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方面努力幫孩子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 孩子失去自信的原因可能包括:

1. 被要求做超過能力所及的事;

2. 第一次嘗試時, 就因遭遇別人的譏諷而膽怯;

3. 遭受歧視, 例如種族歧視、貧富歧視等;

4. 言語不通, 因不能表達而失去信心;

5. 體能孱弱, 身體有病、有缺陷而阻礙自信心的發展。
(一) 滿足孩子的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 才會有自信。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上, 做父母的都要讓他感覺到安全。 例如一個1歲的幼兒學走路, 讓他在平坦的地方學步, 孩子就是跌跤, 也不會感到十分疼痛, 在父母的鼓勵下,

Advertisiment
他會站起來接著走;而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學步跌了跤, 縱使父母不斷鼓勵, 他也會因過於痛苦而不再有信心嘗試。 >>>>最讓孩子快樂的5句父母之言

同樣, 一個4歲的孩子第一次到公園蕩秋千, 父母關心他, 扶他坐上秋千後, 用手輕輕地推, 並邊推邊唱:“蕩秋千, 真好玩, 小小心心蕩秋千”, 孩子很容易就會建立蕩秋千的自信心。 相反, 孩子剛坐上秋千板, 父母就一味用力去推, 孩子一定會感到害怕, 以後很可能再不想玩秋千了。

孩子的安全感得不到滿足, 是不能建立自信心的。

(二) 讓孩子有成就感

孩子有成功的表現或得到肯定的評價, 就容易建立自信心。 例如一個3歲的孩子給爸爸畫了一幅畫像, 拿給媽媽看, 媽媽若稱讚他“這個爸爸畫得真好”,

Advertisiment
對孩子建立自信心就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反, 如果媽媽說:“你畫的爸爸一點都不像”, 這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可能使孩子從此失去繪畫的樂趣和信心。 >>>>
(三) 提供愉悅的學習氛圍

 
孩子需要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 當父母引導孩子學習時, 要面帶親切的笑容、使用建設性的語言, 儘量使用“你一定可以”、“我們慢慢試著做”等溫柔的話語。 >>>>如何讓孩子擁有出眾的記憶力

當孩子“成功”時, 父母應給他們適當的獎勵, 可以送給他們小小的獎品。 不一定是奢侈的禮物, 可以是一張小卡、一隻紙船、一件小飾物。 這些獎勵會使孩子更加努力。

 (四) 相信孩子, 他已經盡了力

 父母要相信孩子會盡力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如果一味督促、一味施壓, 要求孩子做超過其能力所及之事, 孩子就不能產生滿足感, 從而影響其自信心的建立。 >>>>開明父親:寬鬆環境讓孩子成功

有一個5歲半的孩子, 寫字很用心, 爸媽對她經常鼓勵, 可是因為比起同齡孩子並不算優秀, 無法得到老師的表揚。 孩子的父母並沒有因此給她施加壓力, 而是堅持鼓勵孩子, 給她信心, 並且坦誠地與老師交換了一次意見。 後來, 老師再不將這位元女孩子的字體與同班其他孩子的字體比較, 從而説明孩子建立了寫字的信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