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嚴格要求孩子 從四歲開始!

相信家長們對十分愛自己的孩子, 而每個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有的孩子利用父母的愛而變得“變本加厲”“得寸進尺”的情況卻也很常見, 因此爸爸媽媽不應該對孩子過於寬鬆。 特別是對於四歲的孩子, 父母應該嚴格要求他們。

孩子一歲時, 搶小朋友的玩具, 因為他以為凡是看見的就是自己的;兩歲時, 他不肯讓別人玩他的小車, 因為他不懂分享;三歲時, 他常把“不”掛在嘴邊, 因為他要自己“做主”。 我們明白孩子的發展規律, 所以我們給他一個寬鬆的環境, 等他慢慢長大。 不過到了四歲,

Advertisiment
雖然仍然有些事情是情理之中的, 但在理解的同時, 也該開始設立更嚴格的規則, 讓他知道, 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 什麼是可以做的, 什麼不可以。

如果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告訴他一些規則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他, 比如吃飯時不能亂跑。 那麼等他大一些, 這些將成為無需申明也必須堅守的規矩。 1歲時孩子打人我們可以解釋為他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感受, 4歲時再出現打人行為將成為決不許可的錯誤。 更嚴格的行為規則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多。

父母們為什麼更願意對孩子寬鬆一點兒?

父母們對孩子的情緒十分敏感, 擔心教訓孩子或過分頻繁地說“不”, 都會給他們造成心靈創傷。 此外, 如今的爸爸媽媽們往往十分珍視與孩子之間關係,

Advertisiment
希望受子女喜愛和尊敬。

很多人似乎很難接受這一事實:一旦成為家長, 有時難免會不得人心。 另外, 最後的原因或許很簡單:我們之所以嬌慣孩子, 完全是由於時間太少的緣故。 畢竟, 大部分母親是職業女性, 全職媽媽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忙, 誰又願意把如此有限的時間花在對孩子明令禁止、實施懲罰上面?然而調查發現, 孩子不守規矩的時間越長, 家長就會越來越聽之任之, 而這對任何一方都有害無益。 舉個例子, 有一位母親要她6歲的兒子去清理他自己的房間。 可小孩不聽話, 吵吵鬧鬧的就是不幹。 如此對峙的局面當然令人不快, 這位母親只好不再提及此事, 以求得安寧。 但是她的行為實際上是在告訴孩子,

Advertisiment
只要他胡鬧下去, 他就能為所欲為。 就這樣, 孩子們學會了怎樣讓大人無可奈何。

嚴格要求孩子, 從四歲開始!

從4歲開始更嚴格一點兒吧

按照孩子的發展規律, 他們在4歲以前還不瞭解規則和行為後果之間的聯繫。 從4歲起, 我們就可以加強紀律。

*制定規則:對4歲及更大的孩子, 我們可以針對他們最令人頭疼的行為表現, 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 說話粗魯無禮啦, 制定一份規則清單。 育兒專家建議, 對於4~8歲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過5條的規則。

*確定違規的後果:父母要清清楚楚地寫明, 如果違反規則, 將有怎樣的後果, 比如說短時期內不再享受某些“好處”。 (選擇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作為“好處”, 如出外遊玩,

Advertisiment
請朋友上家裡來, 或者在臨睡前看影碟。 )一旦孩子違規時, 立即貫徹行為後果。 這個時候, 無需警告, 不用討價還價, 也沒有第二次機會。 如果小傢伙認為有商量的餘地, 他們可就不大會把你的規則當真了。

*做好反反復複重申規則的準備:研究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專家說:“在兒童這個年齡段, 父母要想他們聽話去做某事, 或許得說上個百八十遍才行。 ”

*規則要公平合理:我們要瞭解各年齡段的相應特點, 以保持合理的期望。 如果你4歲的兒子總是在飯桌旁坐不住, 你就要知道, 通常6歲的孩子會比4歲的時候更加能夠“坐得住”, 而等到8歲, 他們的表現還會要好很多。

*面對孩子違規的行為, 家長的反應要言行一致, 平靜迅速:有些家長往往空發號令,

Advertisiment
光口頭嚷著要怎麼怎麼樣, 譬如, “不准那樣!”或者“叫你別幹, 我說話算話的!”但從來都不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上。 要記住老話――行動比言語更有力。

新約法三章

不論你想將自己的管教技巧作微調還是整修, 以下幾個點子都可以幫你更堅決地貫徹行動。

安心拒絕

如果孩子苦苦央求, 嗚嗚抱怨, 胡攪蠻纏, 軟磨硬泡, 總讓你禁不住心軟――“就這一次吧”, 你的孩子就會斷定, 當媽媽說“不”時, 其實意味著“還有機會”。 然而請記住, 以長遠的眼光看來, 妥協是有害的。 一旦說了“不”, 就一定要堅持。 如果孩子求你買一件你不想給他的東西, 譬如含暴力的電腦遊戲, 或者晚飯前吃的糖塊, 你得說“不”, 然後解釋為何拒絕他。 一旦你給出了解釋, 就別再討價還價,談判協商,甚至放棄剛才的主張。你要做的只不過是設下規則。你要傳達給孩子的資訊是――你是家長,有些事情你說了算。

選擇措辭

“公平”和“信用”這類詞對孩子很管用,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例如,當6歲的兒子堅決不肯清理桌子時,你可以說:“大家都為打掃房間出了力,你不幹你那份活兒,不公平。”或者提前警告,對你5歲的女兒說:“你打算啥時候把玩具收好啊?”如果她說晚飯後會做,卻沒有執行,你可以直截了當地指出:“你沒守信用!說好了要做的,現在要說到做到。”另一個巧點子就是表示驚訝。當孩子胡鬧時,父母往往會說:“又來了”或者“你老改不了!”然而更好的方式是表現出不解和驚訝――儘管這可能需要奧斯卡明星級的演技。你可以說“你最近表現好多了,我可真沒想到你會打小朋友!我知道你喜歡小明,你心裡肯定不想這麼做的。”

適可而止

紀律嚴明並不意味著苛責甚至虐待。父母不管是制定規則還是實施懲罰,都應該心平氣和,飽含關愛,注意別脅迫和恐嚇孩子。懲罰也不要過分。別老想著“該怎樣才能教訓教訓這小子?”多想想怎樣能幫助孩子達到你的期望。說到底,有效的紀律還是為孩子自己好:如果他現在對簡單的規則――如“不打妹妹”或“說真話”――都置之不理,他怎麼能學會在將來與人打交道時尊重朋友、坦誠待人?記住,紀律嚴明的目標不是權力與控制,而僅僅是為了教會孩子如何在生活中有所成就。

小編總結:如今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實行以及社會環境的改變,很多小孩子已經越來越難管教,同時也越來越放肆。導致這樣的現象還可能與父母對他們的要求有關,嚴格的要求會使得孩子學會反省與自律。但是提醒各位家長一下,嚴格要求並不意味著苛責甚至虐待哦!

就別再討價還價,談判協商,甚至放棄剛才的主張。你要做的只不過是設下規則。你要傳達給孩子的資訊是――你是家長,有些事情你說了算。

選擇措辭

“公平”和“信用”這類詞對孩子很管用,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例如,當6歲的兒子堅決不肯清理桌子時,你可以說:“大家都為打掃房間出了力,你不幹你那份活兒,不公平。”或者提前警告,對你5歲的女兒說:“你打算啥時候把玩具收好啊?”如果她說晚飯後會做,卻沒有執行,你可以直截了當地指出:“你沒守信用!說好了要做的,現在要說到做到。”另一個巧點子就是表示驚訝。當孩子胡鬧時,父母往往會說:“又來了”或者“你老改不了!”然而更好的方式是表現出不解和驚訝――儘管這可能需要奧斯卡明星級的演技。你可以說“你最近表現好多了,我可真沒想到你會打小朋友!我知道你喜歡小明,你心裡肯定不想這麼做的。”

適可而止

紀律嚴明並不意味著苛責甚至虐待。父母不管是制定規則還是實施懲罰,都應該心平氣和,飽含關愛,注意別脅迫和恐嚇孩子。懲罰也不要過分。別老想著“該怎樣才能教訓教訓這小子?”多想想怎樣能幫助孩子達到你的期望。說到底,有效的紀律還是為孩子自己好:如果他現在對簡單的規則――如“不打妹妹”或“說真話”――都置之不理,他怎麼能學會在將來與人打交道時尊重朋友、坦誠待人?記住,紀律嚴明的目標不是權力與控制,而僅僅是為了教會孩子如何在生活中有所成就。

小編總結:如今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實行以及社會環境的改變,很多小孩子已經越來越難管教,同時也越來越放肆。導致這樣的現象還可能與父母對他們的要求有關,嚴格的要求會使得孩子學會反省與自律。但是提醒各位家長一下,嚴格要求並不意味著苛責甚至虐待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