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大“鮮為人知”的奶粉餵養誤區 別再做坑娃的媽!

媽媽們都知道, 母乳對於小寶寶來說是最天然、最營養的食物。 但是, 有的媽媽因為奶量不夠或是其他原因不能給寶寶餵奶, 於是給寶寶添加配方奶粉來代替母乳。 很多媽媽在添加配方奶粉時, 都會遇到一些常見的操作誤區, 比如先倒奶粉再加水、長時高溫備夜奶、充好奶粉再煮沸等等, 這些問題需要媽媽們及時改正。

但是, 據小編瞭解到, 在配方奶粉餵養的過程中, 除了常見的操作誤區之外, 仍然存在一些“鮮為人知”的認識誤區, 各位寶媽你是否也“躺槍”了呢?

“鮮為人知”誤區之一:喝奶粉的寶寶容易上火

Advertisiment

很多媽媽反映寶寶在添加奶粉之後容易上火, 而各位寶媽口中所謂的寶寶“上火”, 無外乎是眼屎多、排便困難、大便乾燥、臉潮紅等這些表現。 可是, 寶寶所謂的這些“上火”, 真的是由於奶粉造成的嗎?

實際上, 奶粉本身並不會導致寶寶“上火”。 大部分是由於家長餵養不當、穿衣過多等導致寶寶出現上火的症狀。 有些寶寶吃奶粉會上火, 是因為家長沖調奶粉的方式、水溫、濃度有誤, 造成奶粉溶解的不徹底或其他原因, 影響寶寶身體對於奶粉的消化吸收, 進而造成積食。 所以, 父母一定注意要按照沖調說明正確沖調奶粉。 另外, 寶寶平時一定要多多吃蔬菜水果, 其含有的維生素、膳食纖維素等, 可以促進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Advertisiment
以幫助寶寶排便。

“鮮為人知”誤區之二:喝奶粉可以不補充營養素

面對配方奶粉包裝上的各類營養素含量表, 有些父母都會覺得這麼多的營養, 肯定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了。 事實上, 配方奶粉的營養成分雖然多, 但並非每一樣都足夠, 而且每種營養素的穩定性也不同, 在所有的營養素中, 最容易讓家長們陷入誤區的就是維生素A和D。 父母們都知道, 維生素A和D與寶寶的視覺、免疫力、骨骼、造血等功能密切相關, 是0-3歲寶寶必不可少而又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其攝入充足與否關乎到寶寶的健康成長。 因此, 兒保醫生都會建議寶寶從出生15天開始每天1粒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 並且堅持到3歲。

對於奶粉餵養的寶寶來說,

Advertisiment
額外補充維生素AD也是非常必要的。 這是因為配方奶粉中的維生素A、D含量本來就偏低, 維生素A、D的理化性質又非常不穩定, 遇到光照、空氣、高溫等都極易導致其氧化分解, 在奶粉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過程, 乃至在家庭中反復開罐和沖泡的過程中, 都會導致維生素A、D氧化失效。 有資料顯示, 經過一系列中間過程後, 寶寶喝進去的奶中保存的維生素A、D含量已不足標示量的50%。 因此, 即使是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 也需要每天1粒伊可新並堅持到3歲。

“鮮為人知”誤區之三:含鈣高的奶粉最適合寶寶

很多家長都想給寶寶補充足夠的鈣質, 讓寶寶長得高高、身體壯壯。 因此, 在給寶寶選擇配方奶粉時, 也會選擇所謂的“含鈣量高”的配方奶粉。

Advertisiment

但是, 育兒專家表示, 寶寶補鈣並不是越多越好。 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受諸多因素的影響, 例如食物中鈣、磷比例不平衡, 是否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等等都可能影響鈣的吸收率。 因此, 媽媽們應該選擇鈣、磷配比科學的奶粉, 不要盲目的選擇含鈣量高的奶粉。 另外, 鈣和磷只有在維生素D的作用下, 才能真正的在機體內被完全吸收利用。 所以, 日常也不要忽略維生素AD的補充。

“鮮為人知”誤區之四:奶粉和米糊搭配營養更全面

有些家長認為米糊和奶粉一樣都很有營養, 於是乎, 父母會用米糊和奶粉一起搭配給寶寶食用, 認為這樣就會是“強強結合”, 營養更加豐富全面了。

事實上, 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較低,

Advertisiment
如果把奶粉和米糊一起沖調, 會導致寶寶對蛋白質的吸收不全。 父母一定要按照奶粉包裝上標明的方法來沖調奶粉, 切忌自行增加添加輔助品。 盲目給奶粉添加輔助品不僅會增加寶寶的腸道負擔, 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引起便秘或腹瀉等疾病, 嚴重時還會出現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愛子心切的心情是可以被理解的, 但是一定要遵循科學的餵養方法, 在給寶寶進行奶粉餵養時, 一定要避開以上這些誤區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