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步走 讓寶寶學說話做好充足準備

寶寶開始“咿咿呀呀”的發音, 他們正在努力的為說話做準備。 爸媽們當然希望寶寶儘快開口叫“爸爸、媽媽”, 那如何配合寶寶的努力, 讓寶寶早開“金口”呢?下面就給爸媽們幾條建議, 就能讓寶寶儘快叫你們咯!

1歲以內的孩子主要對語言的語音特徵敏感, 喜歡成人和他玩語音遊戲。 父母可以多與嬰兒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吟唱簡單的兒歌。 孩子漸漸能學會在父母說話時安靜地看和聽, 父母說完後, 給嬰兒留一些時間讓他發音, 然後再對嬰兒的發音做出新的反應。

這就是一種“輪流說”的技能。 同時, 他會學會注意別人的面部表情和目光,

Advertisiment
別人的目光轉向哪兒, 他的目光也轉過去。 這些技能都是語言交流所必需的, 也是很早就開始發展的技能。 如何培養這些基本技能呢?爸媽們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入手。

養成和寶寶說話的習慣

No.1:養成和寶寶說話的習慣

豐富的語言環境對寶寶的語言發展很重要。 所以, 爸爸媽媽要多和寶寶說話。 可是, 新手爸爸媽媽常常很困惑:對著這麼一個小不點兒, 能說什麼呢?其實, 這太簡單啦, 教你幾招吧:

用固定的名字稱呼寶寶 給寶寶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並經常用這個名字稱呼寶寶, 跟他說話。 見到什麼說什麼 例如家裡的物品、街上的動植物和交通工具、商店貨架上的商品, 等等。

做什麼說什麼 例如,

Advertisiment
“寶寶肚子餓了”, “要喝奶了”, 等等。 寶寶喜歡照著一些話去做。 例如, 大人說“把娃娃拿過來”、“快坐好”, 寶寶都會照著去做。 而且, 滿周歲的寶寶已經知道大人在談論自己, 會表現出害羞, 這實際上是寶寶理解大人談話的表現。

No.2:積極回應寶寶的發音

在寶寶嘰嘰咕咕、咿咿呀呀地“演講”時, 家長要認真地聽和看, 寶寶一停, 就馬上回應他, 與寶寶主動交流。 回應時表情要豐富, 語調要誇張, 以激起寶寶發音的興趣, 鼓勵寶寶接著“說”。

積極回應寶寶的發音

No.3:多對寶寶說“兒語”

自然的、能夠吸引兒童注意的“兒語”並沒有什麼不好。 家長不必故意採用成人間的說話方式對寶寶說話。 在寶寶出生之後, 媽媽就會採用柔和親切、變化豐富的語調,

Advertisiment
和寶寶說“悄悄話”, 寶寶在媽媽自然的溫柔的話語的薰陶下, 開始進入語言的世界。

在他逐漸長大的過程中, 媽媽採用比平時尖一點的嗓音, 語速放慢, 吐字清楚, 說話時表情豐富, 這是抓住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 當孩子開始說話時, 有什麼理由阻止媽媽繼續用這種方式對孩子說話呢?不要擔心這樣做會有什麼不好, 事實上我們從沒有見到過還在說“兒語”的大孩子。

No.4:多給寶寶讀書

寶寶喜歡人類的語音。 所以, 可以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給他讀書。 儘管他聽不懂, 但是那起伏優美的語調卻是寶寶喜歡享受的“天堂之聲”。 而且, 這也是讓寶寶熟悉母語語音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最好挑選那些語調變化豐富、朗朗上口的歌謠讀給寶寶聽。

Advertisiment

多給寶寶讀書

研究表明, 從小就有閱讀習慣的寶寶, 詞彙量更豐富, 對語言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也更強。 因此, 媽媽一定要珍惜每天和寶寶的親子共讀時光。 不要因為寶寶還不會說 話, 就忽視和寶寶的交流, 而一味專注於自己讀故事給寶寶聽。

其實, 媽媽完全沒有必要拘泥于書中原有的字句。 你可以和寶寶一起翻看書中的圖片, 隨意問問寶 寶;“這是什麼動物?這是什麼顏色?老奶奶在哪裡?”無論寶寶用“語言”、“手勢”、“指認”, 哪怕只是“咯咯的笑聲”來回應你, 都表明他真正參與到 了你們共同讀書的活動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