僥倖心理
當孩子犯錯時, 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 如果其中一方當時有情緒, 就應該先將事情放一放, 等到雙方冷靜時再處理問題。 家長在發現孩子犯錯時, 如果在憤怒之下責難孩子, 很容易讓孩子感到害怕, 影響親子關係;如果孩子有情緒, 家長在沒處理好孩子的情緒之前, 採取任何方式教育孩子, 都不能達到效果。
家長可以採取事後回憶的方式問孩子:“寶貝, 你剛才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我希望你能告訴媽媽, 雖然這個錯誤是媽媽不希望看到的, 但如果你能誠實地承認錯誤, 媽媽會很高興的。 ”這樣的教育方式,
Advertisiment
害羞心理
家長在外人面前不照顧孩子的自尊心, 還會導致孩子出現自卑等心理問題, 家長對待孩子應該像對待朋友那樣, 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當孩子在大庭廣眾下犯錯時, 家長不妨給孩子一個臺階下。 舉一個例子:家裡來了客人, 突然, 媽媽聽到屋裡傳來玻璃的破碎聲。 媽媽知道, 一定是女兒又在玩自己的化妝品了, 這次還摔壞了東西。 這時如果媽媽立刻沖進房間責駡女兒, 女兒是不會承認錯誤的。 聰明的媽媽會將計就計問女兒:“剛才你和小狗在房間裡, 小狗是不是把媽媽的擦臉油摔壞了?你可不可以去告訴小狗, 亂動媽媽的化妝品是不對的, 讓小狗下次不要再亂動東西了,
Advertisiment
倔強心理
有時孩子不認錯, 是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 孩子天性好奇, 喜歡探索各種新事物, 常常把家裡的東西弄得面目全非。 這時, 家長生氣就在所難免了, 但孩子根本不明白, 對和錯的界限到底在哪裡。
平時在生活中, 家長就應明確給孩子定好規矩, 和孩子說清楚, 什麼事能做, 什麼事不能做。 那麼當孩子犯錯時, 自然就知道自己錯在哪了。
如果出現意外的錯誤, 家長應該在冷靜下來之後, 幫助孩子分析原因,
Advertisiment
效仿心理
“爸爸媽媽不也經常不認錯嗎?”一些家長總是居高臨下地教訓孩子, 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意願, 但他們卻從來不檢討自己的行為, 一旦自己犯了錯, 也不會主動向孩子認錯。 身教重于言教, 家長平時怎麼做, 孩子自然會學習和模仿。 所以家長以身作則非常重要。
為了改掉孩子死不認錯的壞毛病, 當家長犯錯後, 要給孩子認錯。 如家長不小心踩壞了孩子的玩具,
Advertisiment
當孩子不願認錯時, 家長不要急於糾正, 要尋找孩子不願認錯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