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類媽媽應該注意骨質疏鬆症

說起“骨質疏鬆”, 很多人都會想起駝背拄杖的老人家。 但在社會飛速發生的今天, “老毛病”也在飛速“年輕”, 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醫學研究發現, 年輕媽媽就醫治療骨質疏鬆的人數逐年遞增。 要想有一個舒適的晚年生活, 防病應從年輕時代開始。

名詞解釋:骨質疏鬆症

一種鈣質由骨骼往血液淨移動的礦物質流失現象。 骨品質減少, 骨骼內孔隙增大, 呈現中空疏鬆狀態。 骨質疏鬆症的表面症狀為骨質流失和骨組織破壞, 從而導致骨質變得脆弱, 大大增加骨折的可能性。

脆弱案例 :彎腰抱下孩子出現骨折 

在前幾天,

Advertisiment
張女士俯身抱起兒子, 抱起瞬間, 背後一股刺痛, 求醫就診。 醫生發現她是腰椎骨折。 檢查顯示, 張女士已經出現了骨質疏鬆, 由於她的骨質疏鬆嚴重, 原本應該緊密結實的骨頭, 變得非常脆弱, 因此出現彎腰就骨折的情況。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 認為骨質疏鬆是一個老年病, 與年輕人無關。 但媽媽們必須留意, 對於女性而言, 體內鈣質的含量與雌激素的分泌有關。 懷孕, 哺乳, 絕經, 雌激素的變化都會影響鈣質的積累, 從而影響晚年體質。  

四類媽媽應該注意 

准媽媽 

懷孕期間, 准媽媽的身體裡現有的鈣有相當一部分要“流失”到寶寶體內, 促進他的成長。 然而, 身體中的骨鈣將會流向胎兒, 而自身的鈣缺口則會無法彌補,

Advertisiment
這樣一來, 就為骨質疏鬆帶來了極大的可乘之機。  

在臨床中發現, 孕婦所發生的嚴重骨折現象, 大多是脊椎骨折, 而頸椎骨折很容易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從而給身體帶來巨大的折磨。  

哺乳期媽媽 

哺乳期的媽咪鈣質流失會比較嚴重, 原因有二。 一方面, 哺乳的媽媽“大公無私”, 如果自己攝鈣不足動用自己骨骼中的鈣來供給孩子。 另一方面, 產後, 媽媽體內雌激素水準較低, 泌乳素水準較高, 在月經未複潮前骨更新鈣的能力較差。 因而, 哺乳期若補鈣不足, 非常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白領媽媽 

白領媽媽非常受“骨質疏鬆”的青睞。 她們長期待在室內不接觸陽光, 導致機體維生素D不足, 繼而影響了鈣的吸收和骨骼生長;每天的生活軌跡總是家——公司兩點一線,

Advertisiment
出門坐車, 上樓坐電梯, 活動量少, 也不利於鈣的吸收。  

更致命的是, 現代社會的年輕人尤其是白領, 普遍社會競爭激烈, 工作壓力較大, 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 食欲下降, 運動減少, 不利骨量的保持;同時容易出現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 激素代謝失調, 加快了骨量的丟失。  

大齡媽媽 

除了新媽媽, 家中的長輩——姥姥、奶奶, 也是骨質疏鬆的高發人群。 更年期女性, 隨著體內雌激素水準的下降, 骨量流失嚴重, 流失的速度可高達2%~3%。  

另外, 老年人如常年患病, 長期用糖皮質激素(如甲強龍)、甲狀腺素片的人也容易骨質疏鬆症。  

防止“疏鬆”關鍵字 

單獨補鈣並不足以預防骨質疏鬆, 只有多管齊下才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Advertisiment
 

補鈣 

很多媽媽都喜歡用“鈣片”補充鈣質。 但其實琳琅滿目的補鈣保健品應該怎麼選擇呢? 

從主要成分劃分, 鈣補充劑分為:碳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其中吸收率排名:檸檬酸鈣約35%, 碳酸鈣為27%, 乳鈣質為29%, 磷酸鈣為25%。  

從原料來源方面講:碳酸鈣最容易合成和獲得, 是大部分鈣片的主要成分;乳酸鈣一般從牛奶中得到;檸檬酸鈣可用化工方法合成, 程式較複雜, 但它的人體利用度是最高的。  

選購鈣補充劑時, 我們應注意鈣離子的含量與鈣的來源, 選擇自己適合的產品。  

適當運動 

研究顯示, 骨骼必須在負重狀態下才能使鈣質有效地吸收於骨組織中。 因此, 保持一定強度和頻度的鍛煉, 增強骨骼承受負荷及肌肉牽張的能力,

Advertisiment
能夠有效提高補鈣的效果, 防止骨質疏鬆。 媽媽們做適當的運動, 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增強自己的體質, 提高抗病的能力。 同時, 還可以增強骨鈣的利用率。  

少吃鹽 

攝取過多鹽分, 會導致身體的細胞滲透壓發生改變, 需要大量的喝水, 就會出現大量的排尿的情況, 在排尿的時候, 也會把體內的鈣質排出。 另外, 孕媽媽攝入的鹽太多, 還會引起下肢水腫。  

曬太陽 

維生素D是鈣劑吸收的載體, 如果人體缺乏維生素D, 即使攝入再多的鈣, 也不能很好地吸收, 而被人體吸收的少量的鈣也不能很好地沉積在骨骼中, 達到強健骨骼的目的。  

吸收維生素D的最方便、最安全方法就是曬太陽。 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使人體皮膚產生活性維生素D, 可促進鈣在腸道中吸收。夏天陽光比較強,紫外線會對皮膚造成一定傷害,曬太陽最好避開正午。 

可促進鈣在腸道中吸收。夏天陽光比較強,紫外線會對皮膚造成一定傷害,曬太陽最好避開正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