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象:九成孩子認為媽媽太嘮叨
近日一份針對兒童進行的心理問卷分析顯示:九成以上的孩子認為母親太嘮叨。 嘮叨好像成了全世界媽媽的代名詞。 這恐怕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弱點, 也惹來不少孩子的厭煩。
已經大學畢業的小雪說:“我就是被媽媽嘮叨大的, 有時候覺得真的好煩!大到戀愛標準、人生態度, 小至飯前沒有洗手、臉上沒有抹油, 媽媽都嘮叨個沒完。 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趕快嫁掉,
Advertisiment
對於母親的嘮叨, 有的孩子顯得很無奈;有的進行反抗, 不再尊重父母。 也有的學會了陽奉陰違:你說你的我做我的, 根本不當一回事。
嘮叨--親子關係的殺手
二、家長:想不嘮叨不容易
嘮叨有時不由自主。 “嘮叨的確招人煩, 我自己也知道。 ”網友Vila說, “我都曾經嫌過父母太嘮叨, 可是輪到自己做媽媽, 才發現想不嘮叨孩子真是太難了。 當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的時候, 除了苦口婆心地嘮叨他, 還有別的辦法嗎?如果有的話, 真希望專家能教一教。 ”
嘮叨裡面藏著愛。 “嘮叨是為了孩子好。 ”做財務工作的梁小姐這樣看待嘮叨:“我們小時候也會嫌家長嘮叨, 但自己做了父母之後才發現, 原來嘮叨是出於家長對孩子的愛。
Advertisiment
教育心理專家表示, 事實上家長的嘮叨本質並不相同, 但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嘮叨都最好少用為妙。 親子專家將嘮叨概括為四種情況:
1、關心式
家長嘮叨的本意是出於對孩子的關心。 比如“不要邊看電視邊吃”, “放學了不要在外逗留”。 這類家長事實上把孩子當成了永遠長不大的小不點, 不敢放手讓他獨立做事。
嘮叨的結果: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 反正有人提醒我。 因而可能變得懶惰、散漫, 沒有責任感。 一旦不在父母身邊, 孩子很難獨立料理自己的生活。
2、命令式
有的孩子頑皮貪玩, 父母認為這樣的孩子需要人催促,
Advertisiment
嘮叨的結果:催促過多過量, 孩子會在內心對家長產生抵觸或怨恨情緒, 疏遠了親子關係。 孩子長期帶著這種負面情緒不容易養成開朗的性格、寬闊的胸懷和積極的處世態度。
嘮叨--親子關係的殺手
3、習慣式
有些家長對於批評自己孩子的詞簡直是“張口即來”、“花樣百出”。 比如“你天天賴床, 以後能有什麼出息!”“就你這樣愛看電視, 以後就只能當‘坐家’。 ”等等。 一般來說, 這類嘮叨和個人的性格有關, 批評自己的孩子其實更多是一種自言自語。
嘮叨的結果:在孩子還小, 不懂事的時候, 長期被家長批評容易使其產生不自信、自尊感差等心理問題。
Advertisiment
4、發洩式
有些家長當遇到工作上的壓力或生活中的不愉快時, 就很容易嘮叨。 其實這是不良情緒的一種無意識的轉移。 比如, “你怎麼還出去玩?快去寫作業!”等等, 平時本來允許孩子做的事情, 突然就變成孩子的不對了。 這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嘮叨的結果:孩子成了家長的出氣筒, 當家長存在這樣的情緒狀態時, 孩子也可能被“傳染”, 養成反復無常的情緒。
小編總結:在很多家長眼中, 無論子女的年齡多大, 永遠都是個小孩子。 除了擔心之外, 自然少不了嘮叨。 這種常用的表達關心的方式,
Advertisiment
(兼職編輯:陳月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