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說“自己來”終歸是好事。 畢竟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理能力就是這樣來的, 家長不要認為代勞就是對孩子好。 用4個方法, 引導孩子獨立再好不過了。 好的家庭教育應當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來”。
遇到事情, 成人想要幫助寶寶, 寶寶卻願意“自己來”, 這並非壞事。 從心理發展的角度講, “自己來”標誌著寶寶自我意識及獨立意識的萌發和增強;從教育的角度講, “自己來”有益於寶寶獨立自理能力的培養及自信心的培養。 那麼, 如何因勢利導把寶寶的意向“自己來”變成正向的力量促其更好地成長發展呢?
Advertisiment
1、更新愛的觀念, 改變愛的方式, 把學習的機會交給寶寶, 培養寶寶自理的能力及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為其今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這是對寶寶理智的愛, 真正的愛。 但是這種愛的觀念和方式往往被許多父母所忽視。 一般情況下父母對寶寶的疼愛表現在細緻周到的照顧上, 並事事代勞。 殊不知這些父母在不經意間丟失了寶寶動手學習的機會, 造成寶寶的依賴性, 使其失去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 實在令人遺憾。 改變愛的方式就是要注重寶寶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
2、確定適當範圍, 支持寶寶“自己來”。 凡是寶寶能自己做的事, 必須支持他自己做, 並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擴大“自己來”的範圍。 如1歲的寶寶吃飯時要自己來,
Advertisiment
3、耐心指導, 教會技能。 由於寶寶年齡小, 能力差, 在嘗試“自己來”時往往搞得一塌糊塗, 這時父母應耐心指導, 做好示範, 教會寶寶“自己來”的技能, 幫助寶寶進步、成功, 從而獲得足夠的自信心。 切忌苛求斥責, 否則勢必導致寶寶膽怯、消極、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
4、經常提醒, 持之以恆。 許多事情寶寶要自己來只是憑一時的興趣。 而寶寶的興趣廣泛卻並不穩定, 往往今天要自己做的事情明天就不感興趣了。 因此要使寶寶從小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Advertisiment
另外, 當寶寶在自己的事情“自己來”做時, 父母應看著他做完這件事, 不要讓其他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 防止他半途而廢或不負責任地亂做一氣。 事情做完後應及時評價, 特別應多給正面的讚揚鼓勵, 以強化寶寶的良好行為, 形成良好的習慣。
如果寶寶願意自己來做的事情確屬其力不能及時, 要耐心講清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