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招避免父母錯誤心態毒害寶寶

心態, 一個看不見, 摸不著的東西, 居然也會毒害寶寶的心靈, 這樣的提法是不是太玄乎了呢?實際上, 這一點都不玄乎, 寶寶的很多“問題”本質上都不是他自身的問題, 而是父母心態的問題。 那麼父母的心態怎樣毒害寶寶的心靈, 又該如何避免父母的心態對寶寶產生不良影響呢?

父母錯誤心態會毒害寶寶心靈

勳勳媽的不如意事來自何方?

第一次見到2歲半的勳勳, 我立刻就喜歡上這個虎頭虎腦, 非常活躍的小傢伙了。 不過勳勳媽很快就開始向我訴苦, 羅列了勳勳的許多“問題”:

勳勳坐不住, 不像別的小朋友能安靜地看會兒書,

Advertisiment
看書的時候, 他總是拿起他喜歡的某一本書, 隨便翻兩下, 也不聽媽媽講, 立刻就去拿另外一本書;玩別的玩具也是一樣, 三分鐘熱度, 沒有專心致志的時候;勳勳不聽話, 你要他幹什麼, 他偏偏跟你對著幹, 一點都不像別的小孩, 乖乖巧巧, 惹人喜愛;勳勳不愛學習, 教他認個123, 半個月過去了, 他還沒記住;聽說聽音樂對孩子的發展有好處, 勳勳媽給他買了不少的CD, 但是只要媽媽一放CD, 勳勳就跑來跑去, 根本就不認真聽, 不像別的小朋友, 一邊聽音樂, 一邊擺動著身子跳舞, 或者顯出很認真很陶醉的摸樣;勳勳沒禮貌, 見了人也不打招呼, 媽媽提醒他, 他還經常梗著小脖子故意來上一句“不叫!就不叫!”

Advertisiment

在勳勳媽的眼裡, 勳勳實在是問題多多, 這方面不如別的小朋友, 那方面也不如別的小朋友。 勳勳媽總想去消除勳勳的這些“問題”, 但是, 她又總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 更令勳勳媽煩惱的是, 在媽媽的努力下, 勳勳的問題不但沒有被解決, 相反, 很多的問題似乎還越來越嚴重了。

父母心態如何毒害寶寶心靈?

為什麼勳勳的“問題”得不到解決, 反而越來越嚴重呢?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勳勳媽自身的心態出現了問題。 類似勳勳媽這樣, 父母的心態會以不同的方式對寶寶產生影響, 甚至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寶寶心理的健康成長。 這種影響可能會以許多的方式表現出來, 最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1、妨礙寶寶自我價值感的形成

Advertisiment

有的父母對寶寶的期望值太高, 總是希望寶寶十全十美, 這類父母就會更多地看到寶寶的問題, 而較少看到他的優點, 也因為如此, 他們常常會否定寶寶許多好的方面, 讓他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行, 進而妨礙寶寶自我價值感的形成, 讓他變得比較自卑。

2、剝奪寶寶愉悅的心理體驗

不少父母不瞭解寶寶心智成長的特點, 總喜歡以成人的眼光來衡量寶寶的行為, 結果就會給寶寶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 比如他們可能不瞭解寶寶在某些階段會有一些特別的心理需求, 像好動, 看書、玩玩具三分鐘熱度, 這都是學齡前兒童非常常見的行為, 並不是什麼問題。 但是, 如果我們總是把它當成一個問題, 給寶寶施加壓力,

Advertisiment
寶寶就無法從這些活動中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 他就會厭倦這些活動, 甚至再也不願意接觸這些活動了。

3、無意間給寶寶不良的心理暗示

不少父母總是當著別人的面, 很苦惱地描述寶寶的“問題”, 給他貼上一些不好的標籤, 諸如“不聽話”、“沒禮貌”、“不愛學習”等等。 父母貼標籤的出發點有時候是好的, 比如為了讓寶寶明白這樣的行為並不好, 也有的時候, 父母貼標籤只是為了化解自己的尷尬, 說給在場的他人聽。 比如寶寶不跟見到的熟人打招呼, 父母可能就會來上一句:“又沒禮貌了吧!快叫阿姨!”這話既說給寶寶聽, 也說給對方聽。 說給寶寶聽, 是希望他改變, 變得有禮貌, 說給別人聽, 是指父母說這話的時候, 其內心可能還在打著另外一個小九九——你看看,

Advertisiment
不是我不管教孩子, 而是這小傢伙不聽話吧。

父母給寶寶貼標籤的原因可能還會有很多, 總之, 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 給他貼這些標籤不僅不會幫助寶寶改變, 相反, 還會帶給他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 讓他認為自己就是個“不聽話”、“沒禮貌”、“不愛學習”的孩子, 在這種心理暗示作用下, 寶寶會認同父母的這些看法, 並且讓自己的行為更加符合父母給他貼上的標籤。 因此, 貼標籤只會讓寶寶朝著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

4、將自身情緒與感受投射到寶寶身上

一個人的心態跟他小時候的經歷密切相關, 也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 小時候經歷的一切會存留在一個人的潛意識中, 帶給他無形的影響, 當他在未來的生活中遭遇類似的事件的時候,他小時候的那些記憶就會復蘇,不過這種復蘇可能會以一種本人不知情的方式表現出來。於是這個人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會莫名其妙地將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些情緒與感受投射到他人的身上。比如,一個小時候常常被父母斥責甚至體罰的人,他的心態跟那些小時候生活在充滿溫情的家庭的人不一樣,即便他在準備當父母的時候山盟海誓地表示絕不讓寶寶經受他曾經受過的那些傷害,他也會在某些場合不由自主地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寶寶。實際上,他試圖發洩的是他曾經壓抑在內心的憤怒,而不是真的要那麼“狠心”地對待自己的寶寶,所以發洩過後,他往往會因為自己的行為給寶寶帶來傷害而後悔不已。

5、讓寶寶承繼自己兒時未了的心願

不管是誰,在他一生中總會有某些覺得比較遺憾的事情。當有了寶寶之後,這些憾事就會尤其鮮明地重新浮現在腦海,於是,不少父母就會期望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再有這樣的遺憾,就會很急切地想要通過寶寶來彌補自己曾經的缺憾。比如,有的父母小時候特別喜歡樂器,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機會接觸,他們就可能非常迫切地想要自己的寶寶愛上某個樂器,父母這種十分迫切的心情自然就會給寶寶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父母錯誤心態會毒害寶寶心靈

如何避免寶寶誤中父母心態的毒?

父母的心態是個無形的東西,很少有人去關注它們可能給寶寶帶來的不良影響。實際上,父母的心態對寶寶產生的影響有時候可能會比別的事情對他產生的影響要嚴重得多。要避免寶寶中父母那些不良心態的毒,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努力:

1、學會等待寶寶自我成長

寶寶的自我成長有他自己的進程表,即便年齡差不多的寶寶,他們之間各種能力的發展也是有快慢之分的。如果總是拿自家寶寶的短處去跟別家寶寶的長處攀比,父母的心態就永遠無法平衡。因此,多看到自家寶寶的長處,學會等待他自我成長,相信他在某方面的能力會在不久的將來趕上周圍的小夥伴,甚至超過周圍的小夥伴,相信他的某些問題只是階段性的,隨著他年齡的增長,這些問題都會消失,或者如果我們平和地看待這些問題,給他一些必要的引導,他的這些問題也會慢慢地淡化,我們的內心就輕鬆多了。而且,事實上,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曾經令我們煩惱的那些問題也確實會隨著我們心態的改變而逐漸消亡。

2、學會站在寶寶的角度來思考

寶寶的感受不是我們的感受,他們的感受有時候與我們自身的感受甚至可能大相徑庭。舉個常見的事例——很多父母一看到寶寶跟人打架,心裡頭就七上八下沒法平靜了。如果寶寶是主動攻擊並且常常占上風的那一方,父母一方面可能因為寶寶不會吃虧竊喜,另一方面就會因為寶寶富於攻擊性而擔憂。如果寶寶總是被欺負的一方,父母一樣犯愁,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慨歎:哎呀,寶寶這麼窩囊,長大了不就沒法立足社會了嗎?要不要教他打回去呢?當寶寶長到足夠大,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實際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兩個寶寶剛剛還在因為打架涕淚橫飛呢,要不了兩分鐘,兩小傢伙就已經掛著淚花親密無間玩到一起去了。打架實際上更多的是他們學會社會交往,甚至是遊戲的一個組成部分,所謂的“欺負”、“受欺負”、“窩囊”,那更多的只是父母本身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一個經常欺負人的寶寶,也許某一天會被別的寶寶欺負,同樣的,一個總是受人欺負的寶寶,也許某一天突然就會變成欺負人的一方。寶寶的角色常常會發生轉換,因為他們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社會交往的最佳模式的。如果能更多地站在寶寶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我們就會發現,寶寶的很多所謂的問題其實根本就不是問題,只要保證他們的安全,其他事情我們都可以更多地放手讓他自己去處理。

3、努力修行改變自身心態

人生很多的經歷,如果回過頭來看,我們就會發現,那些所謂的好的經歷未必真的很好,而那些曾經令你痛苦不堪的經歷卻往往能為你的發展提供非常大的幫助。試著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包括看待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些表現,努力從中找到令我們欣慰的成分,多看一些心靈修養的書籍,多和一些心態比較好的朋友接觸,我們的心態就會隨之改變。如果父母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寶寶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變得積極樂觀,在各方面都獲得快速的成長,在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下練就非常好的心態,他的未來毫無疑問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4、引導寶寶保持積極的心態

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因為各方面能力有限,他很容易產生挫敗感。這時候,我們沒有必要非要強求他變得堅強而故意給他施加壓力,這樣的壓力或許就會把他幼小的心靈給壓垮了。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對寶寶進行挫折教育了,相反,挫折教育是從小就可以進行的,只是挫折教育的重心不是讓寶寶經受挫折,而是引導他從挫折中找到幫助他成長的力量,學會更好地去面對挫折。

比如寶寶剛剛學會搭積木的時候,他可能搭兩三塊就倒了。看到辛辛苦苦搭好的“高樓”倒塌,他或許會因為無法排遣內心的挫敗感而哭鬧,甚至放棄搭積木。這時候,如果我們硬要鍛煉他的抗挫折能力,逼著他繼續堅持,肯定不會有什麼好效果。但是如果我們轉換一種方式,或許我們就可以達到目的了:“咳,好不容易搭好的‘大高樓’倒了,真是太可惜了。你聽聽,積木倒下去的聲音多好玩啊!來,我們再搭一次,聽聽積木倒塌的聲音吧!嘩啦,倒了!這次我們小心點,搭更高一些,聽聽高樓倒塌的聲音好不好?”如此一來,寶寶就會從這項活動中尋找到積極的一面,並且以快樂的情緒繼續對抗那些倒塌的積木——倒了沒關係,我可以重新再來。長此以往,他將來也就能學會以同樣的方式不屈不饒地去對抗其他的挫折了。

小編總結:父母對於寶寶心靈的影響是很重要的,所以千萬不要用錯誤的心態來毒害寶寶,而需要耐心等待寶寶的自我成長,學會站在寶寶的角度思考問題,並努力改變自身的修行,引導寶寶保持積極的心態。

當他在未來的生活中遭遇類似的事件的時候,他小時候的那些記憶就會復蘇,不過這種復蘇可能會以一種本人不知情的方式表現出來。於是這個人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會莫名其妙地將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些情緒與感受投射到他人的身上。比如,一個小時候常常被父母斥責甚至體罰的人,他的心態跟那些小時候生活在充滿溫情的家庭的人不一樣,即便他在準備當父母的時候山盟海誓地表示絕不讓寶寶經受他曾經受過的那些傷害,他也會在某些場合不由自主地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寶寶。實際上,他試圖發洩的是他曾經壓抑在內心的憤怒,而不是真的要那麼“狠心”地對待自己的寶寶,所以發洩過後,他往往會因為自己的行為給寶寶帶來傷害而後悔不已。

5、讓寶寶承繼自己兒時未了的心願

不管是誰,在他一生中總會有某些覺得比較遺憾的事情。當有了寶寶之後,這些憾事就會尤其鮮明地重新浮現在腦海,於是,不少父母就會期望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再有這樣的遺憾,就會很急切地想要通過寶寶來彌補自己曾經的缺憾。比如,有的父母小時候特別喜歡樂器,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機會接觸,他們就可能非常迫切地想要自己的寶寶愛上某個樂器,父母這種十分迫切的心情自然就會給寶寶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父母錯誤心態會毒害寶寶心靈

如何避免寶寶誤中父母心態的毒?

父母的心態是個無形的東西,很少有人去關注它們可能給寶寶帶來的不良影響。實際上,父母的心態對寶寶產生的影響有時候可能會比別的事情對他產生的影響要嚴重得多。要避免寶寶中父母那些不良心態的毒,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努力:

1、學會等待寶寶自我成長

寶寶的自我成長有他自己的進程表,即便年齡差不多的寶寶,他們之間各種能力的發展也是有快慢之分的。如果總是拿自家寶寶的短處去跟別家寶寶的長處攀比,父母的心態就永遠無法平衡。因此,多看到自家寶寶的長處,學會等待他自我成長,相信他在某方面的能力會在不久的將來趕上周圍的小夥伴,甚至超過周圍的小夥伴,相信他的某些問題只是階段性的,隨著他年齡的增長,這些問題都會消失,或者如果我們平和地看待這些問題,給他一些必要的引導,他的這些問題也會慢慢地淡化,我們的內心就輕鬆多了。而且,事實上,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曾經令我們煩惱的那些問題也確實會隨著我們心態的改變而逐漸消亡。

2、學會站在寶寶的角度來思考

寶寶的感受不是我們的感受,他們的感受有時候與我們自身的感受甚至可能大相徑庭。舉個常見的事例——很多父母一看到寶寶跟人打架,心裡頭就七上八下沒法平靜了。如果寶寶是主動攻擊並且常常占上風的那一方,父母一方面可能因為寶寶不會吃虧竊喜,另一方面就會因為寶寶富於攻擊性而擔憂。如果寶寶總是被欺負的一方,父母一樣犯愁,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慨歎:哎呀,寶寶這麼窩囊,長大了不就沒法立足社會了嗎?要不要教他打回去呢?當寶寶長到足夠大,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實際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兩個寶寶剛剛還在因為打架涕淚橫飛呢,要不了兩分鐘,兩小傢伙就已經掛著淚花親密無間玩到一起去了。打架實際上更多的是他們學會社會交往,甚至是遊戲的一個組成部分,所謂的“欺負”、“受欺負”、“窩囊”,那更多的只是父母本身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一個經常欺負人的寶寶,也許某一天會被別的寶寶欺負,同樣的,一個總是受人欺負的寶寶,也許某一天突然就會變成欺負人的一方。寶寶的角色常常會發生轉換,因為他們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社會交往的最佳模式的。如果能更多地站在寶寶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我們就會發現,寶寶的很多所謂的問題其實根本就不是問題,只要保證他們的安全,其他事情我們都可以更多地放手讓他自己去處理。

3、努力修行改變自身心態

人生很多的經歷,如果回過頭來看,我們就會發現,那些所謂的好的經歷未必真的很好,而那些曾經令你痛苦不堪的經歷卻往往能為你的發展提供非常大的幫助。試著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包括看待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些表現,努力從中找到令我們欣慰的成分,多看一些心靈修養的書籍,多和一些心態比較好的朋友接觸,我們的心態就會隨之改變。如果父母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寶寶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變得積極樂觀,在各方面都獲得快速的成長,在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下練就非常好的心態,他的未來毫無疑問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4、引導寶寶保持積極的心態

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因為各方面能力有限,他很容易產生挫敗感。這時候,我們沒有必要非要強求他變得堅強而故意給他施加壓力,這樣的壓力或許就會把他幼小的心靈給壓垮了。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對寶寶進行挫折教育了,相反,挫折教育是從小就可以進行的,只是挫折教育的重心不是讓寶寶經受挫折,而是引導他從挫折中找到幫助他成長的力量,學會更好地去面對挫折。

比如寶寶剛剛學會搭積木的時候,他可能搭兩三塊就倒了。看到辛辛苦苦搭好的“高樓”倒塌,他或許會因為無法排遣內心的挫敗感而哭鬧,甚至放棄搭積木。這時候,如果我們硬要鍛煉他的抗挫折能力,逼著他繼續堅持,肯定不會有什麼好效果。但是如果我們轉換一種方式,或許我們就可以達到目的了:“咳,好不容易搭好的‘大高樓’倒了,真是太可惜了。你聽聽,積木倒下去的聲音多好玩啊!來,我們再搭一次,聽聽積木倒塌的聲音吧!嘩啦,倒了!這次我們小心點,搭更高一些,聽聽高樓倒塌的聲音好不好?”如此一來,寶寶就會從這項活動中尋找到積極的一面,並且以快樂的情緒繼續對抗那些倒塌的積木——倒了沒關係,我可以重新再來。長此以往,他將來也就能學會以同樣的方式不屈不饒地去對抗其他的挫折了。

小編總結:父母對於寶寶心靈的影響是很重要的,所以千萬不要用錯誤的心態來毒害寶寶,而需要耐心等待寶寶的自我成長,學會站在寶寶的角度思考問題,並努力改變自身的修行,引導寶寶保持積極的心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