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別人家的寶寶面對媽媽的離開哭得生離死別似的, 而你的寶寶卻從來大大方方地任你來去自如, 你千萬別先偷著樂, 也許這也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3歲的佳佳在社區裡是有名的乖寶寶, 和誰都挺好。 但是, 媽媽文慧卻發現, 佳佳對她“不親”, 例如, 每次上班之前和佳佳告別時, 佳佳連頭都不抬一下。 下班回家想和佳佳親熱親熱, 佳佳也同樣表情冷淡。 這孩子是不是不正常佳佳媽媽心裡開始不安了。
佳佳媽媽的擔心並非多餘, 的確, 她和孩子之間確實出了問題——母女間沒有建立起安全依戀關係。
Advertisiment
嬰兒依戀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出生~6周
這時候的嬰兒處於無社會性階段, 對於任何能給予孩子營養的撫養者都會有相似的反應, 很少表現出抗拒行為, 對於成人微笑的面容有偏好。
第二階段:6周~7個月
屬於未分化依戀階段, 嬰兒對人類有偏好, 對熟悉的人可以有大笑, 但是, 對於任何人的關注都感到快樂。
第三階段:7個月~9個月
屬於分化的依戀階段, 這時候嬰兒喜歡圍繞在母親身邊活動, 當與母親分離時開始表現出抗拒行為, 而母親回來時則表現出喜悅, 65%的寶寶會與母親建立這種安全型依戀。
這類寶寶有這些異常表現
大約30%左右的寶寶會表現出不安全型依戀。
10%左右:抗拒型依戀
在陌生環境裡會緊靠媽媽, 很少有探索行為,
Advertisiment
20%左右:回避型依戀
當母親離開時很少有焦慮表現或抗拒行為, 當母親返回時也會很漠然。 但是, 對於陌生人卻比較友善。
5%左右:組織混亂型依戀
在母親離開時非常壓抑, 幾乎不表現出任何情緒, 當母親返回時, 對於是否接近母親很矛盾, 有時會在母親接近自己時突然跑開。
孩子不親你是因為你的態度
還有研究表明, 母親或撫養者的撫養品質決定了孩子是否能建立安全型依戀, 而嬰兒的氣質類型則影響孩子建立哪一類不安全型依戀, 膽大的孩子形成抗拒型依戀, 膽怯的孩子形成回避型依戀。
Advertisiment
媽媽的表現:對孩子忽冷忽熱,
很多時候不負責任。
導致的結果:嬰兒往往會採取極端方式(糾纏、哭鬧)來獲得關心照顧,
有時會表現出憤怒和怨恨,
容易形成抗拒型依戀。
媽媽的表現:對孩子缺乏耐心,
對孩子的信號不敏感,
反應不積極,
對孩子缺乏興趣,
以自我為中心。
導致的結果:容易使孩子產生回避型依戀。
媽媽的表現:母親或其他撫養者常常對孩子比較忽視,
或有過軀體虐待。
導致的結果:使孩子心裡產生矛盾衝突比較多, 想親近又害怕, 不知道母親何時會對自己好,
Advertisiment
建立良好依戀關係, 抓住三歲前的關鍵期
對寶寶而言, 3歲前是和父母建立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 因為, 3歲之前, 寶寶已經在和父母或其他撫養者的交流互動過程中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內部工作模式, 已經知道怎麼做可以回避痛苦, 可以獲得愛☆禁☆撫。
人們經常認為孩子3歲之前沒有記憶,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孩子雖然長大以後不能清晰地回憶起3歲之前的經歷, 但是, 照顧者對待寶寶的態度以及經歷的特殊事件會以隱性記憶貯存在寶寶的腦海中。 誰帶大的孩子親誰, 就是這個道理。
發展心理學家的五個建議:
·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起穩定、一致的合作關係
Advertisiment
這就需要父母對孩子發出的各種信號(包括言語和非言語資訊)能夠及時感應並準確做出回應, 不因為孩子淘氣或做錯事情而喜怒無常, 並始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總會在他需要的時候出現。
·父母要和寶寶經常進行反射性對話
用他能懂的語言耐心解釋他那沒完沒了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會逐漸形成對他人和對自己的看法。 這對他與他人交往十分重要。
·父母要主動和孩子修繕關係
偶爾的情緒失控, 或誤解孩子是難免的, 重要的是一定要在事後進行精心修繕。 讓孩子認識到生活中會有各種誤解, 父母也可能出錯, 但父母無論怎樣生氣都是愛孩子的。 千萬不要讓恐懼和害怕的陰影在孩子與父母的交往中成為障礙。
·父母要保持一致性的敘述
在平常和孩子的交流中,父母應該盡可能讓孩子看到、聽到、感受到一致性的事,形成對自己、家人或世界相對穩定的評價。如果父母之間經常發生爭執、或說話前後不一致,讓孩子無所適從,對孩子建立安全依戀會構成障礙。
·父母要和孩子進行積極的情感交流
父母要關注孩子每天積極的變化,及時表達對他的肯定和鼓勵。否定、懷疑、訓斥、打罵孩子應該成為父母的禁忌,快樂的孩子必然會建立安全型依戀。
·父母要保持一致性的敘述
在平常和孩子的交流中,父母應該盡可能讓孩子看到、聽到、感受到一致性的事,形成對自己、家人或世界相對穩定的評價。如果父母之間經常發生爭執、或說話前後不一致,讓孩子無所適從,對孩子建立安全依戀會構成障礙。
·父母要和孩子進行積極的情感交流
父母要關注孩子每天積極的變化,及時表達對他的肯定和鼓勵。否定、懷疑、訓斥、打罵孩子應該成為父母的禁忌,快樂的孩子必然會建立安全型依戀。