔當、善解人意。

請不斷傳遞這樣的觀

念:一個人一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他經歷過什麼,而取決於他怎樣用行動和對生命的至誠塑造自己的未來。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變化對我們產生何種影響,並不取決於這些變化本身,而取決於我們對這些變化的態度和應對策略。

孩子要接受這個事實——父母只是凡人,這是他成長的一部分。這樣做可能會讓孩子起初接受不了,但告訴他事實,總比讓他以為父母是完美的、不會犯錯的聖人要強。

·向孩子保證父母離異絕非因他造成
讓他知道自己無論在父母生氣或不耐煩時說過什麼話,問題始終是出自父母身上,而與他無關。這樣做會有助於減輕大部分孩子在雙親關係出現問題時所承受的內疚感。

·不可把錯誤推到配偶身上
父母在談話中,不可使用“壞”和“好”這樣的字眼。可以告訴他,父母親就是無法相處了。在這段情緒混亂的時期,絕對不適合對配偶做任何評判,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

·父母還會像以往一樣愛他
最重要的一項,是向孩子保證,不管父親與母親差距有多大,他們倆仍會像從前那樣愛他。

相信許多孩子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都非常不適應,這時候,要多與他們接近,並傾心交談。要讓他們明白,可能與同齡人相比會感到委屈,但過後你可能會高興地發現:比同齡人獲得了更多鍛煉的機會,更加自立、有擔當、善解人意。

請不斷傳遞這樣的觀

念:一個人一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他經歷過什麼,而取決於他怎樣用行動和對生命的至誠塑造自己的未來。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變化對我們產生何種影響,並不取決於這些變化本身,而取決於我們對這些變化的態度和應對策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