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種組合遊戲 説明寶寶建立“秩序感”

有不少媽媽經常抱怨自家的寶寶有多不乖, 總是亂丟東西, 不講究整潔乾淨。 其實誰都不喜歡混亂的環境, 只不過是寶寶太小, 不知道東西如何放才是正確的。 寶寶認識事物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 所以秩序感還會影響寶寶的情形的。 所以, 這時需要家長的引導, 培養寶寶的秩序感。

什麼是寶寶的秩序感?

如果媽媽每天下午4點左右都會帶著12個月左右大的寶寶到社區花園散步, 用不了多久, 雖然寶寶還不明白時間概念, 但是差不多到了出門的時候, 他就會要求出門, 或者乾脆自己往外面走了。

Advertisiment
這是“有規律的行為和生活”帶給寶寶的秩序感。

根據1歲前寶寶秩序感建立的4個重點, 設計了一組生活遊戲, 供爸爸媽媽參考。

什麼是秩序感?

寶寶的秩序感遊戲

建立寶寶秩序感的敏感期是從出生到4歲這個階段。 在這個時期, 寶寶從外在環境中的人、事、物之間的變化和規律中, 習得秩序。 如果這種秩序感被打亂, 寶寶可能會變得情緒不安且容易發脾氣。 無秩序性在人生命的初期, 不僅會影響“規則意識”的學習, 還會因為缺乏安全感和有不確定感而引起情緒障礙。

嬰兒從出生時就具有對秩序規則的敏感, 熟悉的環境、整潔的房間、固定的看護人等等都能讓他們對秩序和規則產生感受。 1歲前寶寶秩序感的發展就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瑣碎事情的安排上,

Advertisiment
如睡覺、飲食、遊戲等, 有序的生活安排會讓寶寶感受到安全踏實, 情緒更加穩定。

1歲前寶寶秩序感發展的重點

睡眠的秩序;

飲食的秩序;

遊戲的秩序;

生活的秩序。

小小思辯:

給年齡這麼小的寶寶建立秩序感, 和寶寶講規則, 會不會用條條框框束縛了他, 扼殺了寶寶的創造力呢?

這裡所講的“秩序感”並非要求父母嚴格地控制寶寶的生活作息和日常行為, 更不是刻板地要求寶寶遵循某種行為規則, 而是鼓勵寶寶對有秩序感的生活產生愉快的期待, 使他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慢慢適應符合年齡的秩序, 使寶寶能更容易融入社會環境。

建立睡眠秩序

組合遊戲一(説明建立睡眠秩序)

Advertisiment

白天與晚上(1~6個月)

活動方法:

1、寶寶晚上睡覺時, 周圍保持適當的安靜, 臥室關燈或只開夜燈。 睡覺前, 將寶寶放在小床上, 親親寶寶:“晚上了, 關燈了, 寶寶要睡覺了”, 可輕輕做一下按摩, 幫助寶寶入眠。

2、寶寶白天睡眠的時候, 睡房保持半明狀態(打開部分窗簾), 讓寶寶感受白天跟夜晚的不同。 寶寶睡醒了, 抱起寶寶:“看, 天氣多好, 太陽公公跟寶寶打招呼了。 ”

你知道嗎?

白天和夜晚的變化, 可讓寶寶很具體地感受時間的不同, 逐漸地調節生物鐘。

讓寶寶的日常生活接近常態就可以了, 不必過分強調安靜或光亮。

切忌把寶寶抱在大人懷中搖晃著入眠, 這會妨礙寶寶形成獨立的睡眠習慣。

睡前儀式(4~12個月)

活動方法:

1、睡覺前, 和寶寶一起把玩具收起來。

Advertisiment

2、最好讓寶寶看著你替他鋪床。

3、和寶寶一起把燈關上, “關燈了, 睡覺了”, 然後讓他躺在小床上。

你知道嗎?

秩序感的形成和發展, 需要父母的引導。 大人發出睡覺前信號, 建立睡前儀式, 其實就是提供了睡覺的暗示給寶寶, 這會更有利於寶寶控制興奮感, 產生睡意。

秩序感的作用:寶寶出生時身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生物鐘就是一種秩序感。 睡眠是寶寶成長中的重要內容, 爸媽要重視有目的的引導, 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避免作息困擾。

組合遊戲二(説明建立進餐秩序)

在哪裡吃?(3~6個月)

活動方法:

1、給寶寶喂母乳或奶粉時, 離開小床, 選擇一個大致固定的位置, 最好是餐桌邊。

2、先跟寶寶聊一聊, 逗一逗:“寶寶餓了嗎?寶寶在餐桌邊吃奶囉!”一來讓奶不至於太燙,

Advertisiment
二來讓寶寶有一個延遲滿足的機會。

你知道嗎?

有規律的飲食習慣可讓媽媽從容不迫地照料寶寶, 同時也會帶給寶寶心理上的舒適與安全。 有些寶寶會邊吃邊睡, 你不能任由寶寶含著乳☆禁☆頭睡覺, 既影響睡眠, 也影響進食。

建立就餐秩序

餐前儀式(6~12個月)

活動方法:

1、將寶寶愛吃的食物, 如麵條、條形蔬菜等加工成寶寶可以用手抓著吃的條狀, 燒熟後, 涼一涼, 擺到矮一些的餐桌或茶几上。

2、“寶寶吃飯了”, 第一步:一起關電視;第二步:一起洗手;第三步:一起坐到餐桌旁。

3、每次給寶寶一小點食物, 讓他和大人一起吃飯。

你知道嗎?

儘量鼓勵寶寶自己吃飯, 不要怕寶寶弄髒餐桌;

大人提供的幫助太多, 寶寶不好的進餐行為未被制止,大人有不良的進餐榜樣等,都可能造成寶寶今後的“吃飯難”;

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適當控制進餐時間,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

秩序感的作用:良好的用餐習慣包括飯前洗手、飯後漱口等衛生習慣;吃飯時不看電視、不玩玩具,餐前準備餐具、餐後收拾餐具的好習慣等等,這些需要大人引導。當良好的行為規範通過秩序感的建立而成為習慣時,約束就是一個很自然的行為。

組合遊戲三(説明建立遊戲秩序)

每次只玩一個(7~12個月)

活動方法:

1、拿出一個玩具跟寶寶玩。觀察寶寶,若發現寶寶對這個玩具失去興趣時,再另換一個玩具,“我們換一個玩具吧!”然後一手拿出玩具,另一手收回玩具。

2、引導寶寶瞭解“交換”的概念。

建立遊戲秩序

你知道嗎?

每次只玩一個玩具,可以幫寶寶建立遊戲的秩序感,避免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還可以幫助培養寶寶的專注力。

撕紙的樂趣(6~12個月)

1、選擇乾淨的餐巾紙或白紙。

2、先在紙上用手或者剪刀弄出幾個小口,方便寶寶撕開。

3、讓寶寶隨意撕紙,然後一起撿起來,扔到垃圾桶中。

你知道嗎?

寶寶身心發展有一些特別敏感的時間段,在此期間寶寶會特別熱衷於某些事情,或者對某件事情特別敏感。在寶寶手指動作發展的敏感期,讓寶寶學會撕紙,享受撕紙的樂趣,既鍛煉了手的動作,而且還能避免寶寶“愛上”撕書。

秩序感的作用:寶寶學會一種本領,他就會不斷重複,不斷練習,享受快樂。在寶寶學習初期就教給他某種方式或規則,一旦今後遇到同樣的學習或事情時,他可能會試著運用同樣的方法和規則來處理。這就是最初的秩序感。

組合遊戲四(説明建立生活秩序)

聽一聽,找一找(5~12個月)

活動方法:

1、準備一個專門的櫃子來收藏寶寶的日常生活用品。

2、每次使用前,都問一問:“寶寶奶瓶在哪裡?”鞋子或傘在哪裡等等。

3、觀察寶寶饑餓時、想要出門時,會不會朝所需要物品的方向看望,或自己能目標準確地去搜尋它們。

建立生活秩序

你知道嗎?

物品管理也是一種秩序感的表現。如在嬰兒期能得到良好的引導,寶寶3歲左右就可以形成管理自己物品的意識。可給寶寶買一個專屬的玩具架,用來分層放置不同的玩具或物品。能否用好一個置物架,也可看出寶寶是否有良好的秩序感。

爸爸的、媽媽的,還是我的?(8~12個月)

活動方法:

1、將全家洗好的襪子放在一起,讓寶寶找一找哪些是他的。和寶寶一起,把他的襪子放在他專屬的抽屜裡。

2、用同樣的方法整理、擺放全家的鞋子,和寶寶一起,把他的鞋子放在固定地方。

你知道嗎?

通過生活小細節,引導寶寶知道,哪些物品是他的,怎麼使用以及如何擺放,逐漸使寶寶明白整理物品的方法。

秩序感的作用:引導寶寶將自己的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讓寶寶知道使用後要整理這些物品。好的生活習慣就是一種秩序感。

寶寶不好的進餐行為未被制止,大人有不良的進餐榜樣等,都可能造成寶寶今後的“吃飯難”;

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適當控制進餐時間,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

秩序感的作用:良好的用餐習慣包括飯前洗手、飯後漱口等衛生習慣;吃飯時不看電視、不玩玩具,餐前準備餐具、餐後收拾餐具的好習慣等等,這些需要大人引導。當良好的行為規範通過秩序感的建立而成為習慣時,約束就是一個很自然的行為。

組合遊戲三(説明建立遊戲秩序)

每次只玩一個(7~12個月)

活動方法:

1、拿出一個玩具跟寶寶玩。觀察寶寶,若發現寶寶對這個玩具失去興趣時,再另換一個玩具,“我們換一個玩具吧!”然後一手拿出玩具,另一手收回玩具。

2、引導寶寶瞭解“交換”的概念。

建立遊戲秩序

你知道嗎?

每次只玩一個玩具,可以幫寶寶建立遊戲的秩序感,避免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還可以幫助培養寶寶的專注力。

撕紙的樂趣(6~12個月)

1、選擇乾淨的餐巾紙或白紙。

2、先在紙上用手或者剪刀弄出幾個小口,方便寶寶撕開。

3、讓寶寶隨意撕紙,然後一起撿起來,扔到垃圾桶中。

你知道嗎?

寶寶身心發展有一些特別敏感的時間段,在此期間寶寶會特別熱衷於某些事情,或者對某件事情特別敏感。在寶寶手指動作發展的敏感期,讓寶寶學會撕紙,享受撕紙的樂趣,既鍛煉了手的動作,而且還能避免寶寶“愛上”撕書。

秩序感的作用:寶寶學會一種本領,他就會不斷重複,不斷練習,享受快樂。在寶寶學習初期就教給他某種方式或規則,一旦今後遇到同樣的學習或事情時,他可能會試著運用同樣的方法和規則來處理。這就是最初的秩序感。

組合遊戲四(説明建立生活秩序)

聽一聽,找一找(5~12個月)

活動方法:

1、準備一個專門的櫃子來收藏寶寶的日常生活用品。

2、每次使用前,都問一問:“寶寶奶瓶在哪裡?”鞋子或傘在哪裡等等。

3、觀察寶寶饑餓時、想要出門時,會不會朝所需要物品的方向看望,或自己能目標準確地去搜尋它們。

建立生活秩序

你知道嗎?

物品管理也是一種秩序感的表現。如在嬰兒期能得到良好的引導,寶寶3歲左右就可以形成管理自己物品的意識。可給寶寶買一個專屬的玩具架,用來分層放置不同的玩具或物品。能否用好一個置物架,也可看出寶寶是否有良好的秩序感。

爸爸的、媽媽的,還是我的?(8~12個月)

活動方法:

1、將全家洗好的襪子放在一起,讓寶寶找一找哪些是他的。和寶寶一起,把他的襪子放在他專屬的抽屜裡。

2、用同樣的方法整理、擺放全家的鞋子,和寶寶一起,把他的鞋子放在固定地方。

你知道嗎?

通過生活小細節,引導寶寶知道,哪些物品是他的,怎麼使用以及如何擺放,逐漸使寶寶明白整理物品的方法。

秩序感的作用:引導寶寶將自己的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讓寶寶知道使用後要整理這些物品。好的生活習慣就是一種秩序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